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空缺·隐喻·模式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这部小说是格非在叙事方式上的又一次超越,小说中无所不在的空缺和隐喻构成了其独特的叙事模式。为了形成这种文本中的叙述空缺,格非在小说中使用了许多内在相联的隐喻,这些隐喻全面笼罩了从陆侃的空想——张季元的空想——秀米的空想形成的精神逻辑,实际上他们都是某种精神在某种境遇中的有着程序关系的表述。《人面桃花》叙述技巧上的空缺和修辞手法上的隐喻的无所不在共同形成了这部小说特有的叙事模式。
关键词:空缺,隐喻,模式
评论家李洁非认为“新时期小说在1984年一分为二的确切界限就是作家在叙事方式上出现了断裂。小说家们大量的、频繁的借用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元叙事、互文、意识流、荒诞等手法,掀起了一场叙事方法的革命。同时留下了一些具有个人显著特征的叙事方法。”格非无疑就是其中之一。《人面桃花》是“格非积十年心血完成的一部精致的长篇小说。作者的功力直抵小说细部的每一个末梢。”这部小说是格非在叙事方式上的又一次超越,小说中无所不在的空缺和隐喻构成了其独特的叙事模式。
一 人为的空缺
《人面桃花》以“普济”和“花家舍”为叙事的环境与背景,以知识分子秀米为主人公讲述两个村落的兴衰变化和几个人物的命运浮沉,但叙述的巨大张力让我们感知到了历史的风云变幻,生命和命运的沧桑多舛。格非试图清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一代中国人内心那种乌托邦情结,以及这种乌托邦冲动付诸实施之后所面临的难题和困境,但是故事的叙述过程中只提供了故事和历史的片段,而不是提供整体,关键性的情节处于缺席状态,事情发生的原因暧昧不明。这一叙述的空缺必然引起读者的填补行为的事实,空缺的诱惑以及对空缺的填补形成了《人面桃花》隐蔽却基本的组织结构。小说从“父亲从楼上下来了”开始,直到最后父亲都没有再出场,父亲出场不多,但他的影响却弥漫在整个故事的叙述过程中。关于父亲的描述没有时间上的延续性,他就像一个解不开的“谜”,打乱了历史发展顺延叙述的线索,他引导着历史片断的空间叙述。陆侃发疯了,他为什么发疯?他是真的疯了吗?他到底有没有走失?他是否去到一个有目的的地方?秀米在横滨遇到的有没有可能是陆侃?直到最后秀米为什么再次从瓦釜中看到他?从文章的开始到结尾,没有任何明确的交待,读者不得不再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现时性的修复,以填补叙述过程中特有的空缺。
小说中的“金蟾”同样是一个谜,“金蟾”与“金蝉”乃同音词,陆侃的发疯走失与“金蟾”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金蝉的首次出场是张季元临别托付于秀米之物,此“金蝉”与彼“金蟾”是否就是实质上统一了构成父亲发疯走失的原因之一?“金蟾”在陆侃的注解中是否就是张季元的替身?陆侃是否早就知道了妻子和张季元的隐情?秀米的母亲和张季元对于陆侃的态度真的一无所知吗?“金蝉”是革命者的联络信物,六指人重返花家舍打的就是“找金蝉”的幌子;秀米嫁给庆生的当晚,同样是被掳到花家舍的与秀米一起生活了四个月的韩六竟然同样把一个金蝉作为临别信物赠与秀米;小东西临死之前的贴身物品中金蝉赫然在目;一切时过境迁之后,小驴子最后给梦想破灭后整日端坐阁楼的秀米送来的依然是一致金蝉。“金蝉”是陆侃发疯的一个意指,对金蝉的寻找时引发花家舍土匪内乱的一个导火索。金蝉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使得一桩桩事件围绕它而展开?这是《人面桃花》叙事上另一个大的空缺。除此之外,小的事件的空缺比比皆是,例如:母亲与张季元的认识始末,革命攻打的战况,秀米在日本的经历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人为有意设置的,给与了读者多元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现时性”的修复。
为了形成这种文本中的叙述空缺,格非在小说中使用了许多内在相联的隐喻,这些隐喻全面笼罩了从陆侃的空想——张季元的空想——秀米的空想形成的精神逻辑,实际上他们都是某种精神在某种境遇中的有着程序关系的表述。父亲的梦想破碎,张季元失去了生命,秀米成了两者理想的继承者,她的理想和信念是一种历史上的继承,父亲是这一历史理想的引导者。免费论文。他成为一个能指,他就像一个幽灵,牵引着读者的思绪漂移。
二 器物的隐喻
保罗·科特对“新颖的隐喻”的看法,他认为“隐喻往往酷似夸张引申。它仍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因为它并不用来填补符号的空白,而是被强制使用,从这种意义上说它有赖于‘语言的基础’。”“恰当的隐喻的必要条件——准确、明晰、典雅、自然、协调——仅仅与我们通过形象化表达而使用的新颖隐喻有关,而这种新颖的隐喻并没有得到惯用法的认可。免费论文。[1]《人面桃花》中的隐喻随处可见,瓦釜和阁楼作为两个“模型”,构成了想象的合理尺度,只有在隐喻中才能找到它们的对应物。
瓦釜又名“忘忧釜”、“凤凰冰花”,据说精通音律的人通过它的声音可以预知凶吉未来。当初陆侃曾对瓦釜异常入迷,他是花大价钱,费了很大力气从一个要饭的手中买到的,一直把它当成宝贝整日于阁楼上赏玩,秀米的母亲声称陆侃的疯病就是买下瓦釜后落下的,瓦釜实际上是陆侃乌托邦情结的寄托,他的乌托邦的理想也就是瓦釜可以预知的未来的一部分,他希望透过瓦釜可以预知乌托邦的实现,理想的终结。张季元和陆侃不谋而合,一眼就识别了这只瓦釜而且深谙其道。他在生死未卜的离别前就交待了两件事:瓦釜和金蝉。金蝉是革命者的联络信物,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他为何要在生死离别前交待这只瓦釜呢?他对瓦釜爱不释手而且对之是了如指掌。张季元也有乌托邦的情结,他也有革命的理想,瓦釜的又一个爱惜者张季元是否可以理解为是陆侃的精神的继承者,他继承并发扬了陆侃的精神。在他牺牲之后,陆侃的精神又传给了另一个继承者陆秀米。秀米在张季元的引导之下轻叩瓦釜,在清朗的声音中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落根之地,她继续了乌托邦的理想,为了理想奋斗,虽然理想最终破灭了,但最终她透过“凤凰冰花”再次的看到了自己的父亲,理想转了一圈一回到了开头。瓦釜达到了器物精神的一致性。
“阁楼”是《人面桃花》中不可忽略的另一个器物。陆侃在走失之前一直住在阁楼上,革命者张季元在陆家的栖身之处同样是阁楼,日本归来的秀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阁楼作为她的工作和休息的场所,革命理想失败,从牢中被释放的秀米回家还是选择阁楼作为她的自由王国。阁楼本身就是高高在上的,别人无法亲近的物件,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赋予了它更多的隐喻性质,它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民间阁楼,它是空中楼阁,理想的注解。为什么发疯后的陆侃要住到阁楼上?张季元也要住到阁楼上?秀米一而再的要住到阁楼上?住到阁楼上的三个人都是带有空想的,他们的精神生活都是别人无法接受的,他们只有生活在空中楼阁里,他们在精神上是同一个归属。
看似散的,局部的隐喻通过瓦釜和阁楼这两个模型整体上连贯了个人价值,涵盖了《人面桃花》经验或事实的领域。
三 完美的模式
《人面桃花》叙述技巧上的空缺和修辞手法上的隐喻的无所不在共同形成了这部小说特有的叙事模式。在整部小说的叙述过程中空缺随处可见,使小说完全背离了传统叙事的完整统一的要求,读者必须不断进行现时性修复去体验小说中所阐述的历史的真实。空缺的频繁出现打破了文本叙述的外在的时间的延续性,小说中有一种内在的时间,让读者在恍惚中去把握永恒和存在。免费论文。在内在的时间涌动中局部的散的隐喻串起了一个个事件,联起了乌托邦的思想和革命者,总体精神上笼罩了个人生命在历史当中的个人价值。在叙述的过程中,小说的叙述视角从秀米——秀米——老虎——秀米和喜鹊,采用了有距离的叙述基调。开头的秀米不是审视的对象,到了第三章透过老虎的视角把陆侃、张季元、秀米放到一个序列当中去,到最后一章秀米被历史化了,老虎也被历史化了。叙述视角的不断转换论证了历史的不可信,整部小说在叙述过程中逐步的被历史化了,偶像化了。
《人面桃花》是格非积十年心血写成的,它是一个体现重复与超越的文本。格非曾经自己感叹“有些作家一生都想超越自己,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种超越仅仅意味着一种‘深刻’的重复。”[2] 格非是一个已经形成自己风格的作家,如何在重复自己的同时超越自己,是格非留给他自己同时也是留给我们亟待发现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保罗•科特.《活的隐喻》.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2] 格非.《塞壬的歌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3] 格非.《人面桃花》.南京: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
[4] 陈晓明.《无边的挑战》.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
[5] 柏拉图.《文艺对话录》.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拒绝将道德审判延期
下一篇论文:苦难的救赎--论余华小说中苦难意识的流变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