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黄春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时间:2016-06-19  作者:佚名
白梅虽然有意救赎自己,但是她的希望仍是寄托在一个男孩身上的。但是对于一个生来就没有父亲的孩子,白梅潜意识里也有无奈和恐慌,她心底还是有着深深的自卑。白梅为生存舍弃了爱情而转化为对孩子的强烈渴求,这在中国传统里是很常见的,女性被深深压抑而熄灭了心中对爱情的渴望,久而久之,母亲的身份被强化,似乎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母凭子贵”成了一种传统。但是这样一来反而把女性的命运与男性绑得更牢靠了,女性很难做到真正的自我独立。白梅的未来该何去何从呢?这个注定没有父亲的孩子到底是幸或不幸呢?白梅又真得能凭借这个孩子改变自己的命运么?白梅的行为难免有一种破釜沉舟的悲壮情怀。

不仅白梅如此,《儿子的大玩偶》里的阿珠也是如此,她只能依靠着丈夫而生存,甚至无法自主地决定腹中孩子的去留。若不是父亲的一场飞来车祸成了福,《苹果的滋味》中的阿珠也免不了被送给别人的命运。黄春明笔下的这些女性终究无法自主掌握自己的命运,永远无法真正彻底地被救赎,这也是底层女性的可悲可叹之处。

黄春明笔下的大多数女性虽然地位卑微,受到欺凌与侮辱,但她们在面对生活的无底黑洞,面对命运的洪荒未定时,并未有过人格上的屈服。这些小人物虽然命运悲惨,但高贵的是那颗敢于反抗的灵魂,是平等的人格。即使白梅有着那样受人鄙弃的职业,但她也有救赎自己的可能,小人物的不屈更因悲哀的命运而显得悲壮。

参考文献:

[1]李娟.评《看海的日子》的底层意识.[J]文艺理论,2009(2).

[2]许瑶.共同关注下的他者形象——试比较白梅、贞贞女性角色主体性的缺失.[J]河南社会科学,2008(7).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论诗歌的意境之美
下一篇论文:乔伊斯和他的影子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