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普罗米修斯变奏曲》主题研究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 贝多芬作为古典主义时期一位重要的作曲家。写于1802年的《普罗米修斯变奏曲》(又名《英雄变奏曲》)作品35。其中英雄的主题。贝多芬在应用性格变奏这一手法是十分娴熟的。
关键词:贝多芬,《普罗米修斯变奏曲》,《英雄变奏曲》,主题,性格变奏
 

贝多芬作为古典主义时期一位重要的作曲家,变奏曲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写于1802年的《普罗米修斯变奏曲》(又名《英雄变奏曲》)作品35。是贝多芬鲜为人知的一部作品,其中英雄的主题,曾被贝多芬应用到四个作品中。这首变奏曲内容、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作品感情奔放,篇幅长,新颖自由。在这部作品中,贝多芬第一次表现出无比惊人的创造力,他第一次用全新的风格,全面而广泛地体现出他的英雄性构思通过斗争,得到胜利。既标志着古典音乐艺术的一次大变革。贝多芬,是“18、19世纪,在赋格形式方面进行创新发展,使其达到历史上又一个顶峰时期的集大成者。

一、《普罗米修斯变奏曲》的结构审视

《普罗米修斯变奏曲》全曲是由四个部分的引子、一个主题、十五首变奏、以及一首赋格曲总共二十一个部分组成。

 

引子与低音部主题 二部 三部 四部 主题 变奏一 变奏二 变奏三 变奏四 变奏五 变奏六 变奏七 变奏八 变奏九 变奏十 变奏十一 变奏十二 变奏十三 变奏十四 变奏十五 赋格曲
33 32 32 32 32 32 34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40 205

这首变奏曲的主题为二部曲式。在这里,贝多芬用二部式结构的主题,方整性的结构。上、下各16小节,反复一次。论文发表。贝多芬的变奏曲大多数采用了巴洛克时期就已定型的单二部曲式结构,这是由于单二部曲式的两个部分分别具有对主题进行呈示、继续发展和收拢的结构特点。特别适合做变奏曲的主题,因此当时许多作曲家在变奏曲的中大量应用了这种结构。论文发表。贝多芬使这种结构在作品种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变奏》中以主题为全曲发展与变化的核心成分,由简至繁的变形情况,推动了乐曲的发展,丰富着变化的形态。

二、主题的自行创作

贝多芬早期的即兴钢琴变奏曲,特别是维也纳时期的变奏曲中,他更多的是采用了莫扎特键盘套曲的特色。而在中期,贝多芬作品的艺术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变奏曲主题的来源,由早期的多采用别人的主题开始自作主题。正如他在写给出版商的信中所说:“我希望爱乐者能够注意到作品三十四和作品三十五是和以前的变奏曲不同的。这两首都希望附印下列短小的序言。由于这些变奏曲跟我以前所写的大不相同,所以不再像以前只写下号码,而必须像巨作那样,附上真正的编号。更因这些主题是我自己所创作的,所以更需要这样做。”可见,对这首变奏曲贝多芬是非常重视的。

19世纪初开始,欧洲发生了巨大的动荡,法国的大革命经历了反复,拿破仑推翻了封建主义,同时又出现资本主义扩张政策的需要对各国进行了侵略与掠夺,引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因此,贝多芬选用了深受人民欢迎的爱国主义题材作为变奏曲的主题。

主题旋律如下:

  三、新的变奏手法——性格变奏

在贝多芬此部作品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变奏手法——性格变奏,“性格变奏是出现在19世纪以后的一种个性化的新型变奏手法。变奏曲中的各个变奏与主题的关系不如前面两种变奏手法密切,主题的速度、调性、节拍、调式、结构、体裁都可能发生变化,变奏中保持的只是主题的结构轮廓、和声轮廓和富于特征的个别音调,又是甚至连结构轮廓和和声轮廓也不保持,只是根据主题的个别音自由发挥。”

引子与低音部主题: 值得关注的是,贝多芬在这个主题中没有运用旋律加织体的方法,而是用三个八度弹奏主旋律的柱式和弦。此外还有一小节的柱式 和弦的引子。 通过分析, 不难发现这三个八度的旋律进行实际上隐含了和声进行的逻辑关系;贝多芬在和声进行中,抽象出旋律进行,使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变奏曲的主体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作思路。

二部: 在此部中主题旋律仍然保留在低音声部。调性没有变化,和声序进保持,而上方织体则发生变化,以和弦分解和加以延留音、倚音等装饰性变奏手法,使“二部”增加了浪漫的色彩。

三部: 此部中主题旋律上句出现在高声部。而低声部的伴奏织体仍然承接了前面“二部” 中的和弦分解的织体形式, 并以左右手跨越在三个八度间的演奏,更使得乐思的陈述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在下句中,作曲家以上句的织体为基础,增加一个高声部,在这种平淡的和声中平添了几分情。 这还不够,双音的运用是音乐增加了活力。

四部: 此部中音乐由两个声部增加到三个声部。主题出现在高声部,并以强奏sfl来凸现其主体的地位。 第二声部以三度叠置的双音出现,并以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加速了梦境经的俄醒来。第三声部的“插空”的写法,为整体的疏密设置显得错落有致。第 5小节至第8小节,以二部复对位倒影手法写成的低音旋律,与高音声部的旋律线条形成对照。但还是以主调思维,并没有打破原有的和声语汇。是复调与主调结合的完美表现。

下句的旋律出现在高声部,值得注意的是, 它以八度重复来加强因层厚度,使得音乐开始有了动力。

主题:此部中旋律出现在低音部,音层加厚, 高声部以第二旋律的角色出现,与低音声部的主题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而中声部与次中声部的和弦柱式织体伴奏,是采用了典型的艺术歌曲的写作手法。而此主题正是借鉴了英国歌曲《统治吧,不列颠》创作的。

变奏一: 单二部曲式,低声部旋律保持原有主题,中间因层沿用了主题的和弦柱式 伴奏织体 。高声部中上句采用两个“走句“分别是T和弦的分解琶音与D和弦的分解琶音, 并在其后以和弦的内部音做八度震音的写作手法。

下句的低音旋律略有变化,由第2小节的

  虽然旋律加以改变,但是和声还是保持原有的序进。以此形成一种与主题的对比。

变奏二: 速度由小快板——急板——小快板,从此部开始,主题旋律进行模糊化,和声节奏与和声序进仍然保持。音乐新的律动感可以从其将重音挪到了第二拍上,打破了以往的旋律线条节奏型。上声部的十六分音的三连音, 并均为和弦分解。等等这些可以说是贝多芬的创意之举。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皮袜子故事集》VS.万宝路广告—浪漫主义色彩下的生态“回归”
下一篇论文:《沁园春雪》中的豪放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