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武术尤其是传统武术,虽十分强调艺德并重,但是由于武术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处于下层社会的民众中,具有历史传承的劣根性,又在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价值观发生变化造成道德传播只流于表面形式,武德精神博大精深,但在现代社会给人们的感觉却比较虚幻和笼统,人们所见到的武德并不如跆拳道礼节表现得那样充分和直观具体。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武德和道进行比较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武德精神。过去,大多以“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认为乐”,“戒骄奢淫逸”等作为武德信条。跆拳道(TAEKWONEDO)是一项运用手、脚技术和身体能力进行自身修炼和搏击格斗的朝鲜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
关键词:武术,跆拳道,武德,道
一、引 言
武术尤其是传统武术,虽十分强调艺德并重,但是由于武术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处于下层社会的民众中,具有历史传承的劣根性,又在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价值观发生变化造成道德传播只流于表面形式,武德精神博大精深,但在现代社会给人们的感觉却比较虚幻和笼统,人们所见到的武德并不如跆拳道礼节表现得那样充分和直观具体。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武德和道进行比较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武德精神。
二、 武术中武德与跆拳道中“道"的含义及体现
武德,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就有“武德有七”的论述。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武德的涵义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过去,大多以“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 “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认为乐”,“戒骄奢淫逸”等作为武德信条。武术的各拳种流派,也都订有自己的“门规”、“戒律”、“戒约”,并有“三不传”、“五不传”、“十不传”以及“八戒律”、“十要决”等作为武德的标准。今天,也有不少学者对武德进行概括,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尚武崇德的精神”,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一种美德”,也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武者体现的道德”。1987年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将武德规范概括为“尚武崇德,修身养性”。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对武德进行了概括,今天,传统的武德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耍英雄、逞好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哥们义气”,以及带有三纲五常思想的“唯师命是从”的行为等,所以应对传统武德进行分析,继承传统武德中合理的成分,批判过时的旧武德,树立新的武德观。
跆拳道(TAEKWONEDO)是一项运用手、脚技术和身体能力进行自身修炼和搏击格斗的朝鲜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其中“道”是一门完整的艺术与学问,是一种技击方法、一种心得、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以及道德、伦理等的结合。“礼仪、廉耻、忍让、克己、百折不挠”是跆拳道精神宗旨,尊师重道是跆拳道的精神体现,“以礼始,以礼终”是其风格特点。跆拳道在现代社会中的宗旨是:开发人的智力、体力与精神的潜能,增强人的信心、勇气和正义感,陶冶人的情操,磨练人的意志,振奋人的精神。通过跆拳道的训练,可以培养练习者坚忍不拔、勇敢无畏、顽强坚毅的意志品质,尤其讲究“以礼始,以礼终”,使练习者从开始就养成“谦虚、宽容、礼让”的高尚品德和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见义勇为的情操。跆拳道在训练中其道的体现主要是“礼仪”。礼仪不只是形式上的表现,而是要发自内心地实施它,在长期练习和比赛的过程中逐渐将礼仪的形式转化为心理动力。
三、 武德与“道”的同根同源性
武德中的仁、义、信、敬、勇则直接根源于儒家文化,同时中华武术又以传统文化中儒家的“重礼精神”注重人的品德修养。“礼乐教化”是 武术运动传承和发展所处的客观社会环境,在这种范围内,武术运动在“礼”的指导下建立自身价值意识,并逐渐形成“师承严格”、“择徒而授”、“尊师重道”、“武德戒律”、“身心双修”等行为准则。免费论文网。。跆拳道运动也要求练习者不仅要学习跆拳道的技术,更注重对跆拳道的礼仪、道德修养的学习与遵从,每一次练习都要求“以礼始,以礼终”,训练始终要在充满“尚礼”和“任爱”的氛围中进行,并将“智、仁、信、勇、严”作为人生信条,除了在道馆和训练中要讲究礼仪,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求以礼待人,这是跆拳道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因此,武德与道所共同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即是崇尚健全精神,完善人格。跆拳道所追求的是儒、道家所提倡的“无我、无私、无畏、无名、无利”之心智,使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内心修养将会达到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这正是跆拳道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由此看出武术中的武德与“道”具有同根同源性。
四、 武德与“道”的实现
(一) 武德的实现
武德的内涵极其丰富,然而却是含蓄内敛的,它在现代社会中很难体现出来。武德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成套的行为以及一些特定的造型等外在动作的形成而加以培养的,这种行为规范即所谓的“礼仪”。它将约束心灵的伦理观念,通过外在硬性的规定形式,即练习者成套的行为规范以及一些特定的造型动作的完成以起到潜移默化的培养教育作用。现代武术武礼方面除了像抱拳礼等少许传统造型动作得以保留外,并未制定平时训练和比赛中应当加以遵守的行为规范。应可以借鉴跆拳道中的一些礼仪做法,从习武者接触武术开始,将礼仪规范融合于武技的教学训练之中,久而久之就可以培养习武者良好的行为规范,并将这种礼仪行为和意识带到练习者生活、学习及工作的各个方面,努力养成尊师重道、克己礼让、宽厚待人、恭敬谦逊的道德修养。免费论文网。
(二) “道”的实现
跆拳道中“道”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礼仪来实现的,‘以礼始、以礼终’是它的教学宗旨之一,即练习活动都要从礼开始,以礼结束,并突出爱国主义。首先,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教练、学员必须身着统一的白色道服,唯一表示身份层次不同的是身上所系的腰带的颜色。其次,不管是在训练、比赛、讲解、批评教导、招呼等场合都可见队员教练在不停地行礼鞠躬,通过行礼的方式,即向长辈、教练、教师、队友鞠躬施礼,使跆拳道练习者养成发自内心的行礼习惯,以养成恭敬谦虚、友好忍让的态度和互助互学的作风,并培养其坚忍不拔得意志品质。训练时,进入体育馆后,以端正姿势向国旗敬礼,然后按馆长、教练和长辈的顺序依次向他们敬礼。训练之余,无论是在学校或家中谈话、用餐、打电话、介绍他人或访问亲友时,都要按一定的礼节进行,将礼仪意识带到练习者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个方面,锻炼人克己礼让、宽厚待人和恭敬谦逊的道德品质。在千百次这种貌似繁文缛节的礼仪中,习练者在不知不觉中会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通过学习跆拳道,习练者举手投足间,不经意地就会给观众以健康、懂礼、刚健有为、俞发进取的精神感召力。免费论文网。这种礼节完全是一种系统化、外化的礼仪规范,但这种教学模式真正所追求的是从一开始就将拳技的训练和礼仪的培养、道德的提高结合在一起,贯彻到训练全过程中。一堂跆拳道的训练课从头到尾可以用喊声震天来形容,这种发声不仅是一种精神的宣泄,更是一种精神的鼓励,而且在这种呐喊声中很自然地可以培养习练者刚健有力、奋发进取的精神品质。
五、 结束语
通过对武术的武德和跆拳道的道内涵及其体现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武术的武德与跆拳道中的道虽同根同源,但远没有跆拳道将道的理念贯彻实施的如此成功。在武术的教学和训练中我们应吸取跆拳道教学的风格特点,从而使人们通过武德的教育与培养,更好地发挥武德的价值,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
参考文献:
[1]江百龙. 《武术理论基础[M]》.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武术》(上册) [M].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
[3] 高宜 陈立人. 《跟专家练跆拳道》[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4] Soon Man Lee.现代跆拳道[M].现代出版社,2004,(5).
[5] 陈骊珠.浅谈传统跆拳道在教学中的道与技[J].成都体育学
院学报,2005,(3).
[6] 李世远.跆拳道教程[M].沈阳:辽林科学出版社,1998.
[7] 毛爱华,等.市场经济下对武德的再认识[J].体育成人教育
学刊,2004,4.
[8] 扬绪利.试论武德的现代内涵[J].武术科学,200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