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住区交往空间的设计探讨(图文)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下面就以两个住区为调研对象,探索交往空间的设计方法,让居民重拾情感的回归与寄托,使居民有归属感、认同感、安全感,居民间相处融洽、互帮互助,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采用街坊式布局主要要注意两点:首先,参照“邻里社区”的规模进行分区,500-1000户,4-5h㎡。可以通过雕塑、铺地、色彩等增强视觉识别的手法或者独特的景观营造来增强住户对住区的邻里意向。
关键词:现代住区,街坊式布局,交往空间,邻里意向
 

1 引言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流通高速膨胀的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搬迁,传统的邻里的关系纽带断裂,在一个由陌生人组成的新住区里,如何重建社会归属感、认同感和良好的邻里交往关系,形成真正的“共同栖居的家园”,是城市现代化必然面临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有赖于住区空间的合理规划、建设和使用,从而创造出具有空间归属感的住区。下面就以两个住区为调研对象,探索交往空间的设计方法,让居民重拾情感的回归与寄托,使居民有归属感、认同感、安全感,居民间相处融洽、互帮互助,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

2 案例分析

2.1 杭州“亲亲家园”住区

2.11 项目概况

亲亲家园住宅小区(B区)(图1)位于杭州市北端,北至金渡路,南至董家路,东至丰庆路,西至古墩路,东临现状河道,总用地面积约310亩。规划采用90米×120米的基本方格网,每个网格内为一个Block(宅院、街坊)单元,采用围合式建筑布局,体现邻里的概念。共划分为14个Block,各个Block除了两幢(或多幢)住宅楼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围合形成的综合性、人文性的居住空间,拓展了其居住内涵。整个B区采用“人车共存”的交通体系,扩展了交往空间。(图2)

2.12 设计方法

(1)“内街坊”式布局

亲亲家园住区内部采用“内街坊”的模式(图3),在Block内部的家园或公共绿地是熟悉的、温情的、生活性的(图4)。邻里的情感在此得以回归——因为 Block的围合形成了独立的小社区,保障了住户一定的私密性。这种个体的私密性得到满足之后,人们的公共意识会逐渐加强,自然形成的邻里关系会更加和谐和稳定。家所具有的“时间——空间”特征通过特定的街坊空间延展到“家园”,而家的内涵也不再仅仅是狭义的住所。这种“住区内街坊”式的布局,有较强的围合感,可以促进住户间的交往,适合城市“发展区”的住区建设。因为“发展区”周边的城市气氛不是很强烈,配套设施也不够齐备,此类设计有助与城市的发展。设计者需要以长远的目光进行规划布局,以延续城市的生活氛围,增加住区的活力。论文格式。可以适当将大型住区划分成一些规模适宜的居住组团,因为小规模的居住组团有助于人们对空间环境的认知、识别、把握和控制,适宜的空间规模和人群聚集规模更有助于居民相互间的认识和交往活动的产生。采用街坊式布局主要要注意两点:首先,参照“邻里社区”的规模进行分区,500-1000户,4-5h㎡。其次,在经过地块划分的“邻里社区”范围内还应该进一步建立更次一级的空间层次,主要是“基本邻里”这个空间层次范围,即50-150户左右的规模。

(2)安全舒适的道路空间

 

 
  文本框:            图3 街坊式的布局空间概念分析            来源:浙江大学建筑设计院

亲亲家园采用“人车共存”的交通体系:在街坊的四周布置机动车道及地面停车位,机动车可以通达到每个Block的周围,而在Block内部庭院中禁止机动车甚至非机动车自由进入。论文格式。这种人车共存避免了相互之间的矛盾与干扰,更适应人性化的要求。机动车路网之间穿插一横三纵的主要步行系统,将公共活动空间与各邻里空间串联起来,区分并强调了人的活动空间。从促进交往的角度看,杨·盖尔认为:“交通综合的政策将会使不同的活动相互启迪,相得益彰”。1与以往的交通组织方式不同,“人车共存”的思路在于解决“人和车”的关系是采用结合而非隔离。“人车共存”方式将车视作道路的“客人”,认为道路的本质是人活动的舞台,关注的焦点是人。实践表明,在城市交通顺畅和无关车辆不进入住区内的前提下,对道路的线性、宽度、铺装和小品等进行精细设计,人与车是可以合道共存的。住区中交通空间与生活空间的整合,不仅提高了道路空间的使用率,也可以使人在享受汽车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拥有人性化的居住生活环境,恢复了街道的勃勃生机。

 

 
  文本框:            图4 组团内部空间分析图            来源:浙江大学建筑设计院

街道空间是一个线性空间,在这一空间中最主要的活动是“行”。如果步行的街道空间单调乏味则很容易使人产生疲倦感,从而使人们失去在此逗留的兴趣,更不会产生由在这里的活动而引发的交往活动。所以要丰富道路的空间形态,这样才会不断给人带来新鲜的刺激和体验。丰富道路的空间形态主要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首先道路空间的线性是决定街道空间形态的一个重要因素。结合地形,适当地增加曲线、折线型道路,不仅体现空间的变化,而且可以使步行的人在行走过程中不断变化视角,享受丰富的视觉体验,增加了道路空间的趣味性。(图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周恩来的家庭观及其对当代家庭伦理建设的启示
下一篇论文:抓好知行合一,促进“企业文化”落地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