因此,对于儿童舞蹈基本功教学,教师既要保证一定量的训练,又要思考如何提高教学方法的趣味性。
在舞蹈教学中,放任型的舞蹈教师由于怕麻烦而直接跳过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专制型的舞蹈教师用规范的动作进行示范,用精确的语言讲述舞蹈动作的要领,并要求学生严格训练,学生却觉得乏味,失去练习的兴趣;而民主型的舞蹈教师重视设置课堂教学的情感基调,增强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幽默感,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练习舞蹈基本技能的同时,充满有趣的自娱性和游戏性。
在教授“波浪手的组合”这一基本练习的时候,笔者把一个画着一只海燕的风筝带到了舞蹈教室,因为对于天真烂漫的儿童,为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中有机地引入、穿插一些儿童所喜爱的形式,如模仿小动物、讲小故事、猜谜语等,就能使我们的教学充满童趣。启发学生通过想象说出海燕飞翔的姿势,学生们热情高涨,唧唧喳喳地讨论了一番,又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海燕的翅膀来学习波浪手的动作,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学得比平常认真和仔细。
教学中还应看到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并正确对待。“个体的差异性不仅同一年龄阶段儿童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有个体差异,而且在相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也有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每个个体的身心发展状况和水平,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以“波浪手的组合”为例,有些儿童性格腼腆,虽然能大概做出动作,却找不出动作要领和技巧,因而动作显得机械、呆板,我没有直接告诉她动作要领,而是通过形象的比喻,用“温柔的海风吹拂在小海燕身上”来引导她体会生动、形象的舞蹈动作的特点。对于平时性格活泼开朗、掌握动作又快又好的学生,我及时提出表扬,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动力。我们的这一节“波浪手的组合”教学在有趣的比喻和模仿中顺利地进行,学生觉得新颖有趣,学得认真,自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要提高儿童舞蹈教学的趣味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控制,使学生在舞蹈课中学得开心、学有所得,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善于结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趣味性强的音乐,注重挖掘舞蹈动作、队形的趣味性,还要注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并力求达到四者的有机融合。这也是儿童舞蹈教学成功的奥妙所在。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