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从许渊冲“三美”原则角度论李清照词英译的美感再现

时间:2011-06-10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其中许渊冲先生的译作因其“三美”的体现。多位翻译家潜心于她的词作的翻译研究。李清照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易安词清新委婉。
论文关键词:许渊冲,翻译,李清照,词,“三美”原则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文学史上才华横溢的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以女性特有的敏锐感触,细腻地刻画了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成功地塑造了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易安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词中所表现出的凄清孤寂的女性情怀是李清照一生的真实写照,体现出作者对生命价值的内省和感悟。她的词作以其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后人誉为“易安体”。总之,易安词无论是在语言、情感抑或意境的层面上,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正因为易安词独具魅力的艺术地位,多位翻译家潜心于她的词作的翻译研究,以期为传播中国诗词艺术、促进世界诗歌创作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其中许渊冲先生的译作因其“三美”的体现,堪称易安词英译的典范之作。

一、许渊冲诗词翻译的最高标准——“三美”原则的内涵

“三美论”是鲁迅首先提出来的,他在《自文字至文章》中说:“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文学艺术论文,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鲁迅,1976:3)。后来许渊冲将鲁迅的“三美说”应用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上来,提出译诗不但要传达原诗的意美,还要尽可能传达它的音美和形美。

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原则翻译观的内涵具体表现为:其一,译者要尽力达到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使原作的意境得以在译文中再现,译诗要像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心,这是“意美”;其二,译诗要像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能够传达原作的音韵美和节奏美,若译者能运用与原诗相似且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的词进行翻译,效果会更佳,这是“音美”;其三,译者还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主要包括句子长短,行数多少诗行错落,排列重复颠倒,对仗工整等方面,这是“形美”。

关于“三美”之间的关系,许渊冲指出,“在三美之中,意美是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音美是次要的,是第二位的;形美是更次要的,是第三位的。我们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许渊冲,1996:81) 论文格式模板。本文将分别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角度分析许渊冲译李清照词的美感再现。

二、“三美”原则在李清照词英译中的美感再现

(一)“意美”的再现

诗词整体的美学价值在于意境,意境美是是诗人思想的流露,是读者对诗词整体的印象,更是古典诗词的灵魂和精神之所在。所谓意境美,是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动图景和所体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一种美的形态,它是“意象合一”的艺术升华,是想象空间的艺术化境界。正因如此,要译出古典诗词中含蓄的意境之美绝非易事。关于译诗中“意美”的再现,许渊冲认为:古诗翻译首先要理解其内涵意义,要选择最美的词汇,尽可能地表达出原文的意境美,让外国读者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格调、情感和韵味(许渊冲文学艺术论文,1984:22-28)。

李清照16岁时所作的《点绛唇》刻画了一个情窦初开的贵族少女形象。上阙作者描绘了少女荡完秋千后的娇美神情,下阙“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作者寥寥数笔便将少女乍见来客,慌忙回避的神态展现在读者面前。许渊冲将下阕译为“Seeing a guest come, shefeels shy; /Her stockings coming down, away she tries to fly. /Her hairpindrops; She never stops. / But to look back. Leaning against the door, /Shepretends to sniff at mume blossoms once more.”(许渊冲,2003:436-438)。译者选取“shy”,“hairpin drops”,“never stops”,“look back”及“pretends to”这些极富与原作一样口语化的词汇,较好地保留了原作的格调,细腻生动地再现了少女见到翩翩美少年时心如鹿撞、紧张羞涩、欲走还留的神情和姿态,使得外国读者在读到许译本时,也能获得和中国读者读原作同样的情感体验。

在《一剪梅》中,李清照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抒写了对出外求学的夫君的相思之情。原词通过情景交融的描绘,哀婉深沉地将作者的相思之愁、相思之苦刻画出来,词中的一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是被后人传唱至今。请看许渊冲对这句词的翻译:“How can such sorrow bedriven away fore’er?/ From eyebrows kept apart, / Again it gnaws my heart.”(许渊冲,2003:444)。

译文中“gnaw(咬,侵蚀)”一词形象地传达了作者内心深处沉重而又无处排遣的痛苦。

(二)“音美”的再现

押韵是达到音美的重要手段,译者要使英译适当押韵,首先要有关于英语押韵的基本知识。英语押韵有全韵、非全韵、视韵、辅音韵、似韵、头韵、准韵、反向韵、同源词韵以及后缀韵等。如果译诗能做到押韵,特别是全韵,听起来尤觉舒服,但实际做起来很困难,因为要押全韵,必须做到:1.两个词的重读音节中的元音必须相同;2.相同元音前的辅音必须不同;3.若此元音后有辅音或更多的音节,这个元音后的所有辅音和元音都必须相同(郭著章,李庆生,2005:281)。由此可见,诗词翻译中在传达原作“意美”的基础上还要再现“音美”,尤其是押全韵,其难度不言而喻,下面我们来看看许渊冲英译李清照词押全韵的一些例子:

例1: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摊破浣溪沙》)Your blossoms like tenthousand golden grains so light, /Your leaves seem cut from thin sheets ofemerald bright.(许渊冲,2003:472)

例2: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浣溪沙》)

Spring sheds a mild andwild light on Cold Food Day; /Jade burner spreads the dying incense like aspray.(许渊冲,2003:456)

例3:梧桐更兼细雨文学艺术论文,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On parasol-trees leaves afine rain drizzles, /As twilight grizzles. (许渊冲,2003:523)

不难看出,无论是例1中的“light”和“bright”,还是例2中的“Day”和“spray”,都是诗词翻译中押全韵的典型表现。值得一提的是例3的翻译。原作中“到黄昏、点点滴滴”一句叠字和双声字的运用,再加上“滴滴”又以阴性音/i/结尾,使得词人愁肠百结的郁闷更加悠长缠绵;再看译文,许渊冲选用的“drizzles”和“grizzles” 不止押全韵,而且韵脚为[?drizl],发音时双唇开口度较小,与原作中“滴”字的阴性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音韵与情感基调的浑然交织,使读者在读译作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百转千回的哀婉悲伤。

(三)“形美”的再现

诗词的形式美是构成中国古典诗词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格式模板。许渊冲先生将“形美”排在“三美”原则的最末一位,并不是指在翻译中可以置诗词形式于不顾,而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因为在诗词翻译中,保留意美和音美已属不易,再在这两者的基础上传递形美则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倘若在翻译中能在“意美”“音美”传达的基础上,兼顾形美的传递,读者将会获得等同于原诗的审美体验。译诗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如对仗,长短等),这就是形美。

例4: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

Last night the windblew hard and rain was fine; /Sound sleep did not dispel the aftertaste ofwine.(许渊冲,2003:439)

例5: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行香子·天与秋光》)

A gust of wind comes byand by, / And then a gust of rain, / And then a gust of cold. (许渊冲,2003:542)

例6: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

Or why is it now fine, /Nowblows the wind, now falls the rain?(许渊冲,2003:490)

《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两句六言句绝妙工巧,许译文笔隽永,在形式上与原作完美契合。例5“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通过三个“一番”,意境层层推进,加浓了悲凉的气氛,一股寒气直逼读者心扉;译文中许渊冲连用了三个“a gust of”,恰到好处地传达了原词的形式美。例6中“甚”是时间副词,作“正当”“正值”的“正”解释,“霎儿”是口语文学艺术论文,意为“一会儿”,词中连用三个“霎儿”,将作者为牛郎织女是否可以相会的担忧烦闷勾画得幽怨不尽;译文中许渊冲连用三个“now”,再现了原词的形式美。

三、结语

翻译对于译者本人的文学素养的要求非常之高,关于这一点,傅雷曾做过形象的说明,“译事要以艺术修养为根本:无敏感之心灵,无热烈之同情,无适当之鉴赏能力,无相当之社会经验,无充分之常识(即所谓杂学),势难彻底理解原作,即或理解,亦未必能深切领悟”(怒安,2005:86)。许渊冲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对于他的理论和译作见仁见智,可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却是毋庸置疑有目共睹的。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在翻译易安词的过程中,许渊冲在最大程度上遵从了自己提出的诗词翻译的最高标准——“三美”原则,努力做到了意形音三美皆俱,在确切传达原词意境美的基础上,又再现了原词的音韵美和形式美,他的译文堪称体现“三美”原则不可多得的佳作。


参考文献:
郭著章,李庆生,《英汉互译实用教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
怒安,《傅雷谈翻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许渊冲,“‘毛主席诗词’译文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79,P9-39。
许渊冲,《翻译的艺术》,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许渊冲,《追忆似水年华一从西南联大到巴黎大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96。
许渊冲,《文学与翻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Aesthetic Reproduction in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Li Qingzhao’s Ci Poems
----From the perspectiveof Xu Yuanchong’s “Three Beauties” Principle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beauty in sense, sound and form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LiQingzhao’s Ci Poems by Xu Yuanchong, thus points out that only if “ThreeBeauties” Principle are fully embodied can the translated texts rival theoriginal texts.
Key words: Xu Yuanchong, translation,Li Qingzhao, Ci, “Three Beauties” Principle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从种族视角看《最后一个莫西干人》中的人物刻画_库伯
下一篇论文:美国爵士时代的产物-试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堕落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