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人类永恒的战争—读残雪《三位一体》

时间:2016-06-17  作者:张杨
弗洛姆认为,这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在这种人性论的阐释下,人的本性就是永恒不变的,意味着自人类诞生伊始,人没有发现根本性的变化,这种观点很难同人类不断变化的事实相一致。在弗洛姆看来,“正确的见解应是把两种可能性都视为真实的潜在性。并且研究它们两者出现的条件”。弗洛姆认为,“人的本性或本质不是像善与恶那样的特殊实体,而是植根于人存在条件中的一种矛盾”③。认识自然的一部分,要屈从于自然的指令和偶然事件,但人的理性和自我意识使人超越自然和其他全部生命,在思想上是自由的。自我意识也使人意识到过去、未来,自己的渺小、无能,自己是世界中的陌生者,并使人处于孤独、痛苦和恐惧之中。自然,人不堪忍受这种牢狱般的生活,竭力要从分离的痛苦和孤独中解脱,寻找失去的和谐,这就构成人生存的固有矛盾。本文中的主人的所有行为都是源自于在这种矛盾中的不断挣扎。

弗洛姆又进一步指出,回归和发展是解除冲突的两种方式。回归的方式指人为了解脱分离和孤独,而竭力返回到动物和自然的生活中去,抛弃使他成为人,却又折磨他的理性和自我意识,与自然达到原始的和谐。发展的方式则指人通过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和人道性,以超越自然,解除分离和孤独,达到一种新的和谐。

文中的主人一开始便是在一种矛盾中来解决自身的问题。他首先选择的是回归的方式,离群索居,深居简出,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就连卧室也是“摆设出奇的简陋,显出一种清苦的风范”,以此来逃避自己对于世界的陌生感受,与自然达到原始和谐。但是,这并不能使他满足。后来,主人充分发展了自己的人道性,收养了“我”——一只老猫,也就是人性中善的象征,以此来达到一种新的和谐。可是,这并不能减轻主人的痛苦,于是主人又日思夜盼地渴望黑人的出现。最后,“我”冰箱里的一难让主人顿悟,原来自己并不希望自己变得一天比一天阴险、冷血,在主人睁着的一双梦游人的眼睛中,黑人又出现。所不同的是,由于主人地觉悟,黑人再也不能张显其暴戾的一面。这一刻,主人,“我”,黑人,变得无比的和谐。

  弗洛姆还认为,人成为善人或恶人,全凭自己自由决定,因为善恶这两种潜在定向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人并不是天生就恶。人的意识对人采取善的行动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在自由作出决定时,不断作出错误决定,人心就会变得愈来愈冷酷无情,变得更恶毒;反之,如果不断作出正确的决定,人心就会变得愈来愈温和、活泼,变得更具爱心和善良。主人因为渴望见到黑人,他的行为举动已经是越来越冷酷无情,甚至恶毒。他已经如痴如狂,忽略了“我”存在。最后主人为我的哭诉让我们看到主人已经作出了正确的决定,这个决定也使我们三者合为一体,无比和谐。在这场人性的善恶大战中,最终善的天性战胜了邪恶,这是一个正我完善的过程。正如残雪所说:“我深深地相信,人类的灵魂有一个共同的居所;人类是有理性的、善于自我批判的高级动物;人会在深化对自我的认识的过程中不断发展高贵的理性。”④『P278』

残雪的小说一向以枯涩难懂闻名,她曾说过:“我写实的时候也不明白自己写的是什么。过了一段时间,有时过了半年后,才明白的。”⑤『P201』她的小说都有深层的意义指向,从没有停止过对精神与人性的思考。她的作品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为读者留下了大量的自由解读的空间。残雪及其作品的价值,我想借用她在《期待同谋者》一文中所说:“时间自会得出它的答案,读者也会得出各不相同的答案。不管怎样,让时间来检验这些作品吧。”⑥『P105』

注释:

①残雪:《读但丁》,《艺术复仇——残雪文学笔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月第一版   第6页

②转引自 曹文轩《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 作家出版社  2003年2月版  第154页

③转引自 陶金玲《弗洛姆<人心——人的善恶天性>》

④残雪:《一种特殊的小说》 《艺术复仇——残雪文学笔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月第一版 第278页

⑤残雪: 近藤直子《吃苹果的特权》 ,《残雪文学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6月第一版 第201页

⑥残雪: 《期待同谋者出现》,《残雪文学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6月第一版  第105页

参考文献:

①残雪《三位一体》 羊城晚报  2004年3月7日

②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6月第一版

③[英]特雷·伊格尔顿著 伍晓明译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第一版。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人物描写与题旨的紧密相连—读萧红的《生死场》有感
下一篇论文:《项链》女主人公人物解析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