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项目管理论文

产业链延伸视角下农业支撑型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时间:2011-11-30  作者:秩名
三、基于产业链延伸的农业支撑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型
 

图2 基于产业链延伸的农业支撑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型

基于产业链延伸的农业支撑型县域经济的发展指的是通过对传统的农业产业链进行纵向(向前可以延伸到为农户提供种源、化肥和农业机械设备的供给,向后可以延伸到初次加工和深加工,以及销售服务部门)和横向方面(如播种和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科技、信息、金融等服务供给;全自控、现代化的育苗、育种车间及大小样式各异的塑料大棚、销售业、运输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延伸[7],有效的带动农产品深加工或精加工企业、农用物资加工、设施农业及技术研发等关联产业的形成和集聚,实现产品生产和培育技术的升级、产品附加价值的提升、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最终促进农业型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产业链延伸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型如上图2所示。

因此,基于产业链延伸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在传统农业产业链的基础上,在纵向层面向前、向后的延伸,以及在横向层面向外围产业的拓展,也可以说是以第一产业为核心向第二、三产业的延伸和拓展。

四、依托产业链延伸促进农业支撑型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按照产业链延伸促进农业支撑型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型来看,主要通过在纵向上向前延伸和向后延伸,使产业发展的各环节有机地联结在一起,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产业发展形态,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在横向上向外围产业拓展,通过产业链关联作用,把不同的产业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更为广泛的产业发展空间。并且,在产业链纵向和横向延伸中,要注重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和发展,构建起以优势特色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提升竞争力。

(一)进行农业产业链的纵向延伸

1.发挥资源优势,延伸和培育特色产业链

农业驱动型县域经济发展主要不是基于农产品的数量扩张,而是重在市场性农业的发育和建设。其主要特点是农业及其延伸产业的发展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表现有三:一是面向市场,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特、新农产品;二是农副产品进入市场前已在县域内初步加工或深加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农村市场主体和市场制度。制度创新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和农业生产科技含量的提高,激励了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营销和品牌战略的自觉实施,使农业由弱势低效产业转变为强势高效产业。因此,政府要选择本地区最具优势的产业,加大引导和投入力度,聚合各种要素,进行重点培育,尽快把企业群体做大,把产业链做长。如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围绕蔬菜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突出完善了良种繁育、生产种植、加工配送、生物工程、技术推广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基本形成了集蔬菜生产资料供应、菜果配送营销、蔬菜加工出口、农技推广培训、科技项目研发五大体系于一身的大型蔬菜产业化集团,为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8]

2.转变作业方式,实现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转变作业方式的关键是要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培育农村土地要素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在大范围流动。科学选择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如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建立农业利益组织联合体等方式,都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经营效率的提高。为此,首先要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发挥产业的聚集效应;其次,注重科技创新,实现农业产业方式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方向转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再次,注重培育优势产业和产业基地的建设,发挥出产业的规模效应;最后,探索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体系中的利益机制,积极推进契约型合作模式向资产联合型模式转化。

3.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

传统的农产品经过加工后直接销售,经济效益低下,农产品竞争力也非常弱。而经过深加工的农产品,价值得到提升,农民可以获取更多的效益。进行农产品深加工,首先要扶持、发展和壮大产业链中的一些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指基础雄厚、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企业或集团,它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度加工、提供服务等综合功能。它们基础设施完备、资金雄厚、技术研发能力强,在推进农产品深加工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其次,转化和推广农产品深加工的技术,打破产业链延伸的技术瓶颈。例如,鹤壁浚县食全食美食品有限公司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从鸭血中提取SOD岐化酶,可年产鸭血生物制药(SOD岐化酶)10t,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9]

(二)进行农业产业链的横向延伸

1.加强和完善辅助服务行业的建设

(1)积极进行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科技研发和科技推广对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从以下方面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①农技研发要根据市场要求和区域特点进行。产业链的延伸、增值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突破,而一项技术在实践中被采纳、推广,必须很好地解决与市场的接口问题,往往实验室内可行的技术在现实中可能会因为成本过高或效益过低而不受欢迎,在一个区域可行技术在另一个区域就不见得适用。因此,必须根据区域特点推动成本有效、现实可行的科技技术的研发和创新。②创办农业培训班,推动农业科技推广,提升农民科技水平。为此要加快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农技推广组织形式,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引导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以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形式,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③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技研发和创新不仅仅是农民或企业的责任,要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研发体系,即以企业为主体,结合相关的高等院校、农技科研院所合建研发机构,不断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档次。④在普及现有农业技术的同时,要围绕基地建设和农产品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园区,积极引进、示范农业高新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2)不断推广和普及信息服务。面向农业产业链的信息服务,将有助于实现农产品生产和交易的信息化和网络化,降低农户的种植和市场风险,提升效益。第一,在农产品生产前期,帮助农户和企业进行网上采集信息,网下发展“订单”。通过上网,用户可以采集到各种农副产品的供需信息以及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通过筛选、分析、甄别,为农户提供包括种子种苗、种养技术、市场价格、供求情况等各方面的实用信息,指导农户进行种养结构调整。网上还可以联系到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经销商发布的农业生产订单,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进一步降低分散生产的千万家农户抵御市场的风险。第二,在农产品生产中期,各级涉农服务部门把通过平台采集到的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病虫害防治、市场行情、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保鲜、储运、包装技术指导等分类进行编辑,通过网络发布、电子邮箱或印发宣传资料,及时送进千家万户的农民手中,为农户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第三,在农产品生产后期,进行农产品网上营销。网络营销的实现,确保了农产品销路畅通,供销协调,交易成本降低。通过把各种农副产品的供求信息在平台上进行发布,主动向市外、省外甚至国外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经销商发送电子邮件,直接“上门”推销各种农副产品,把分散生产的农副产品集中销售,形成规模效益,使农户获取更多利益。

(3)完善融资途径。积极发展农村金融组织,逐步培育功能健全的农村资金市场,为产业链延伸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

(4)完善产业链基础配套设施。硬件基础设施和集群公共服务机构、集群代理机构等共同构成产业链发展的基础结构。硬件基础设施包括全部为产业链提供硬件支持的要素,如道路、水电、通信网络等设施。另外,还要协助建立产品销售市场、展示市场,进行相应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促进市场的繁荣,引导外部协作机构进入产业链内部,尤其是产业发展所需的配套企业和机构。

2.转变竞争中的竞底观念,发展多途径的关联产业

(1)发展生态旅游观光产业

利用农作物在生长过程、收获中的可观赏性,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发生态观光旅游业。首先需要对先天性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开发,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其次,应拓展旅游产业链,促进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再次,应适时拓展旅游功能,将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和文化旅游等相结合,满足游客的多样性需求,增强旅游吸引力;最后,应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如改善景区交通、治安、卫生条件等,为游客创造愉悦的旅游氛围,树立旅游产业品牌,尽力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重游率。

(2)建立产前产中农用设施和物资供应市场

农业产业链在横向和纵向上延伸后,播种和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全自控、现代化的育苗、育种车间及大小样式各异的塑料大棚,可有效的带动农用物资加工、设施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且随着农业特色产业链的形成,一乡一类、一村一品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必将代替“小而全”式的小农经营模式,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更加需要农业机械和物资,因此,建立有序、公平交易、提供高质量产品的农资市场,是保障农业产业链有效延伸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三)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

发挥政府的职能是推进农业产业链有效延伸的条件之一。政府应扮演引导者、调控者和服务者的角色,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做好政府引导。结合实际需求,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农业产业链延伸规划并具体实施,制定并落实有关政策、法规,为农业产业链延伸提供政策指导和法律依据。第二,做好政府协调。通过协调农业产业在地区之间的产业布局,合理调节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协调农业产业单位内部各方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合理调节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第三,做好政府服务。健全信息网络提供信息服务,健全技术咨询和推广机构提供技术服务,通过金融体制改革提供政策性的贷款服务。此外,还要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市场体系和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的服务,为农业产业链延伸后的优化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
[1]黄小晶.区域产业政策与中国区域协调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92-93.
[2]王传民.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4-15.
[3]贺轩,员智凯.高新技术产业价值链及其价值指标[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2):83-86.
[4]赵绪福.产业链视角下中国农业纺织原料发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40-42.
[5]张铁男,罗晓梅.产业链分析及其战略环节的确定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6):77-78.
[6]杨宝祝,吴建伟.面向农业产业链的信息服务业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09(5):7-9.
[7]张满园,张学鹏.基于博弈视角的农业产业链延伸主体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97-399.
[8]张承功,刘恩财,田华,孙贵荒.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发展[J].改革与战略,2008(8):101-103.
[9]张继承,尹昌斌,周颖.河南省产业链延伸型循环农业模式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6):1564-1567.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内部控制对建设项目风险评估实践研究
下一篇论文:北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战略定位研究-论文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项目管理论文
最新项目管理论文
读者推荐的项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