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翻译研究中图形—背景理论的关照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我们在把图形—背景理论应用到翻译实践中去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英汉句式中图形和背景的差异性,在尊重各种语言独特使用方式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视角,为翻译实践服务。

3.2 图形—背景理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

如前面所论述,由于英语和汉语使用者的认知思维方式不同,观察和表述事物时选择的视角也就不同,因此,汉英句式在图形的选择、图形和背景的放置顺序上都不尽相同。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转换时应充分注意句子的成分转变,语序变化,以及图形背景位置的转换。免费论文参考网。

首先,互译时图形背景的重新调整。由于视角的不同,描述同一件事物时,图形和背景的分配选择也不同。在翻译的时候,应该遵从目的语的表述习惯和规则,进行灵活的调整,才能使译文自然顺畅。如下面的句子:

(11)Thepast 2008 witnessed the joy and sorrow of Chinese people.

如果直接照搬原句的句式,可能直译为:过去的2008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喜悦与哀伤。而事实上,最为常见的汉语表述是:过去的2008,中国人民经历了喜悦与哀伤。在将这句英语汉译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中国人的语言习惯,通常把人作为注意力的焦点,也就是图形,将时间状语作为背景。同理再如:

(12)过去的30年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汉语表述中,“中国”是句子的主语,也是图形,是整个句子的突显部分,但是对应的最为合适的英语译文则是: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 in thepast 50 years. “中国”不再是作为主语出现,而是作为地点状语充当了背景,“change”作为主语,充当了图形。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在英汉互译的过程当中,不能简单的将图形背景直接传达,而应该考虑到不同语言环境中,认知思维的不同,不断加以调整,将图形背景重新整合,从而保证译文的自然顺畅。

其次,图形、背景在句中的位置。前面曾提到过,汉语表达习惯由背景到图形,而英语则是由图形到背景。因此在汉英两种语言的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不断对图形和背景的位置进行调整。如:

(13)Mostof us look away when we pass strangers. It is exceptional person who stops tohelp the women maneuvering her kids and groceries up the staircase. We rarelygive up in line or on the subway or bus.

(14)当我们与陌生人擦肩而过时,多数人往往把目光移开。要是有人停下来帮妇女哄她的小孩和帮她把食品搬上楼梯,反而会被人看成另类。无论是排队还是乘地铁或公共汽车,我们很少让位于他人。免费论文参考网。

从这组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汉译的过程中,语序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在整个事件的描述中,汉英对应的句子中,突显的焦点都是很一致的,背景也都相同。第一句中,英语表述直接提出主语和图形,而后交代背景,头重脚轻;而对应的汉语则在句首就提出背景,而后才托出图形,头轻脚重。后两句的翻译也是一样的,英语中表示修饰性的定语从句和状语总是位于图形之后,而汉语中则做出调整,把定语状语全部提到句首,图形置于句尾。

3.3 以图形背景理论分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英译

图形—背景这种独特的突显与被突显,衬托与被衬托的关系是营造诗歌意境的重要手段,唐诗中也大多通过图形和背景的关系来达到整体空间上的美感。但在唐诗英译的过程中,译者是如何应用图形—背景理论从而来指导翻译实践的呢,我们以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英译为例,进行分析。

送孟浩然之广陵Seeing Meng Haoran Off at YellowTower

李白By Xu Yuanchong

故人西辞黄鹤楼,My friend has left the west where the Yellow Crane towers

烟花三月下扬州。For River Town veiled in green willows and red flowers.

孤帆远影碧空尽,His lessening sail is lost in the boundless blue sky,

唯见长江天际流。 WhereI see but the endless River rolling by.

在描述“故人西辞”这一事件时,“黄鹤楼”“烟花三月”分别作为地点状语和时间状语,充当着背景。在译文中,译者采用的主语和图形与原诗保持了一致,但是在安排背景在句中的位置时,充分考虑到了英语的习惯,将where the Yellow Crane towers和ingreen willows and red flowers放在了句末。后两句中,“孤帆远影”相对于“碧空”,“长江”相对于“天际”都是图形与背景的关系,翻译过程中,译者并没有单纯的将原诗的图形背景传递过来,而是按照英语的表达,重新进行了整合。以His lessening sail 作为图形,其余的部分以短语和状语成分的形式,充当背景,放在句末,体现出英语表达头重脚轻的特点。

诗歌大多是通过营造意境来表达感情,在创作和解读的过程中都涉及到很多的认知因素。作者表达意境的过程就是不断用语言构建图画的过程,图形和背景在其中不断的形成,进而产生独特的意象。作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则应充分考虑到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认知方式,注意图形—背景的重建和转换,更好的为翻译实践服务。

4.结语

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是将图形—背景理论应用于语言研究,后来又被广泛应用于解读文学作品,本文试图进一步将该理论扩展到翻译研究中去。图形—背景理论是从人的认知能力出发来解释语言现象的,但是不同语言的使用者之间也存在着认知思维方式的差异,体现在图形背景的选择以及置放顺序上,本文试图将图形—背景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探讨该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但是囿于本人的能力、知识及时间所限,所提出的观点有一定的局限性,也缺少一定的深度,还有待于大家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朱厚敏. 试论图形-背景理论及其应用[J]. 邵阳学院学报, 2005,(6).
[2] Langacker, R. W.Reference-point constructions [J]. Cognitive Linguistics, 1993, (1).
[3] Talmy, L. Figureand ground in complex sentences [A]. Greenberg, J. H. Universals in HumanLanguage Vol.4. [C].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4] Langacker, R. W. Foundationsof Cognitive Grammar Vol. I.[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5] Talmy, L. Towardsa cognitive Semantics Vol.1. [M]. Cambridge, Mass.: The MIT Press, 2000.
[6]匡芳涛, 文旭. 图形—背景的现实化[J]. 外国语, 2003,(4).
[7]William Croft &D. Alan Cruse. Cognitive Linguistics[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6.
[8] 高娟,李安华. Talmy图形背景理论概述[J]. 文教资料, 2008,(6).
[10] 王晖.焦点(图形)与背景[J].科教文汇, 2007,(7).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法语命令式与英语祈使句的相应比较
下一篇论文:翻译中的意义偏离现象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