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中澳民间儿童文学比较初探_主题

时间:2011-06-03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试图通过对比中澳儿童文学对比研究。本文分析澳洲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其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共同主题。
论文关键词:中澳儿童文学,主题,比较初探
 

儿童文学要引导小读者思考生活,认识生活。借用马雅可夫斯基一首儿童诗的标题,就是引导孩子们分辨“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分辨是与非,真善美与假恶丑。本文分析澳洲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其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共同主题,试图通过对比中澳儿童文学对比研究,来促进两国在儿童教育方面的文化交流。

一、特殊背景决定独特的创作意图

从1788年英国移民首次登上澳洲大陆之日算起,澳大利亚历史虽短,但是其儿童文学的发展速度是举世共睹的。随着澳大利亚殖民地的发展,于是,澳大利亚儿童文学开始萌芽。1841年,澳大利亚终于出现了第一本儿童读物—《一位母亲献给孩子的书》。它以问答的形式讲述冒险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殖民地的艰苦奋斗,培养他们不怕坚强的性格。这是澳大利亚发展初期的历史背景决定的。此后,儿童读物不是讲述移民的探险和奋斗历程,就是讲述丛林大盗和逃犯的经历,或白人遭遇土著的故事,其作者大多为澳洲的短期访问者,作品反映了澳大利亚与母国之间千丝万缕的文化联系。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茅盾上世纪30年代所写的中篇儿童小说《少年印刷工》,就集中塑造了一个能干、好学、自立奋斗、懂甘苦的穷苦少年的典型形象,主人翁赵元生“那股又像痛苦又像畅快的眼泪”这一深刻印象鼓舞了当时一大批少年儿童,为由学生变为童工的他们树立了独立谋生的榜样。在革命战争年代,反映当时生活的儿童文学作品《鸡毛信》中的海娃、《小英雄雨来》中的雨来、《小兵张嘎》中的张嘎子等艺术形象都深刻地影响着少年儿童意志品格的形成与发展。

二、母爱与童真的主题主题,家的呼唤

在中国,冰心是一位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她真正懂得儿童的所思所感, 她弹响了歌咏自然, 礼赞母爱, 回归童真的主旋律。半个世纪以来, 一代代儿童受这种博大母爱的感召, 回归童真作品的感染, 茁壮地成长。在她的《童年杂忆》《寄小读者·通讯十》中真切地描述了母爱的伟大与童真的美好。她把家的温馨的概念及对家的感情移植给小朋友。“‘家’是什么, /我不知道;/但烦闷——忧伤, /都在此中融化消灭。” (《繁星·一一四》) “家”是中国人在人生的苦海中的唯一避风港—是中国人一生事业的起点和终点。周国平说,家是温暖的港湾,永远的岸。家是心中最甜蜜、最温暖、最快活舒适、最轻松自如的所在了。那么在弱小的儿童心里, 家当然更是遮雨的大树, 飞翔的天空,心灵的全部了。烦闷可以向母亲倾诉, 忧愁能在家中消融, 母亲和儿女血脉相通, 悲喜与共中国论文下载中心。母爱和家的感召可以唤起人奋发向上的激情, 给人以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无独有偶,在澳大利亚土著文学中,《漫漫回家路》这部小说的儿童版本《回家找妈妈》,以同样的母爱与家的主题,用三个土著儿童坚强的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给人们生活的信心和力量。在这部小说中,“防兔篱笆”表现为对家园的追求。“我知道要走很远的路,不过这很容易。我们找到防兔栅栏,沿着栅栏就走回家了”,年仅14岁的女孩莫莉带着妹妹们,徒步穿越西澳大利亚经历了种种磨难,却始终在心中存在着战胜命运的信念,正是这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信念和对家的渴望,支撑着她回到亲人的身边,在惨烈的历史背景下,唱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家的召唤,实际上正是人们对于精神家园的追寻,它是冥冥之中一股无穷的力量,让人们不惧苦痛,毅然前行。因为人们坚信,只有找到家才会幸福。因此,也正是家的一次次召唤使莫莉下定决心踏上逃亡之路。

三、培养儿童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培养和发展儿童可贵品质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曹文轩的“成长小说”系列之一的《古堡》中,重点塑造了两个逆流而上,经受住了生活摔打的“小小男子汉”形象。曹文轩在他的成长小说中表达着对少年儿童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的关怀,以弘扬人文关怀的精神为少年儿童书写着。他带给小读者的除了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主题,还有情感、智慧和美的力量。作家从对小说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的开拓进取、勇于搏击生活等阳刚气质的热情描写,赞扬他们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顽强精神。所有这些都对克服儿童性格中的柔弱、驯良等不足有着重要意义。

此外,澳大利亚作家艾伦.马歇尔的《我能跳过水洼》是澳大利亚儿童文学经典之作,至今它已被翻译成30几种文字,并被搬上银幕,获得大奖。这部自传体小说讲述了一个残疾孩子乐观向上、自信自尊、顽强与命运抗争并最终取得成功的真实故事。小主人公幼时患上小儿麻痹症,但他身残志不残,无论爬山还是游泳、骑马,他都没有落后正常孩子后面。他始终坚信:别人能做到的,我当然也能做到。作者塑造了一个乐天达观、热爱生活、勇敢顽强的少年形象,小主人翁这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当前我国亿万少年儿童所需要的。

四、结语

本文通过中澳儿童文学三个方面共同主题的初步探讨,来说明儿童文学的共同特性。如果优秀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能够更多地走进儿童的生活,其价值也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也必将会促进广大少年儿童健康茁壮地成长。让我们更加关注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倾向于反映一般儿童所可能经历的各种生活,并把读者扩大到世界范围的儿童。


参考文献:
闻增昌.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浅谈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教育艺术[J].2009.9
赵娟.剖析儿童文学的价值作用.文学教育[J].2009.12
闫晓丽.儿童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冰心作品中的母爱与童真,社会科学战线[J].2009.8
于仲达.儿童与文学.青年作家[J].2009.10
吴庆宏.澳大利亚儿童文学的崛起.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9.11月(6).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三个人的悲剧—再解读《在悬崖上》_邓友梅
下一篇论文:中西爱情诗之差异与成因[1]_文学艺术论文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