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加强精细化工物流体系建设,为联合利华、佳通轮胎等化工企业提供物流供应链服务;
5)加强高科技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为合肥民用雷达、光纤光缆、通信设备、汽车电子等高科技产品提供可靠的物流服务。
6)建立医药物流配送体系,为合肥高附加值医药产品提供快速配送服务。
7)加强新型建材物流体系建设,为合肥新型建材、建筑构件、部件等产品提供综合物流服务。
8)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依托伊利集团、华泰集团、雨润集团等骨干企业,构建产业链相对完善的区域性食品及农副产品冷链中心。
9)建立平板显示产品物流体系,为合肥又一个新的工业产业支柱提供完整的配套物流服务。
3.4打造合肥物流成本洼地,争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
合肥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也是辐射广大中部市场和内陆市场的桥头堡,随着近几年合肥工业立市和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合肥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不断拓展。与此同时,由于合肥与中部其他城市相比,在资源禀赋相似,政策环境相同,发展基础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相互之间各有所长,因此承接产业转移所面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承接转移压力也越来越大免费论文网。
但合肥居皖之中,是中部地区距离长三角最近的省会城市,是长三角向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和辐射的最接近区域,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紧邻长三角区位优势,因此合肥相比中部其他城市在物流成本上具有比较优势,无论是原材料物流成本还是产成品的物流成本都会比中部其他城市要低。为争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合肥必须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鼓励合肥工业企业和商贸企业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整合物流资源,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推动合肥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毕业论文模板,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鼓励合肥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积极发展多式联运、集装箱、特种货物、厢式货车运输以及重点物资的散装运输等现代运输方式,加强各种运输方式运输企业的相互协调,建立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运输系统。加强运输与物流服务的融合,为物流一体化运作与管理提供条件。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5 提高合肥物流信息化水平,实现区域物流资源共享
以信息化促进传统物流企业改造和工商企业物流优化管理,以信息化提升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率是发展现代物流的本质要求。积极推进合肥物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立合肥市公路运输信息公共交易平台,构建合肥区域公路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交易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
国内实践表明,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必须与公共物流基地结合起来,只有通过物流基地的各种运输企业和车辆才可以使公共信息平台有活力和生命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和公共物流基地的结合才能形成车源、货源、信息源的供给与需求的共享平台,形成物流企业集群,打造最具综合运输资源集聚能力与承载力的有形平台和最具创新服务能力的物流产业链。
依托合肥大型公共物流基地,建立合肥市物流信息公共交易平台,使之成为合肥物流商务、金融、税务、海关、邮政、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工商管理等政府部门的物流管理与服务的公共信息平台,可以为合肥市工商企业提供更好、更快、更经济的物流服务,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双轮驱动”,促进产业转移。
参考文献
[1]Swann P.and Prevezer M.A comparison of the dynamicsof industrial clustering in Logistics[J].Research Policy,1996,25:1139-1157
[2]徐文静.物流的战略规划与模式[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夏文汇.现代物流运作管理[M].西南财经出版社,2003.
[4]Savatore.Firm specialization and growth:A study of European logisticsindustry.Liuc Papers,n.35,November,1996
[5]Swann P.and Prevezer M.A comparison of the dynamicsof industrial clustering in Logistics[J].Research Policy,1996,25:1139-1157
[6]熊浩,鄢慧丽.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初探[J].物流技术,2007(26):10-16
[7](美)唐纳德.J鲍尔索尔斯流管理―供应链过程一体化[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8]陈松,黄晓伟.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物流工程,2007,(8).
[9]张亦驰.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M].中国物流出版社,2004.
[10]李兰冰.物流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研究[J].创新管理,2007(6):39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