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新开始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省份,可以借鉴先期试验的省份的经验,克服其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调整。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新课改精神,终身学习
2010年开始,四川省将随着其他省份一起成为最后一批实施新课改的省份,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这将是中学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新的时期。课程标准无论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还是课程目标均为建国以来的首创,它体现了物理学自身及其文化、经济与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体现了国家对国民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这一要求是教学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而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实现和达到这些基本的素质要求。
新课标在部分省份的先期实施实践表明,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1]。比如,新课程下教育效率低下的问题[2],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前期实践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提供效率,更好地理会课改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一、认真学习,深入理解新课改精神
很多省份的课改出现部分问题,究其原因。首先就是一是干部教师的认识位,教师对新课改精神的理解不到位:干部对落实新的课程改革精神缺乏紧迫感责任感,没有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实施无力度,抱着顺其自然、放任自流的态度。教师学习不深入、领会不透彻,不能全面地把握新课改的目标、实质、要求和要解决的问题,片面地把“自主、合作、探究”当做新课改的全部内容来理解。导致教师在实施课改是课题操作往往不到位。所以,我们要深入理解新课改精神,仔细研读人教社张大昌老师在成都培训的指导材料[3]。
二、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困难
1、片面强调内容的全面化而忽视“双基”的掌握
新教材要求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情感、态度乃至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水平与成就。但过分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过分突出学生在方法、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方面的评价作用,而放松并降低了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考核与测试,直接影响学生对“双基”的掌握情况。所以,教师及主管部门可以思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以防理念上的偏差所导致的实践中的摇摆,甚至倒退。
2、过分追求探究式教学法而忽视传统的教学方式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内容为基础,重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物理教学中倡导探究式教学应该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学生的观察、实验、参观、调查、考察、制作、讨论、交流等活动都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但一味追求探究式,既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探究,也不管学生认知水平能否适用于探究,似乎一提到物理教学,就是探究式教学,其它的教学方式都不存在了。这种方式是极端的,对倡导探究式教学出现了思维上的偏差。
3、一味追求学生主体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地位,由教师教育观念的提升和教学策略的创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条件和空间。但有的教师为师生的互动,改讲述式的“满堂灌”为提问式的“满堂问”,把教学目标分解为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没有严密的逻辑体系而显得繁而无序,琐而无纲。
4、追求了课堂趣味性,但忽视学科性
重视课堂的趣味性,忽略了物理课的学科性,忽视其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学术性和趣味性的统一。一堂课下来,学生不知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学到了什么知识。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科学家的趣闻、史料,既让学生感到兴趣,又掌握了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那种一味地追求课堂趣味性,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末倒置,喧宾夺主,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
5、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而忽视传统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深化教学改革的物质保证,是提高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交互性强和极强的表现力等优势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但无视教学内容需要,盲目使用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有些课件大量使用三维动画、复杂的背景图案,再加上一些不协调的音乐,使学生的注意力过多地注意在课件的变化上。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掌握,喧宾夺主、冲淡主题。
三、实施新课程的反思
1、学会使用新教材
新教材无论从版面的设计、色彩的搭配、各类探究活动的编排上,都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景,开放了更多的空间。但作为成年人的老师,特别是教了十几年物理的老教师可能很难适应这样的教材,有位教育家说得好:“我们变成大人后就忘记了自己做小孩的时候了”。是的,学生喜欢的东西老师可能不喜欢,因此,物理教师首先要“蹲下身子和学生交谈”,不要以自己的身份、架子去让学生接受。须知道,理念总是通过具体行为乃至细节表现出来。这提醒我们必须学会用新的思维,创造性的完成以前的任务。教师要打开观念之“窗”,感受外面新鲜的空气,勇于拆除心中的“围墙”,享受自主、开放的阳光和雨露的滋润。大胆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思维的火花在交流和合作中碰撞出来。
2、更新观念,终身学习
过去我们强调的学生“一碗水”,教师要“一桶水”。这只是量上的关系。新教材与生活和社会联系非常密切,内容涉及科技新领域、物理学史等等方面的知识,很多知识还必须借助网络去搜索,借助现代多媒体来展现生活物理,无形中加强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所有这些对于教师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物理教师向复合型教师发展,有的知识我们是和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要向学生学习。
“一桶水”受到严峻的挑战,缺少补给的水没有鲜活的生命力,知识需要常刷新,面对我们比较生疏的东西,教师要勇于学习,善于学习,敢于学习,才能保证这“一桶水”的“水质”。唯有如此方能不误人子弟。我们要勤动笔把教学感受记录下来,不断加强反思,有利于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我在讲到超声波测速时,用网球场上的速度计和S球引入,学生听得很认真,感到新奇而有趣。
研讨培训与实践是提高教师的有效手段,作为物理教师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参加各种研讨和培训,学习间接经验走进新课程,适应新课程,同时更要自己主动学习,利用培训资料、新课程书籍、网络媒体进行自学,加速自己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景开军素质教育论坛 2008(2)
2、姜立东.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低效教学行为分析.物理教师.2007(6)
3、张大昌新课改培训资料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