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客观语境和虚拟语境的接受,都可能导致错位解读,信息落空。
著名漫画大师邝飚的一则漫画:一个由黑黄两色线条构成的“亲”字耸立在一组人物面前,“去把黑色部分砍掉,以后这个就是‘亲’字了”,身穿长袍的权威人士神情严肃,口中念念有词。读者解读这幅作品的画外之音时,会发现“砍掉黑色部分”的“亲”字剩下的是“¥”人民币的代码,醒目的黄色部分摆在我们面前。这则新闻漫画下标:汉字改革,44个汉字后面是一个财富黑洞。
对于这样一则漫画的解读,不能忽视一次接受的客观接受语境:“汉字改革”的新闻事件。教育部出台44个汉字改革以来,舆论的反应强烈。
解读新闻漫画,同样也需要读者参与其中,仿佛身临其境,想象艺术家设计的虚拟接受语境。
漫画作品往往通过勾勒人物形象,营造一个虚拟的世界。新闻漫画的二次接受,也正是以多样的接受渠道获得接受的增值。因此接受者解读新闻漫画时把握虚拟世界的潜规则,才能打开信息接受的信道。
由作者虎川创作的一组时事系列新闻漫画:《炒鸡蛋》,在各个新闻事件中,作为漫画主角的小鸡与其他人物形象并列出现。艺术家虚构了这样一个形象分别在各个新闻事件的漫画解读中亮相。在《长刺的蜗牛》中,小鸡为南京夫子庙闹市区的“钉子户”坚决死守的事件代言,高悬“正宗钉子户”大旗,在18000颗铁钉,钉尖朝上的房子里坚持不搬迁。在这些新闻漫画中,艺术家按照漫画的潜规则,虽然虚拟人物,也虚拟艺术世界,但真切地报道了时下最热的新闻事件。解读这些新闻漫画,就要接受漫画的潜规则——变形、虚构、夸张的艺术手法,在虚拟语境中二次接受,把握新闻事件,获得新闻信息和审美信息。
四、新闻漫画接受的隐喻思维
Lackoff在TheMetaphorWeLiveBy中提出隐喻思维,如同其他感知方式一样,已经成为我们认知世界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根据Fauconnier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BlendingTheory),新闻漫画的接受可以理解为:常规或凝固的概念结构存在于一个输入空间,隐喻思维对其展开新一轮的认知操作,从而在另一个输入空间整合并建构一个新的心理空间。
一个输入空间的元素——原语象——经过隐喻思维投射到另一个输入空间,融合为另一个输入空间的组成元素。如新闻漫画“跳龙门谁将被‘推荐’”中,龙王戴上深度眼镜,西装革履,俨然一副高层知识分子形象,一手托起浪花将鲤鱼送进龙门。这则新闻漫画的背景是中学校长推荐学生面试进入北大。
输入空间1输入空间2
元素校长龙王
学生鲤鱼
常规概念推荐升学跳龙门
1.校长属性映射到龙王上,完成校长推荐龙宫的领导推举鲤鱼
2.学生的特征映射到鲤鱼上,完成学生升入北大(高等学府)鲤鱼荣升为鱼中之龙
3.校长作为教育系统中掌握话语权的领导,与龙王作为龙宫帝王,内在的相似性,预设这则新闻漫画的合理机制。但校长推荐学生,龙王推举鲤鱼都暗示着这一推荐机制中的“潜规则”
遵循概念隐喻的推理路径,解读和二次接受漫画就变得更容易理解和把握。当然在分析过程中,不能忽视概念隐喻的文化因子:特定的文化语境对概念隐喻的选择可能是截然不同的,不同的文化背景的接受者对于同一个隐喻概念的理解也可能截然不同。如美国9.11事件后的一系列的政治漫画,将恐怖分子绘画成昆虫(immoralanimal)对于亚文化圈的接受者或许不能产生瞬间的领悟,而愿意接受外貌丑化的人物角色。
参考文献
1 谭学纯,朱玲.接受修辞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2 Fauconnier, G. & M. Turner. Blending as a central process of grammar[M]. Ed. Adele Goldberg.ConceptualStructure, Discourse and Language.Stanford: CSLI Publications, 1996:113-129
3 管慧慧.概念整合理论对漫画幽默的动态演绎[J].无锡:江南大学学报,2007/10
4 http://cartoon.chinadaily.com.cn
5 http://news.21cn.com/cartoon
6 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2CRJ/gardencartoon.html
7 http://blog.qq.com/thought/xwmanhua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