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8:部分国家不同层次金融中心分布表
国别
|
全球级
|
区域级
|
国家级
|
美国
|
纽约
|
芝加哥
|
旧金山
|
英国
|
伦敦
|
曼彻斯特
|
|
日本
|
东京
|
大阪
|
横滨
|
加拿大
|
|
多伦多
|
蒙特利尔
|
法国
|
|
巴黎
|
里昂
|
德国
|
|
法兰克福
|
杜塞尔多夫
|
(二)北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
北京构建国际金融中心是为了满足国内外经济的发展需求,这也就决定了北京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应该具备多重功能,不仅要满足国际经济合作的需要,还要考虑与国内其他金融中心城市之间的分工问题,还应该特别注意与现有的金融中心定位是否重叠的问题,以避免资源浪费。同时还要处理好自身发展与周边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问题,因此,北京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应该在国际、国内以及城市区域考虑三重定位。
1.北京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定位
根据伦敦出版的《全球化金融中心指数》分类方法,国际金融中心按照覆盖区域面积的大小分成三个级别:即全球性金融中心、洲际性国际金融中心、一国对外的国际金融中心。纽约、伦敦是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从全球市场连续交易的需要看,亚洲时区需要有一个相当的金融中心城市,目前这一角色由东京、香港、新加坡分担,而北京则有可能依靠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及其独有的监管、管理和信息优势成为亚洲时区的国际金融中心。但是也不难发现北京金融产业起步比较晚,监管和相应法规体系尚未完善,与目前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因此,北京应利用自身丰富的金融资源,在立足于国家金融中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发展成为全球性的国际金融中心。
2.北京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定位
北京和上海是我国内地最国际化的两座城市,两个城市在金融人才优势、第三产业发达程度、科技与文化的发达程度等指标方面基本相当,都具备成为金融中心的条件,但是两个金融中心城市优势各不相同,上海拥有全方位金融市场体系,但是缺乏金融决策能力,城市金融功能更加倾向于金融市场的交易功能。而北京拥有决策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先天禀赋优势,但北京缺乏金融产品交易能力,城市金融功能侧重于金融市场的宏观调节功能和信息集聚功能。因此,为了避免城市功能叠加而造成资源浪费,在今后建设金融中心的过程中,两个城市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功能定位上有所区别并形成互补,上海应建设成为金融市场功能比较发达的国家金融中心,而北京则应建设成为金融决策、资金清算和金融信息功能比较强大的国家金融中心。
3.北京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内部定位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和《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北京金融业发展已形成“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的空间布局。目前,金融资源主要集中于金融街和CBD等核心功能区内。在主中心区,金融街除聚集了大批的金融机构外,还聚集了国家级金融监管和决策机构,是北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区域。CBD是北京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国际金融资源相当丰富,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金融商务氛围,成为国际金融机构进入中国的首选地,正是这些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才使北京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内涵更加丰富。在新形成的金融功能区,中关村西区定位为新型科技金融功能区,东二环交通商务区定位为新兴产业金融功能区,丰台丽泽商务区定位为创新金融功能区。在金融后台功能区,海淀稻香湖、朝阳金盏、西城德胜科技园、通州新城将建设成为金融后台服务园区,为金融企业提供国际标准的专业化、特性化、综合化的金融后台服务。因此,北京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这些不同功能区的整合问题,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集合效应,以加快北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步伐。
根据目前现有的基础条件和资源禀赋,北京要建设成为全球性的国际金融中心大体可经过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大约到2015年,北京发展成为辐射亚太地区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达到与香港、新加坡并驾齐驱的地位;第二阶段大约到2020年,形成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这时人民币成为可自由兑换的世界货币,北京金融国际化程度大幅提高,成为全球金融资源的控制中心。
(作者单位: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