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行宫》英译本中的词汇翻译补偿_诗歌翻译

时间:2012-07-29  作者:郝双魁

论文导读::下面从词汇补偿层面对两首元稹《行宫》的英译文。词汇作为语言学层面的一个比较基础的单位。翻译中的补偿就应运而生。
论文关键词:《行宫》,诗歌翻译,词汇,补偿

 

  翻译损失是指翻译过程中信息、意义、语用功能、文化因素、审美形式及其功能的丧失。对此问题,奈达曾指出:“既然任何两个会话者对相同的音系、词汇、语法和语篇特征都没有完全相同的所指意义和联想意义,在语言交际中总会有一些损失或扭曲。” (夏廷德,2006,3)由此,翻译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既然翻译损失有其不可避免性,翻译中的补偿就应运而生,而其亟待解决的难题就是以何种方法或技巧去弥补翻译过程由于两种语言差异而造成的流失,或称翻译损失。
 

中国古典诗歌是汉语言所独有的一种有韵的最为含蓄凝练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文体之一。­由于其自身的一些独特之处,英译的过程更易造成损失。而各位翻译家们在翻译过程中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采用了多种翻译补偿的手段。下面从词汇补偿层面对两首元稹《行宫》的英译文,做出分析。

行 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AT AN OLD PALACE

Deserted now the Imperialbowers

Save by some few poorlonely flowers……

One white-haired dame,

An Emperor’s flame,

Sits down and tells ofbygone hours.

——— Herbert A. Giles

AT AN OLD PALACE

Deserted now imperialbowers,

For whom still reddenpalace flower?

Some white-hairedchambermaids at leisure

Talk of the late emperor’spleasure.

﹡Emperor Xuanzong(reigned725-768)of the Tang Dynasty, who loved the beautiful Lady YangYu-huan(719~756). See Bai Ju-yi′s long poem:“The Everlasting Regret.”

——— Xu Yuanchong(许渊冲)

这首五言绝句短小精悍,意境深邃,风格隽永,通过宫女倾诉其哀怨之情,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跃然纸上。这首诗具有用词简练,意味深长的特点。全诗共四句,首句告知所描写的地点,是一座寂静空无的先帝行宫;次句交待场景和时节,清冷的行宫中红花绽放、花团锦簇,正值春季;第三句指出人物,几个先帝宫存下来的老宫人;末句描写动景,说明前面描写所做的铺垫是为了点出事件——宫女们正闲坐追忆往昔、谈论天宝遗事。仅仅二十个字,囊括了地点、时间、人物和事件,全都展现于读者面前了,构成了一幅有静有动,色彩缤纷诗歌翻译,意境深远的画面。

词汇作为语言学层面的一个比较基础的单位,素以文字的细胞著称论文发表。对于词汇的适当处理,在表意达情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翻译补偿理论中涉及不同的角度,而词汇补偿隶属于语言学角度,包括整合补偿和分立补偿两个方面。

一、整合补偿

所谓整合补偿是指在目的语文本中,把补偿的内容和原文文本原有的内容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加任何有关补偿标记符号。其特点是不暴露补偿的痕迹。包括补偿手段分别是:增益、概略化和增加对比度等。

1、增益

增益,又称增译、增词、加译、上下文增益等。是指在使用目的语对应词译出原文词的基础上,适当增词,以便在目的语中增译出源语读者视为理所当然,而目的语读者却不甚了解的信息。这种手段常用来明示原文词汇的文化内涵,或者向读者提供理解原文词汇所必须的相关信息。(夏廷德,2006,203)

如在上面的两个译文中,对行宫这个重要的意象的处理。这首诗以“行宫”为题,点明了诗中所描绘画面的地点。也间接地突出了这个地点的特殊性,曾经的喧嚣和华丽,对比此时的寂寥和落寞,更深刻地突出了全诗的意境和韵味。因而,两首译文在第一句中都加上了Deserted这个词,虽然原句中没有这样的字眼。但是,其情其意却蕴含在字里行间。采用了增益的方法,十分得当地将这种封建王朝更迭和穷途末路的意味表达出来,更有利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

2、概略化

概略化指的是用概括、减词、省略等手段传达已隐含在语境中的意义,或在源语中不言自明的意义,或在源语中属强制性成分,而在目的语中则属于冗余的成分。概略化旨在使译文意义更加明晰,结构更加精练。 (夏廷德,2006,207)

如诗歌翻译,原诗中的“闲坐说玄宗”,在Giles中译为“Sits down and tells ofbygone hours.”就玄宗其人只字未提,而是泛泛地用“bygone hours”来替代,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其实就是对往昔的一种追忆和缅怀。原诗以玄宗来代替一个朝代,而此处采用概略法,就将思绪带到更加广阔的范畴,点出了她们对逝去的青春年华的惋惜,言有尽而意无穷。

3、增加对比度

增加对比度是指以目的语种语境意义与原文对应词相似,但涵义级差或强度高于原文的词来替代原文词,以补偿因语言或社会文化差异造成的语义对比强度减弱,恢复原文词义的相对强度。这种补偿旨在保证译文对应词的预期效果尽可能接近原文。(夏廷德,2006,208)

《行宫》一诗中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利用良辰美景气氛来反衬忧思愁苦,能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如诗中的红花,就是用来反衬寂落的行宫和白发的宫女,分别用来反衬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和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闲坐说玄宗”,在原诗中并没有明显的褒贬之意。为了做到对比的悬殊,许老将原诗中的“闲坐说玄宗”处理为“Talk of the late emperor’spleasure”。再现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加强了对比的力度。

二、分立补偿

分立补偿指在目的语文本中,把补偿内容通过某种手段加以标记,或与原文内容分别放置,以便向目的语读者明示补偿内容。其特点恰好与整合补偿相反,原文读者和译者的身份泾渭分明。这种补偿类型主要有两种:文本内注释及文本外注释。

1、文本内注释

文本内注释指补偿的内容置于以文文本的内部,但通过使用目的语标点符号、括号等手段把插入译文内部的补偿成分标示出来诗歌翻译,以明示标出的或括号内的部分为译者所加论文发表。(夏廷德,2006,210)

如:将“白头宫女在”,被译为

“One white-haired dame,

An Emperor’s flame”

这个同位语就是起到了补充作用的,文本内注释。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个白发女子是先皇的宫女,若没有这样的注释,就无法将原诗意思表达清楚和详尽。

2、文本外注释

文本外注释包括脚注、尾注等形式,在空间上与原文界线分明,用于解释原文汇总难点,提供理解原文词义和欣赏原文艺术审美价值所必须的信息,有时附带义者对所著内容的阐释。其优点是可以保留原文的表层形式,因此非常适合把源语文化移植到目的语中。 (夏廷德,2006,212)

如:许老在其译文中对emperor的注释,即是文本外注释的例子。

Emperor Xuanzong(reigned725-768)of the Tang Dynasty, who loved the beautiful Lady YangYu-huan(719~756). See Bai Ju-yi′s long poem:“The Everlasting Regret.”

既保存了原作的简洁精练,再现了原诗的形式。又在注释中不吝笔墨地介绍了玄宗其人,将其在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部分作了补充,注入了源语的文化背景和相关历史知识,将一个更为全面的玄宗形象展现给目的语读者。

因而,从整体上说,Giles的译本在音韵上处理的很周全,以简练的词语,同样洗炼的词语译出原作的风格,同位语的补偿让人物关系更鲜明,概略的手法使译文更有朦胧感,更有含蓄的意境美。而许老的译文,做到了严格的押韵,韵脚工整,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形式上完全符合绝句的行文方式诗歌翻译,保证了原文形式的再现;借助于文本外注释的手段,达到文化传播的完整性。而在意境上,一个“For whom” 道出了花开无人赏的无奈和凄凉,突出了孤独悲戚的感觉。此外,对于白发宫女人数的翻译,许老的处理更显得合乎情理,因为宫女闲坐攀谈应该不只一人,否则显得有些怪异。所以,许老的译文整体上更胜一筹。

众所周知,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民俗民风等,源语与译入语间必然存在这方面的断层,造成一定流失。而词汇补偿也仅仅只是翻译补偿中语言学补偿中的一个分支,整合补偿和分立补偿也只是八大补偿手段中的两种。本文仅为引玉之砖,希望能作为他山之石,以攻其它雅文之玉帛。

 

参考文献:

[1]夏廷德.翻译补偿研究[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2]许渊冲.唐诗三百首[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3]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4]任治社.从诗到诗——中国古诗词英译[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5]丛滋航.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理论研究[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6]萧涤非.唐诗鉴赏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7]许渊冲.中诗英韵探胜[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给力热”语言现象的学理分析_网络
下一篇论文:《说文解字》“弓”部字研究_文化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