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节奏是音乐的基础,节奏能力是形成各种音乐能力的前提。听力,是基于音乐的感受力,许多音乐能力都是来自听觉,如音乐的忆能力、领悟力、欣赏力以及节奏感等,都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要学会用听的方法探索节奏的能力。在儿童舞蹈教学中,如何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儿童舞蹈的基本特点开展舞蹈教学,突出舞蹈教学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是当前儿童舞蹈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探讨注重音乐的节奏、强化教学的趣味性,通过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论文关键词:儿童舞蹈教学,趣味性,节奏感受,音乐欣赏力
一、如何培养音乐节奏感来激发儿童对舞蹈的兴趣。
儿童天真活泼、好学,模仿记忆力强。针对儿童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选用一些儿歌及民歌中较好的旋律短句让儿童多听、多记,并判断和识别这些不同旋律的节奏型(教师可以示范敲击并让学生模仿辨别),特别是要让学生区分相同的节奏型和不同的以及典型的节奏型。训练时可与节拍训练配合,手敲节拍口念节奏型或唱各种节奏型组合的旋律。通过不断地训练,给儿童初步奠定感受音乐节奏的能力。
教师可以将一些常用的音乐基本节奏型归纳,有计划地,由简到繁编织组合对学生进行节奏模仿训练并让学生判别出各种节奏型。如常用的节奏型归纳:×---,×-,×,××,××××,×.×,×.××,×××,×.×,×××,×××,×××,0×,0××等。可编织组合不同的旋律短句如:
在我们生活中充满了许许多多的自然音响节奏,人人都能感受到。许多优秀作品的音乐节奏就是从这些丰富的生活节奏中提炼出来的。因此采用模拟想象的方法借喻生活音响节奏对儿童进行节奏摸拟训练,能增强儿童趣味性、生动性易于领会和感受。训练时还可以装入音符配合节拍训练。
儿童对某一项活动毫无兴趣,那么儿童很难掌握这方面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必须抓住学生的直接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倾向。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是游戏,所以,把节奏感融入到游戏当中用游戏化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儿童的兴趣,其效果是不言而喻。还可以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节奏,以激发儿童对节奏的兴趣。节奏的概念比较抽象,儿童难于理解,但儿童对节奏却是敏感的,节奏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因而要让儿童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如:儿童喜欢的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交通工具的声音等。这些声音都是非常形象的节奏,儿童能轻松地找到这些声音,在兴趣的前提下模仿这些节奏,并用语言、动作、借助乐器等形式表现出来。虽然儿童本身对“节奏”并不理解,但是他们已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为进一步培养节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了节奏就会对自身肢体有一种欲动感。
二、培养节奏感要重视听力节奏训练和肢体的结合
音乐是听觉艺术,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因此,音乐听觉能力是形成各种音乐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许多音乐能力都是来自听觉,要学会用听的方法探索节奏的能力,儿童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让儿童仔细聆听这些声音不仅能给儿童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儿童学会了倾听,然后将这些声音用音乐来代替,让儿童听着音乐自由做各种动作,亲自感受各种各样的节奏,慢慢地儿童就会发现这些声音在不停的变化,又有一定的规律性,从中体验了快乐,舞蹈的感觉在不自主的情况下产生,从而对节奏有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对舞蹈就产生了作用。
人们常说舞蹈是“可视的画卷”,而音乐节奏则是“舞蹈的灵魂”,可见两者关系的密切性。音乐节奏在舞蹈的整个过程中起着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塑造形象等一系列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儿童的听觉和视觉十分的敏锐,对音乐节奏、舞蹈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础和保证。“对于儿童舞蹈音乐节奏的选择来说,应选择悦耳动听、旋律流畅,具有教育性、趣味性,能启发儿童展开丰富的联想,能发展儿童对音乐的感性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陶冶儿童的性情和品格的音乐。
三、生动形象的音乐节奏对舞蹈的作用
这类音乐节奏的强弱、动静、停顿鲜明,乐句规整,音乐形象生动具体,有利于儿童理解舞蹈形象,进而进行情感的抒发和表现。我曾教学生学习儿童舞《花仙子》、手语歌《感恩的心》等,在平日训练中我发现儿童们热衷于表演《花仙子》,而相对地不喜欢表演《感恩的心》。究其原因,就在于儿童倾向于具体形象思维,受学识和年龄所限,他们还无法理解《感恩的心》所表达的深刻的主题。而儿童歌曲《花仙子》,通过儿童的口,叙述了儿童们对花仙子的喜爱之情,曲调天真活泼,充满童稚,歌调完整而毫无说教的味道,却非常自然地体现了真善美的主题。音乐形象唤起了儿童对美的向往,从而达到了美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进而将情感带入在艺术作品的表演中,使儿童的道德感、、实践感和美感都受到各种程度的启迪。所以,选择形象鲜明、乐曲短小、简单易懂、节奏性强、旋律优美、有感染力、易被儿童接受和激发其情绪的高尚音乐,是搞好儿童舞蹈教学的重要前提。
四、利用音乐节奏提高舞蹈教学
在儿童舞蹈教学中,必须利用音乐的节奏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来培养学生,例如:头、肩、腰、胯、膝、踝各关节的灵活性练习,各种脚的位置单一训练等。儿童虽然无法理解基本功训练的意义所在,但作为舞蹈教师,不能因此而忽略基本功的训练。用音乐的节奏感来缓解学习中的枯燥。以“小踢腿”为例,只有使儿童在不断的重复训练中巩固其动作要点,在舞蹈动作中运用到小踢腿时,把音乐节奏和教学一起应用,儿童才能准确、漂亮地完成动作。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