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自然物还是艺术作品,美丑并不是最重要的。
也有很多是受到佛教的影响。
佛教宣传众生平等。佛教教人们摒除外物的干扰,而且佛教教人们超出爱增的境界,所以一切在佛教看来都是空幻的。
佛教认为“色即是空,色复异空”。而色就是指世间的万事万物,当然也包括美丑。所以美和丑也是虚无的。
佛教虽然认为美和丑都是虚无的,但并不是否认美和丑的存在。佛教从“梵人合一”“物我同根”的思想出发,认为“美丑一旨”“善恶无二”。
僧肇《维摩经注》:“万物齐旨,是非同现。”“若能齐是非,一好丑者,虽复上同如来,不以为尊,不等六师,不以为卑。何则?天地一旨,万物一观,邪正虽殊,其性不二”
万物相同,美丑也相同,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并日益流传,佛教的一些教义思想也对人们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四、小结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各种丑、奇的现象并不是偶然的,它是有着各自不同的原因的。有的是作家自身的艺术追求,而有的则受到外界的包括政治、社会风尚、乃至佛道思想的影响的。
参考文献
1 蒋南华、罗书勤、杨寒清.荀子全译[M] .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2 葛洪.抱朴子内外篇[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
3 谢思炜.白居易诗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
4 王琳、邢培顺.苏洵苏辙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5 屈守元、常思春.韩愈全集校注[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6 霍松林 胡主佑.瓯北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7 柳士镇、刘开骅.世说新语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8 隋树森.全元散曲[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64.
9 羽田亨.敦煌遗书[M]. 台湾: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85.
10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1 谢思炜.白居易诗集校注[M]. 北京:中华书局,2006.
12 翼勤.元稹集[M]. 北京:中华书局,2010.
13 辛战军.老子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2008.
14 叶燮.原诗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5 僧肇.维摩经注[M].上海:上海医学书局出版社,1892.
16 李更盛.中国古代丑学思想简论[J].广东: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