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论杨朔散文的绘画美

时间:2015-10-14  作者:安 然
用画比喻,杨朔的散文就像是一幅幅淡淡的水墨画,仅是寥寥几笔就画出了生活的诗意。如《茶花赋》中写道:“白玉兰花略微有点儿残,娇黄的迎春却正当时,那一片春水啊,比起滇池的水来不知还要深多少倍。”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浓重的笔墨,只是透过朴素简单的语句,却让读者看到了锦绣河山,激发出对祖国的热爱。

其次,杨朔散文的语言是凝练深刻的。他的散文从不放肆笔墨,每篇文章都注意推敲,“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他常常在一些句子的关键地方用上一个非常恰切的词语,画龙点睛;并且在描写客观事物往往选择最形象、最凝练的字眼儿,惜墨如金地描写客观事物,构成如诗如画的意境。如《泰山极顶》中“山头上忽然漫起好大的云雾,又浓又湿,悄悄挤进门缝来”,一个“挤”字形象地写出了雾的浓;又如《荔枝蜜》中“四围是山,怀里抱着一潭春水”, 一个“抱”字赋予了山水生命;《茶花赋》中“一脚踏进昆明,心都醉了”,一个“醉”字更写出了作者对祖国深沉热切的爱。

再次,杨朔散文的语言又是生动形象的。袁牧说过:“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杨朔的描写语言,便是字字“立”在纸上,鲜活、生动、形象,富有高度的绘画造型力。如《雪浪花》,通篇描写了浪花咬礁石的情景,同时叙述了老渔民的性格,渲染了环境。这篇文章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比喻,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联想,将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都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最终把浪花和劳动人民联系在一起,突出了劳动人民伟大的力量和高贵的品质。

三、总 结

杨朔的诗化散文从构图布局、意境创造、描绘技法等方面多方采用了绘画艺术的审美手段和审美形式,将文章按照绘画的艺术要求进行创作,描绘了作品主体形象的充满魅力的性格特征与实际行动,再现了客观自然界的生机盎然、绚烂多彩的美丽画面,展现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观情绪,最终使内容和形式达到了统一。杨朔的这种审美追求,在散文与绘画的结合上所做的众多实践,为后世诗化散文的创作提供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 石永松.诗情画意——中国现代新诗的绘画美[D].北京:华中师范大学,2007.
[2] 万陆.试论我国古代散文与绘画的美学会通[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3).
[3] 杨永清.论杨朔散文审美境界的创造与失落[J].泰安师专学报,2000.22(2).
[4] 张紫军.浅论杨朔散文的审美特征[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3(4).
[5] 文兹.论杨朔散文的绘画美[J].兵团教育与研究,1992,(2).
[6] 刘晓莉.略论杨朔散文的语言风格[J]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1998,4(3).
[7] 刘兰英.诗化散文,美在意境——杨朔散文的诗化美[J].殷都学刊,1997.
[8] 康文.诗情画意绘江山——《海市》意境浅谈[J].教学与进修,1981,(4).
[9] 史曙.苏轼“诗画本一律”说探析[J].潍坊学院学报, 2006,(3).
[10] 黄巨龙.浅论杨朔的散文艺术[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
[11] 谧亚.文学的绘画质感[J].文学自由谈,1993,(1).
[12] 朱信忠.质朴无华的题目,诗情画意的文章——读杨朔散文《荔枝蜜》[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0,(1).
[13] 李杰波.杏花春雨与铁马金戈——谈杨朔和刘白羽散文的艺术风格[J].河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1).
[14] 张文波.浅谈绘画手段在王维诗中的运用[J].丹东师专学报, 2001,(2).
[15] 林艳红.散文画面层次变化美[J].科学与文化, 1998,(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美丽的战场之花——浅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
下一篇论文: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村新女性形象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