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明清时期赣南经济作物的推广种植与生态环境的变迁探析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明清时期,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伴随着闽粤移民推广到了赣南地区。对这一历史现象,学界有所关注,但多集中它对区域经济产生的积极作用上,而普遍忽视了其消极影响。有基于此,本文拟就经济作物的推广种植及赣南生态环境的变迁关系试作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伴随着移民的到来,早先种植于广东、福建的经济作物也相继进入赣南。
关键词:明清时期,赣南,经济作物,区域经济
明清时期,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伴随着闽粤移民推广到了赣南地区。对这一历史现象,学界有所关注,但多集中它对区域经济产生的积极作用上,而普遍忽视了其消极影响。有基于此,本文拟就经济作物的推广种植及赣南生态环境的变迁关系试作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明清时赣南经济作物的推广种植
明清时期,闽粤客家掀起了倒迁入赣的高潮。伴随着移民的到来,早先种植于广东、福建的经济作物也相继进入赣南。其中主要有烟草、甘蔗、花生、蓝靛、苎麻等。
各种经济作物一旦引进,在赣南很快便得以推广种植。如烟草,据笔者考证,其传入时间大约在明末天启、崇祯年间,迨至清初康熙、乾隆年间,在南安府已是“种谷之亩,半为种烟之地” [1] ;在宁都州则“无地不种” [2] ;赣州府烟草种植更是“颇夺南亩之膏”。由于烟草种植的普遍,在瑞金,烟草竟成为财富的象征,“村闾聚妇有以烟若干担负聘币者”。 [3]
蓝靛是传统纺织业所必需的染料,随着棉纺织物的增多,染料的需求迅速扩大,种蓝制靛的生产推广开来。赣南的蓝靛种植是由闽西流民带进赣中而后传入的,至明中后期赣州府的蓝靛出产已是颇具规模,“城南人种蓝作靛,西北大贾岁,至泛舟而下,州人颇食其利” [4] ,成为大宗外销的商品。
苎麻,因赣南的自然条件不适宜种棉花因而盛产,绩苎成布,即为麻布,或称夏布。至明清时期,宁都“州俗无不缉麻之家” [2] ,石城“无蚕桑之职,惟事绩纫” [5] ,兴国县“夏布,绩苎丝织之成布,曰夏布,土俗呼为春布” [6] ,龙南县“妇多织棉苎为布,贫户恒取其息,以自给养” [7] 。赣南各府州县夏布的盛产,足以说明苎麻种植的普遍。
甘蔗也随着明清时期的闽粤移民在赣南推广开来。至清初,赣南甘蔗种植十分发达,其中尤以南康、于都、信丰等县为盛。康熙年间,南康所产糖蔗“岁煎糖可若干万石”,在于都县,“濒江数处,一望深青,种之者皆闽人,乘载而去者皆西北,江南巨商大贾,计其交易,每岁裹镪不下万金。” [8] 出产规模之大可见一斑。
花生的推广种植大概与甘蔗同步。在南康,花生与甘蔗一道,“二物行运而利薄”, 作为外销的重要商品。在瑞金“向皆南雄与南安产也,近来瑞之浮四人多种之,生殖繁茂,一亩可收二三石,田不烘而自肥,本少而利尤多”。 [9] 在龙南,“邑境西沙土所种,胜于他处,称西河花生,运于广” [10] 。
此外,赣南的花卉等经济作物也有大量栽种。乾隆《赣州府志》有记:“至花出闽中者为最,其次莫如赣,种类不一,四季皆花,为江淮所重。舟载下流者甚多,赣人以与获利”。 [11] 可见,在闽粤移民的作用下,花业在入清后也逐渐成为赣南人民的经济来源。
二、经济作物的推广种植与赣南生态环境的恶化
烟草等经济作物的推广种植,对赣南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抹杀的积极作用。它优化了区域经济结构,加强了区域内外的经济联系,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更新了人们的经济观念,等等。 [12]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带来的消极影响,下面就此试作进一步的探讨。
经济作物的推广种植,直接导致了赣南山地的过度垦殖。赣南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山地面积占全区面积的83%。明清之际,大量闽粤客的倒迁入赣,加之清初人口的大量自然繁殖,赣南人口剧增,出现了尖锐的人地矛盾。因此,经济作物的引进和推广种植,则唯有向山岭进军。免费论文参考网。其结果直接导致了山地的过度垦殖。免费论文参考网。同治《南安府志》记:“民愚无识,傍溪之山,迩来开垦不遗尺寸,山无草木,难受雨淋”。道光《宁都直隶州志》也反映了类似情形,“今溪涧湮塞,川流非旧。揆厥所以,良由近数十年,土人铲除草皮,开偏圳,又掘山冶铁,矿砂入溪,水利先坏,田庐则从而继之,是尤司民牧者所宜知也。”过度垦殖又带来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其它灾害性后果。
为了防止烟草种植影响粮食生产,明末清初曾严格禁止用良田种植,规定只许栽之于岭土隙地。即便这一禁令随后形同虚设而未能贯彻执行,事实上出现了大量用良田栽种烟草的现象。据时人描述,在瑞金县和大庾县,就有一半的良田被拿来种烟。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如此情形下,实际上还是有大量的烟草是种植于山地的。乾隆《石城县志》记:“烟草,明末自海外流传闽漳,故漳烟名最远播。石于闽接壤,故其品亦佳。种于山不种于田,不似他邑,弃本伤农。并令无田可耕者赁山种植取息赡养,亦天地自然之利一节欤!”可见,山烟种植同样十分盛行。山烟种植的确有利于解决烟粮争地的矛盾,但又带来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水土流失因此加剧。时人也认识到了这点,道光《宁都直隶州志》记:“《县志》谓,瑞邑山多田少,所产之谷不足供一邑之食。供卖烟以易米,斯亦生财之一法。然州治多种山烟。山土锄松,大雨时沙土随水下,不无河满之患,山烟所在宜禁。”然而,在当局无法解决民众生计的情况下,要禁止可为百姓带来利益的山烟种植,显然是不具有可行性的。
花生和蔗糖的种植存在同样的问题。一方面,“二物行远而利溥”,给赣南人民带来了可观的利润;另一方面,正如乾隆《南康县志》所言:“二物所种,总在高阜。水不常得,或沙土不受水之地,非五谷所宜乃种之,以此补稼穑之不及。” 因此,它同样带来了水土地流失加剧的问题。这点在同治《南安府志》中得到了反映:“傍溪之山,迩来开垦不遗尺寸,山无草木,难受雨淋。土既松动,不敌水力,一径大雨,沙泥俱下,流及大江,尚犹斗水升泥。近山溪涧沙壅,知必不免。在圳或加挑海,在陂任听填塞。沙多而水蓄自少,泥平而水易流竭。兼之水失故道,更多冲激横决之虞。此其害在牧民者,宜谆切晓谕,先事而为之防。”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孟子故里摩崖石刻保护及研究
下一篇论文:能屈能伸-记“文革”中的邓小平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