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空间立体结构由线、面、图案(子结构)形成,流动的点为填充介质。多层次自组织结构,不同层次存在不同的自组织结构特点:如微观层次的精细结构由微观粒子单元或粒子团单元构建,宏观层次由不同的组织器件构建,亚微观层次等中间层次由相应尺度的子组织结构单元构建。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层次共同协调有序变化生长,需要中间层次的结构单元(如:粒子团,大粒子团,亚微观结构单元如蛋白质,生物组织单元细胞等)由某些确定的层次更小的结构单元,程序化模块化的组合构建。
物以类聚。一个大开放系统(如地球生态圈)内部的一种自组织,如果单个自组织结构的尺寸远小于开放系统本身的尺寸,一般总是成群出现(台风例外,尺寸太大,形成因素影响尺度与台风尺度同级)。相对稳定的大开放系统,持续吸收外界热量,肯定产生大量的自组织结构。在相对宽广的空间范围内,同样环境条件,类似的自组织不可能只在一个位置出现:首先,这违背机会均等的统计规律;其次,如果大系统本身吸收大量的能量物质,同时在系统内部各个不同位置产生完全不同的自组织结构单元(胚胎),没有一种自组织结构单元(胚胎)脱颖而出得到发展壮大,统计逻辑上大系统本身仍然处在混沌随机均衡态,这与大系统必然向非均衡的、不可逆的自组织状态发展相矛盾;再其次,大开放系统的自组织,是复杂的多层次的自组织结构体系,体系内部每种小尺度自组织结构,只是系统整体自组织结构体系中某种层次的自组织结构单元,同类自组织结构单元肯定需要足够多以形成该层次的自组织结构子体系;聚群的相似的结构组织,实际上都是更大层次自组织结构体系的同类构造单元,聚群自组织结构的出现是更大层次自组织行为的表现与结果;这实际上是标度不变的自相似结构(分形结构)。(自然界就是这样任性,一旦孕育出某种自组织结构“苗子”,就会大量复制、野蛮生长,成群出现类似的自组织结构,并在更大范围内形成更大的类似自组织结构(群),直至泛滥成灾自我灭亡,然后再次选择与轮回。)
假设系统自组织结构体系分三个层次,最小尺寸层次的自组织结构单元用 表示,中间层次的自组织结构单元用 表示,最大层次自组织结构用 表示。三者的关系如下:
(83)
将(83)式中的关系简写为, , 。
假设Γ1、Γ2、Γ3 分别为自组织结构 的3个紧接的不可逆的自组织变换,Γ1 、Γ2Γ1 、Γ3Γ2Γ1 都是 的相似态集,同属于一个更大的自组织空间结构态集 , 和自组织变换构成一个拓扑群,称为自组织群。
显然,对任意不可逆的自组织变换Γ,存在以下关系:
Γ =Γ = = = (84)
其中, 是 的相似态集, 是 相似态,即Γ和 与 均构成自组织群,并且 是 的子群, 是 27/30 首页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