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试论刘勰对文学理论的贡献—《文心雕龙》札记-论文网

时间:2013-10-19  作者:罗颖
刘勰这些看法对当时唯美主义、形式主义的文风,对“为文而造情”的矫揉造作的倾向,是深刻有力的批判。

(三)

刘勰探讨了作家的个性与作品艺术风格的关系。风格的形成是与作家的个性分不开的。刘勰专门写作《体性》篇,探讨作家才气与作品的风格的关系问题。他说:“才性异区,文辞繁诡”,就是说,作家的才性各有不同,文章的风格也就多种多样。风格的多样性,刘勰用八个字加以概括:“各师成心,其异如面。”而这种风格多样化,是因为“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砾,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橘,文苑波诡者矣”。可以看出刘勰从“才”、“气”、“学”、“习”四个方面来探讨作家的风格,从这个观点出发,刘勰把作家的风格分为八种类型,他叫做“八体”。他说:“若总其归途,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褥,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而这八种风格是随作家的个性的不同而变化的,“吐纳英华,莫非情性”。刘勰在《风骨》篇里,明确提出了作家的作品应该“风清骨峻”,即要求作家有明朗健康、遒劲有力的风格。刘勰关于风格的论述,比前人进了一大步。

刘勰把作家的个性和作品的艺术风格相结合起来研究两者间的关系,对于正确地评价作家的作品,总结文艺创作的特点,探讨文艺发展的规律,促进文艺的发展繁荣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四)

刘勰对文学艺术的特殊规律,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在艺术构思及艺术创作上提出了许多精湛的见解,对我国文学艺术创作的发展,特别是艺术技巧上成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神思》篇专门谈艺术构思问题。刘勰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他的意思是说,作家进行艺术构思时,他的思想活动的天地是非常广远的,当作家静静地凝思的时候,可以想到几千年的事情,暗暗地动感情的时候,也可能联想到万里之外,作家偶一吟咏,就象听到珠玉一般悦耳的声音;或者凝眸一顾,就看到了风云变幻的景色。这就是艺术构思的特殊效果。所以构思的妙用,可以使作家的精神世界达到与客观事物融为一体的地步。在这里,刘勰虽然没有使用“形象思维”这个概念,但相当深刻地阐述了文学创作中艺术想象的重要意义以及想象思维方法的运用问题,指出作家要把广阔的现实世界概括在自己的艺术想象之中;要“神与物游”,把丰富的社会生活熔铸在自己的艺术构思里,从构思的开始到创作的完成,都有生动而具体的外界事物的形象在作家的脑海里,作家丰富的感情,生动的艺术形象,都贯穿在作家整个创作过程的始终。

在艺术创作上,刘勰提出“诗人感物,联类不穷”、“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物色》)的见解。所谓“联类不穷”、“以少悠多”,就是运用艺术想象和虚构,用形象化的语言,将大量无穷无尽的事物,概括在有限篇幅之中。“以少总多”的观点,实际上就是今天所说的“典型化”艺术概括理论的一个雏形。刘勰的这个见解是前无古人的。

(五)

刘勰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文学鉴赏实践,为我国古代文艺批评和文艺鉴赏树立了一个典范,为文学批评史和美学史的建立开拓了道路。在刘勰之前,已经有了一些文学批评的文章和涉及文学批评方面的著作,对文学批评的建立起了带头作用。从曹丕的《典论·论文》起,诸如曹植的《与杨祖德书》、应场的《文质论》、陆机的《文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李充的《翰林论》等等,都论及作家、作品或创作理论。但刘勰认为,这些文艺批评论著都只是“各照隅隙,鲜观衢路”,并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序志》)也就是说,都是从某一个角度看问题,很少照顾到全面,更没有做到寻根求源,历史地看待文学问题。针对这一情况,他提出鉴赏文学作品要做到“六观”:“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官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知音》)他这六观的意思就是:要理解这篇作品,一要看它的主题思想,二要看它的形式文采,三要看它的继承与创新,四要看它的风格的雅俗奇正,五要看它用的事例是否贴切,六要看它声律是否优美,这些方面都观察比较过了,一篇作品的优劣就可以看出来了。他这个六观未免失之烦琐,但他强调评论和鉴赏文学作品要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的分析,这一点毫无争议。这样做,比那些单从主观印象出发评价作品,所得的结论要客观全面得多。

上列数端,并非全貌,例如在文学遗产的继承与革新方面、作家和批评家的修养方面、文学语言技巧等方面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还有许多精湛的见解。《文心雕龙》在群星闪烁的中国古代文学领域里具有独特的贡献,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鲁迅.鲁迅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32.
2 曹丕.典论.论文[A].六巨注文选:卷五十二[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949.
3 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本文所引《文心雕龙》文字均见该书)
4 王运熙. 刘勰论宋齐文风[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0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试论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对英文写作的影响_理性-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评汪曾祺小说文体语言的创造与演变_诗意-论文网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