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现代社会发展了许多新的媒介形式和传播形式。这使得平面图形传递形式向空间领域拓展具有了可能性和可行性。来发展新的图形传递形式。也为图形传递形式向空间转化提供了精神支持。分别注意了环境与图形的关系。
关键词:平面图形,传递形式,空间,环境,媒介
在平面设计中,设计师通过图形、文字、色彩三大视觉符号传递自己的观念和感受。在这三种基本的视觉符号中,图形具有独特的语言特性和强大的传达效能,是所有视觉元素的根本。尹定邦教授在《图形与意义》中说:“人创造图形、语言和文字,就是为了‘传’。” [1] “‘传’可能有很多追求,如传通、说服、感动和扩大效果。”[2] 这里的“传”就是传递。既然图形的根本是为了“传”,那怎么传,在什么样的环境、用什么样的媒介、以什么样的形式传,则是我们需要讨论和研究的问题。
现代社会发展了许多新的媒介形式和传播形式,在此背景下,图形设计的手段、信息传播的载体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使得平面图形传递形式向空间领域拓展具有了可能性和可行性。我们要利用让•马贺•杜瑞的“从多种行为情景中获取并利用在互动过程中生成和再生成的规律和资源”的方法,来发展新的图形传递形式,并在发展中逐步成熟和规律化。
一.促进平面图形传递形式向空间转化的条件
1. 科技与材料的进步对平面图形传递新形式的促进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新材料的出现为图形传递形式在空间中的转化提供了物质基础。“艺术与科学的整合,使艺术的存在具有了一种新质和动力学的内容。艺术与科学的整合,形成新的艺术存在方式和形式,这种新艺术方式和形式不是一种取代,而是在已有的艺术方式和形式之外开拓新的生存空间,涉及新的领域,建构新的艺术存在方式和形式,不仅丰富了原有艺术的存在形式,而且以新方式、新形式的创造使艺术的结构形式发生变化。”[3]
例如日本艺术家Masaki Fujihata曾经设计过一本“光投影”书,这个书并不真实存在,只是以一个简单的桌子作为载体来表现。当观众坐在桌前,便可以阅读桌上的书,书页的内容都是预设好的影像,由观者执笔来一页页翻阅。这就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的一种结构形式的变化。
2. 受众审美观念的变化对平面图形传递新形式的需求
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高科技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大众的生活形态发生了变化,审美意识和接受程度也日益提升,视觉的交流成了人们生活中信息传播的主导,人类的智能与个性的塑造越来越依赖于使用视觉符码的能力。同时,现代人变化无序的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使时代的风格和审美趣味发生了变化,艺术离生活越来越近,而单一的图形传递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这给平面图形传递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图形传递形式向空间转化提供了精神支持。
3. 当代艺术对平面图形传递新形式的影响
当代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物质需求与审美需求逐渐融合,使得设计与艺术在很多方面走到了一起。艺术的情感走向了理性,设计的理性也走向了感性的表达。论文大全,环境。所以现代的设计由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发展为高技术与高情感的统一。因此,当代艺术的审美意向影响着图形设计的情感和表达,当代艺术不拘一格的形式和大胆的尝试精神对现代图形设计打破传统图形设计的方法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也有利于我们在图形设计中开拓思路,寻找图形传递的新形式。论文大全,环境。
二.新旧平面图形传递形式对比解析
在传播学理论中,传达即传递和到达,主要指传播者向受众传递信息和受众接收信息的过程。“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这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行的。”[4] 概言之,图形的传递过程就是一种从“视觉形式-视觉语言-视觉效应-视觉沟通”的视觉体验过程。同样的图形元素,不同的传递形式,其视觉体验和传达效果可以绝然不同。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我们来看下面的这个图示:
|
传统的平面图形传递形式 |
向空间转化的平面图形传递形式 |
图形元素 |
小孩 鳄鱼  |
小孩 鳄鱼  |
传递介质 |
纸质材料(1张) 媒介特性:软、不透明 |
塑胶材料(2张) 媒介特性:较硬、透明 |
传递形式 |
结 构 |
(单一的)平面组合 |
(利用切口相交的)立体组合 |
图 示 |
 |
|
传达效果 |
基于二维平面的想象空间, 较弱的情景传达力 |
三维立体的视觉空间, 较强的情景趣味性 |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的图形元素:小孩和鳄鱼,由于选择了不同的传递形式,利用材质的特性和简单的结构,使得图形的传递形式由二维平面的想象空间走向了三维立体的视觉空间,增强了图形的情景趣味性,强化了图形的传达力和感染力。
三.平面图形传递形式向空间转化的方法
1.由图形的虚拟空间向真实空间的转化
平面设计作品中的图形传递主要是在仅有两个维度的平面空间中表现的,当部分图形元素由二维空间中跳出,产生立体空间所特有的深度、光影等视觉效果,那么其传递形式就完成了由虚拟空间向真实空间的转化。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图形表达主体的空间真实化;(2)图形表达次体的空间真实化。所谓图形表达的主体,是指画面表达的主体对象,也即画面的主角。次体则是相对主体而论,画面主角之外的即是配角。在图形传达中,次体是为了衬托主体而存在的,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依托。至于我们该将图形表达的主体或是次体空间真实化,这主要取决于我们表达的主题的创意点和诉求点。
2.由单个的图形平面向立体组合结构转化
(1)解构组合构成形式:借助于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里的一些基础知识,将平面的图形进行切割,并将之按一定规律或联系摆放在立体的空间中,构成一定的空间关联,使原本简单的图形产生丰富、变化的立体效果,这就是解构组合构成形式。论文大全,环境。根据运用的手法不同,它可以分为重复组合构成形式和变异组合构成形式,简称重复组构和变异组构。重复组构是图形传递中组合构成的一种简单形式,它通过对原图形或其部分的简单重复或重列来达到加强或夸张某种效果,共同传达某种信息的目的。它的重复部分之间属并列关系,并无主次之分。论文大全,环境。变异组构在原理上与重复组构相似,但在形式和表现上,会将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进行或细微或明显的变化,使其与其他重复的原图形成对比,从而突出仅有的变化的部分,强调重点,突出主题。
(2)结构组合构成形式: 结构组合构成形式是通过一定的结构或构架来合力表现图形,传递信息,它包括组合结构、附加结构和正负形结构。组合结构是指由两个或以上单一的平面图形,通过借助一定的媒介结构,组合成为立体态的或多向性的图形传递形式,建立图形与图形之间巧妙联系的一种设计手段。它使图形的平面表现跃向了空间表达,丰富了平面图形的传递形式,增强了图形传达效果。论文大全,环境。附加结构是在保持原有的单一平面图形不变的基础之上,再附加一些辅助结构或者装置,来衬托图形,使单一呆板的图形表达变为生动的空间传递,增强了图形传递的情景意味,并能在第一时间引起受众的注意。正负形结构由平面构成中的正负形手法衍生而来。它在正负形平面图形的基础之上,利用一些结构手法,将正负形的平面图形立体展示出来,加强了图形的表现力。
3.由单一媒体形式向多元化媒体形式转化
(1) 与情境融合的图形传递形式:图形本身是平面的,但设计师在不同的地方发布时,分别注意了环境与图形的关系,选择了可以与图形构成视觉联接的一些环境中的物件,使图形与环境相互交融,产生有趣的视错觉,从而引起受众的注意。它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手法:a.错视效果的“取景”手法:图形是平面的,但可以利用视错觉原理,对图形中中空的部分以“取景”的手法填充,那么图形的某一部分就时时刻刻都不停地因周围环境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这种生动的图形传递形式就是错视效果的“取景”手法。这里的“景”包括情境和情境中的人、物;b. 图与景契合的“适形”手法;c. 情境语义的“联想”手法:“语义”即图形所表达的意义。将一个图形放置到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它的语义可能会让人产生“联想”,从而发生转换。这种手法叫情境语义的“联想”手法。
(2) 与媒材联合的图形传递形式: 平面的图形联合媒材巧妙传达主题。这里的“媒材”包括媒介与材质,每一种媒材都具有其信息传播的特点,比如传播时的材质特性、形态语言、功能特性、流通特点、传播频率、传受互动性(“传”,指传播者;“受”,指受众)等。它分为以下几种方法:a. 应用媒介特性的转化方法(包括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如纽西兰夜总会劝阻酒后驾车的一个公益广告,两个图形为汽车形状的便池贴。便池贴上被涂满了感热的黑墨,当有人小便时,黑墨将失去颜色,一边是一辆撞毁的车,一边是一辆的士,慢慢显露出来。论文大全,环境。文案:“今晚,你尿哪辆车?”“如果酒后驾车,你是十足的白痴;如果酒后不驾车,你是十足的君子。”它充分利用了媒材的化学性质,巧妙地与图形的传达目的结合在一起,加强了传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同时也达到了很好的传受互动性。b. 改变媒介状态的转化方法。媒介的状态是客观存在的,当我们结合设计主题对媒介的局部状态进行改变或处理,使其更符合我们表达的需要,这就是改变媒介状态的转化方法。它也可以有多种手法,例如改变媒介的发布形态,改变媒介的肌理效果等。
(3) 开发和运用新媒材表现:从宏观的角度看,一切自然物和人造物都有可能成为信息传播的载体。我们要善于使用传统平面媒体之外的一些自然物和人造物作为平面设计的新媒体材料,并借助这些新媒体材料的各种性质来进行设计创新。例如:美国俄亥俄州韦斯特莱克市的一家生产止鼾药的公司出价37375美元买断了美国青年菲舍尔额头上一个月的广告权,在菲舍尔的额头上纹上了这家公司的商标,下面还有一句广告词——“它完全管用”;而英国伦敦的一名孕妇向一家玩具公司“卖”出了她的大肚子,允许这家公司在她的肚子上打出“微型宝贝”的玩具广告。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论证了平面图形传递形式向空间转化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总结,探讨了平面图形传递形式向空间转化的途径和方法。笔者认为,平面图形传递形式可以利用:平面图形的虚拟空间向真实空间的转化、由单个的图形平面向立体组合结构转化以及由单一媒体形式向多元化媒体形式转化等方法,来突破传统的二维平面手法的局限,将传播媒介与创意手法向非平面的空间领域延伸,运用技术和艺术的综合手段,创造新的视觉形式,给予观者视觉乃至心理上的冲击,使受众的视觉反应朝着设计的预期目标引导,实现图形传递由二维向三维乃至四维空间的转化,开拓图形传递的新形式。平面图形传递形式在空间中的转化,满足了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求新、求变、求创造的视觉心理需求,增强了图形创意的情境趣味性和互动性,使观者由被动传达变为主动接受甚至兴趣参与,对图形创意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具有当下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尹定邦:《图形与意义》,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年,第28页。
[2]尹定邦:《图形与意义》,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年,第30页。
[3]李砚祖:《设计之维》,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18页。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