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既不完全反映企业价值及价值贡献机理。符合耦合理论的定义。
论文关键词:智力资本,价值贡献,耦合理论,经济分析
一、引言
从狩猎及采集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作为经济体系的微观细胞——企业,其竞争方式的多样性是决定人类经济增长和变迁的重要驱动力[1]。
在知识经济时代,真正控制性资源和生产决定因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劳动力和土地,而是信息和知识(彼特?德鲁克,1998)。当今财富的核心是智力资本而非有形资产,这一点从1920年到2000年的道琼斯工业指数(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的历史数据可见一斑,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Dow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of 1920-2000
Index Year
|
1920
|
1930
|
1940
|
1950
|
1960
|
1970
|
1980
|
1990
|
2000
|
Market Value’s Index
|
280
|
305
|
300
|
340
|
600
|
738
|
921
|
2849
|
7970
|
Book Value’s Index
|
143
|
156
|
150
|
278
|
300
|
581
|
900
|
1200
|
1480
|
Intellectual Capital Index
|
137
|
149
|
150
|
62
|
300
|
157
|
21
|
1649
|
4490
|
资料来源:Date from ValueLine Publishing, Inc. This topic is the subject of Chapter5.
正如表1所示: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的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差距越来越大[①];如何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揭示企业的价值,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其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经济分析,从而达到有效地配置资源、降低风险,已成为会计学的一大挑战。产生于工业经济时代的现行会计制度注重反映企业(主要是有形资产)的财务信息[2],既不完全反映企业价值及价值贡献机理,也不完全反映企业的特异性。智力资本作为人类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人们更注重其价值贡献潜能和作用机理,因而探讨智力资本的价值贡献机理问题为本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动态
从中国知网搜到博士论文47篇,核心期刊论文665篇,重要会议论文60篇,专著31部;外文论文6210篇[②]。以中文文章为例,统计资料图1所示:
图1 核心期刊智力资本文献统计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CNKI和Emerald数据库精确搜索,整理得到。
通过统计发现,文章主要从企业价值贡献、创新、经济增长、知识管理、构建智力资本会计、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本研究相关、且具代表性的内容,简要述之:
1.智力资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研究
西尼尔(Senior,1836)指出劳动者的肉体、智力、精神等因素会影响劳动者生产力,认为智力资本是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的总和,为人力资本的同义语。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90)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3]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李斯特(Friedrich List,1844)提出了 “精神资本”概念[4]。哈耶克(Frederick Hayek,1945)看重智力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罗雪尔(Wilhelm Roscher,1854)强调无形资本概念[5]。这几位经济学家从不同侧面传达出智力资本的火花。加雷布雷斯(Galbraith,1969)首次提出智力资本概念,并认为智力资本是企业的思想形态,是一种动态的资本[6]。斯图尔特(Thomas Stewart,1991)对智力资本的概念进行了全面阐述,随之,理论界与实务界开始研究智力资本。
对智力资本内涵的研究有四种代表性观点[7]。第一种是无形资产观 经济分析,认为智力资本是企业得以运行的所有无形资产的总称。如(Hudson,1993)、(Knight,1999)、唐雪松(1999)、汤湘希(2003),徐笑君(2004)和李平(2006)等。第二种是创新能力观,认为它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价值表现。如(李玲,2000)、(朱学义,2004)、(张小红,2007)等。第三种是人力资本观,认为它是由人力资本升华而来,为高级的人力资本。如 (Ulrich,1998)、(Boudreau,1997),(谭劲松,1999)等。第四种是知识管理观,认为它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获取超额利润所必须的技能、诀窍、经验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方式等知识资源。如 (Pablos,2002)、(Engstrrom等,2003)、(Alexander等,2004)、(Roland等,2007) ,芮明杰(2002)和陈钰芬(2006),王重鸣(2007)等。
关于其外延的研究有三种代表性观点。第一种是两因素观,认为智力资本由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构成。如(Roos,1998),王勇、许庆瑞(2002)和景莉(2004);第二种是三因素观,认为由人力资本、顾客资本与结构资本构成。如(Steward,1997)等。第三种是五因素观构,认为由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创新资本、流程资本和顾客资本构成。如(Bassi,1999)。目前,普遍接受三因素观。
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上,学者们的划分观点不尽相同,总结如表2所示: 表2 智力资本构成要素划分表
划分法
|
代表人物
|
智力资本构成要素
|
二分法
|
Ghoshal[8]等,1998
Kang[9]等,2007
Edvinsson&Malone[10]
|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
人力资本、结构资本
|
三分法
|
Youndt[11]等
Kang[12]和Starbuck W H[13].
Seiby[14]
Steward 、Roiand(2007)
|
人力资本、组织资本、社会资本
人力资本、组织资本、社会资本
雇员能力、内部结构、外部结构
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
|
四分法
|
Brooking[15]
王重鸣[16] 和 陈劲[17]
仇元福、潘旭伟、顾新建[18]
沙楠 孔玉生[19]
|
市场资本、人力资本、智力资产、结构资本
人力资本、创新资本、结构资本、客户资本
人力资本、结构资本、技术资本、市场资本
人力资本、知识产权、管理资本、声誉资本
|
五分法
|
Bassi[20]
范徵[21]
傅元略[22]
|
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流程资本、创新资本
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市场资本、社会资本、技术资本
知识产权资产、人才资源资产、品牌信誉及顾客网络资产、信息系统资产、管理方法法及管理制度资产
|
资料来源:根据文献整理
2.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贡献机理的研究
由于企业像人和其他生物一样具有生命周期[23],通过不同生命阶段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的贡献程度发现: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各阶段与企业价值正相关;结构资本在成长阶段有显著的积极作用经济分析,成熟阶段和随退阶段不显著甚至负相关[24]。围绕企业家能力,有的引入竞争机制,以“超产权论”为基础进行研究,发现企业利用外部市场竞争可以改变企业家努力程度,从而提升企业价值[25]。有的从企业家人力资资本的产权界定方面研究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26]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综合内外部因素,学者认为企业价值是企业家能力、企业家生产努力性、企业家掌控的资源及外部环境的函数[27]。针对企业家能力,以前面三个理论为基础对其进行实证研究,认为人力资本参与分配将会提升企业价值[28]。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谁对企业价值贡献更大?研究发现,财务资本的作用更大,处于核心地位;但是随着知识要素的增加,其影响在逐渐减少。人力资本不直接对企业价值发挥作用,需要通过关系资本和结构资本作为中介发挥作用[29]。与之相反的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作用显著,而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贡献随企业绩效提高而降低,物资资本的贡献随企业业绩的提高而提高;结构资本对企业绩效正向显著[30]。从动态角度来看,智力资本结构维度的动态变化显著影响企业竞争绩效和效率绩效[31]。
3.企业智力资本价值测度方法的研究[③]
评估或测度智力资本的目的不在于确定其财务价值,主要反映其价值贡献潜力。测度方法有整体测度法和单项测度法。整体测度从宏观角度出发兼顾企业战略目标在组织层面上对智力资本的价值贡献进行测度;而单项测度则是对智力资本构成要素的价值贡献进行测度。测度方法林林总总,现将有代表性的观点简要述之。
整体测度的传统方法主要是Scandia导航仪、平衡计分卡、无形资产监视器、技术经纪人法。现行测方法度有:现行测方法度有:基于价值形式的整体存量测度、非价值形式的分量测度以及存量对比与转换式的流量测度方法[32]。通过构造企业整体无形资产的能力空间,建立无形资产价值系统的多维评价模型[33]。基于AHP评估方法,采用语义差别隶属度赋值及模糊隶属赋值进行评估[34]等方法。Scandia导航仪开创了智力资本报告模式。平衡计分卡能够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反映企业智力资本状况。技术经纪人方法可以完成企业智力资本的总体审计。
单项测度法有:经济附加值法以及以经济附加值(EVA)为基础,按行业平均报酬率和超报酬率分别计算确定智力资本的份额[35]、Tobin’s Q比率、智力资本会计法、利用息税前利润和柯布-道克拉斯函数测度智力资本价值值[36]。但是EVA立足于传统工业经济,反映的是历史财务信息,与反映企业未来价值为目的智力资本价值测度相悖。Tobin’s Q比率法采用市场价值揭示隐藏的智力资本。智力资本会计法使用未来成本会计模式,适合于高风险的知识密集型企业。
4.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作用机制的研究
机制泛指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是智力资本独立于其他变量起作用?还是需要中间变量?是立竿见影?还是滞后一定时期?进入21世纪经济分析,该领域成为研究热点。现已基本形成三种观点: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调节效应[37]。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