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1 Dynamic change of value of carbon footprint in GuiZhou karst area
年份
|
碳足迹产值
|
年份
|
碳足迹产值
|
1978
|
0.1008
|
1995
|
0.2736
|
1979
|
0.1016
|
1996
|
0.3305
|
1980
|
0.1039
|
1997
|
0.3293
|
1981
|
0.1097
|
1998
|
0.3251
|
1982
|
0.1167
|
1999
|
0.3533
|
1983
|
0.1201
|
2000
|
0.3922
|
1984
|
0.128
|
2001
|
0.414
|
1985
|
0.1295
|
2002
|
0.4562
|
1986
|
0.1299
|
2003
|
0.4152
|
1987
|
0.1296
|
2004
|
0.4283
|
1988
|
0.1585
|
2005
|
0.4786
|
1989
|
0.1506
|
2006
|
0.4332
|
1990
|
0.1607
|
2007
|
0.6017
|
1991
|
0.1595
|
2008
|
0.7281
|
1992
|
0.1736
|
2009
|
0.8457
|
1993
|
0.2213
|
|
|
1994
|
0.2434
|
平均值
|
0.2888
|
Fig.1 Dynamic change of value of carbon footprint in GuiZhou ksrst area
3.贵州岩溶地区与全国的碳足迹产值的比较分析
将贵州岩溶地区的碳足迹产值与全国的进行动态比较研究,其中全国的碳足迹产值主要来邹艳芬[9]的研究成果, 其余的通过相关计算得出。1978-2009年,贵州岩溶地区碳足迹产值一直低于全国(见图2),多年平均碳足迹产值为0.2888万元GDP/hm2,年平均增长率为23%,而全国多年平均碳足迹产值为0.6947万元GDP/hm2,年平均增长率为56%。可见,贵州岩溶地区多年平均的碳足迹产值只有全国的2/5,增长比较缓慢。与全国差距在1978-2006年之间逐年加大,差距从1978的0.0012万元GDP/hm2上升到2006年的1.1368万元GDP/hm2,年平均增加量0.0355万元GDP/hm2,2006年达峰值后,差距呈现减少趋势,到2009年降为1.0743万元/hm2 。可见,贵州岩溶地区碳足迹效率比较低,提高比较缓慢。
Fig.2 Comparison of value corban footprintbetween GuiZhou karst area with that in China 
4.提高贵州岩溶地区碳足迹效率的对策
根据上述研究表明:在研究时段,贵州岩溶地区的碳生态效率呈递增趋势;但是,与全国相比,一直低于全国项目管理论文,并且差距比较大。如果继续保持此势头,与全国的差距还将继续拉大。然而,贵州岩溶地区本身的生态环境就十分脆弱,而碳足迹效率较低,严重地制约贵州岩溶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提高贵州岩溶地区的碳生态效率?特别提出如下对策。
4.1建立节能型的社会经济消费体系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
从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岩溶地区碳足迹产值比较低。贵州岩溶地区除了生产性能源消费外,生活性能源消费2005年占总消耗能源的15.6%[11]。生活排放碳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所以,提高贵州碳足迹效率,必须从社会和经济系统的各方面进行,需要建立有完善的生活和产业节能、节约资源型、低碳型和低污染型等环境友好型的消费体系,促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活生态化。同时,必须有制度的保证,所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强有力的管理体系。
4.2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资源型和高能耗的经济发展模式,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
贵州长期以来,资源密集型和高能耗型工业一直是我省的支柱产业,2003 年度我省电力、燃气等生产和供应、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采矿业所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约62 %[12]。由于高能耗的产业比重大,到2005年生产性能源消耗占总消耗的84%,能源消费仍以工业为主, 工业能源消费占比达到67.7 %[11]论文网。所以,应该积极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改变资源型和高能耗的经济发展模式,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向高效益和低碳的产业方向发展。
4.3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水电等的比例,发展新型的低碳能源
贵州能源消费品主要为原煤、电力和天然气,2005年分别占49.60 %、35.30 %、1.20 %[11],而电力主要来自火力发电。然而项目管理论文,贵州水能资源总蕴藏量1874.5万KW,居于全国第六位。可开发水能资源1324.95万千瓦,居全国第七位[13]。按单位面积占有量计, 拥有106KW/平方千米, 是我国平均水平的1.5倍, 居第三位。贵州水能可开发量1683万KW, 占全国可开发总量的4.4%[11]。目前开发程度不高,开发潜力很大,应该充分挖掘自身的水力资源潜力,发展水电。所以,应该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开发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等资源开发和利用,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煤炭、原油等)比重,加大水电等的比例份额。
4.4 采用新的节能技术和低碳产品,并且加强碳回收
积极开发引进和推广低碳产品,在工业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例如用能耗低、污染轻、经济效益高的先进工艺设备替代高能耗、重污染、经济效益低的工艺设备。加强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改进企业的生产工艺,用“绿色”生产工艺重组,最终达到治根。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大污染物的回收利用。同时,在接纳吸收东部地区所转移来的企业时,应该把环境利益放在首位,保证低碳性。
参考文献
[1]陈中景、徐中民、程国栋等,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1,23(2):164-169.
[2]陈东景、李培英,基于生态足迹和人文发展指数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以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利用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6(5):96-102.
[3]温晓霞、魏俊、杨改河,陕西省生态足迹动态评价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0):55-59.
[4]李智,鞠美庭,刘伟,邵超峰,中国1996年~2005年能源生态足迹与效率动态测度与分析,资源科学,2007,29(6):54-60。
[5]王微,林剑艺,崔胜辉,吝涛,碳足迹分析方法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7):71-78.
[6]GFN. Eco logical Footprint Glossary [R]. Global Footprint Network,Oakland,CA,USA,2007.
[8]李来龙,福建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举措[J],能源与环境,2010(2):23-24.
[9]王亭娜,董平,陆玉麒,南京市生态足迹实证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3):12-14.
[10]邹艳芬,中国能源生态足迹效率估计[J],中国矿业,2009,18(8):57-64.
[11]赵先贵,高利峰,马彩虹等,中国生态足迹的动态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149-152.
[12]韦艳,贵州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探[J],理论与当代,2007(5):22-24.
[13]张立胜,资源密集型和高能耗型工业发展的悖论―――论贵州的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产业结构高度化[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5-37.
[14]陈永孝、邝福光、汪境仁,贵州省经济地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9-25.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