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影响因素探析:基于教师群体内部结构的思考 |
时间:2016-08-10 作者:李艳芳 |
|
|
农村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有赖于教师群体自身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以赢得社会对教师的专业地位的认可。“有效的学校学习需要良好的教学,良好的教学需要在指导学生学习中能作出判断的专业化人员”。[10]分析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部结构因素,寻觅有效的解决策略,借此构建良好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部环境,克服不利因素,推动教师专业化向更高层次前进,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捷.专业化:挑战21 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P81.
[2]]王勇鹏.论当前农村教师专业化的困境[J].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家庭教育论文2005(11).
[3] 钟佑洁. 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与对策[J] 湖南教育,2003(13).
[4][5] 庞丽娟/韩小雨.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其破解[J]. 教育研究,2006(6).
[6] 李志雄.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成因探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3).
[7]班克斯[英].教育社会学[M].第四版.林清江.台湾:复文图书出版社,1990.P 192.
[8]王一涛.农村师资的困境与出路-基于y县的个案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9)B.
[9]于伟,张力跃,李伯玲.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结构性困境与破解[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07(07).
[10]张人杰.教师专业化:亟需更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05(12).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