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武术专选课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后的主要课程之一,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但对提高身体素质,强身健体有益,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技能。
关键词:武术专选课,分析,建议
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良好的健身和养生功能,当前在全民健身热潮高涨的形式下,已在我国许多高校蓬勃开展。武术专选课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后的主要课程之一,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但对提高身体素质,强身健体有益,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技能。
1、武术运动的特点
现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比较活跃,外在表现欲强,武术套路气势宏伟,动作雄健,优美大方,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精气神力功”《拳意内练运精》强调“练形而能坚,练精而能实,练气而能壮,练神而能飞。”故而重视精气神的作用转换,重视内功修炼,练一套拳,舞一趟剑,神清而气爽,心定而气闲,神采而飞扬,能给人自信和力量,这些都是别的体育项目所达不到的,这就是武术深受学生青睐,颇具吸引力的内涵。
2、武术的作用
2.1健身作用
随着武术科学化进程的推进,现代人体科学使武术健身机理得更为充分的科学解释。武术运动中的“以意导动”,“以气行气,以气运身”概内气发于丹田(气海)贯于经络之中,通过旋腰转脊,缠绕运行,与腰隙内肾的左右抽换,使人气流分布周身而达于四梢,复归于丹田,如此循环往返,对神经系统是极好的锻炼,更使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应变能力加强,文书中的一些内功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能使气血充沛活跃,使分布在大脑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增强脑部血液循环量,从而加强了脑部细胞的供能条件,使脑部更加健康。
武术中的呼吸不同于自然呼吸,强调“深长、细、缓、匀”。其特殊的呼吸要求,形成了气体和血液的畅通运转。循环系统是人体供能的只要途径,其机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身体器官的功能状况。现在一些临床实验证明(尤其是太极拳、气功)对减少心肌耗氧量,提高心功能,使心肌功能节省化具有重要作用。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是氧气的载体,基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血液输送氧的能力,它是衡量肌体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一些武术运动员的研究结果表明,安静是红细胞处于正常值的下限,而血红蛋白处于正常值的上限,这说明武术运动对改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比值有一定的作用。此外武术运动对加强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和B细胞的适应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可提高免疫水平。武术套路散手,对提高肌力,加强肌肉工作能力的肌理与其他竞技运动基本相似,而武术气功和太极拳,推手对肌肉工作能力更有其独特的功效。太极拳及武术气功保证了肌肉的营养和氧气的供应,使肌肉处于有氧代谢之中,神经的适度兴奋状态,能促使肌纤维兴奋性提高,参加运动的肌纤维也相应增多,因而肌力也必然增大。
由于武术运动对意念和呼吸的要求,练功是要非常重视意守丹田和进行腹式呼吸,这就比其他运动项目更能直接刺激植物神经,从而通过神经间接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2.2美育的作用
2.2.1武术是一种蕴藏着健与美丰富内涵的体育项目,在运动过程中,静若处女动如波涛,如长江之水川流不息,绵绵不断,一波未落,后波随起,静时犹如嫦娥午袖显示出温馨的阴柔之美,动时显示出刚健雄壮之阳刚美。时而心静如水,时而波涛汹涌,它的节奏明快,风格各异,具多维性的艺术魅力。武术的教学使学生在动觉中体验美,在视觉中观察美,在听觉中体会美,从而学会体验美和表现美,提高了主体审美意识,所以武术的教学是充分展示精神美与形体美的运动。
2.2.2武术能培养和改变学生的内在美,一个人的美包括形体美和内涵美,武术运动在锻炼形体美的同时,精神之美也随之提高。经常进行武术运动的锻炼可以培养高雅的风度和气质,有助于培养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具有生命力的外在形象。论文参考。通过武术的锻炼,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举止和自信,大方,洒脱的气质,坚强的意志和品质。
2.3有利于心理素质的培养
现代大学时期的学习在心理上有追求美,追求成功的欲望,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可塑性大,充分具备了武术锻炼的生理基础,武术运动的动作时而柔,时而刚,时而起,时而伏,刚柔相济,舒展大方。在明快节奏音乐伴奏下打一趟拳,舞一套剑,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论文参考。学生们产生反映,武术运动不仅强健体魄,更有利于塑造好的形体,也使自己站,立,行,走的姿态舒展大方,并富有生气,自信心倍增,产生高兴,愉快欢欣的积极情绪,有助于消除紧张和被压抑的情绪,使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发挥。
2.4终身体育的作用
体育课程教学的宗旨要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武术课是他们所喜爱和需要的项目,在愉悦身心和获取成功与满足的情感体验中,终身体育的兴起得到培养。学生在武术的锻炼过程中经过持之以恒的意志努力,逐渐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习惯到习惯,从而培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论文参考。武术运动,练习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多样,而不受场地的限制,运动量可大可小,可随意自我调控。所以,武术是学生打下了良好终身体育的优选项目,这是其他项目无法比拟的。
3、怎样上好武术课
3.1教师的主导因素
3.1.1科学设计武术课的结构
课的设计是从课的开始到结束对课的教学活动的预先制定,要上好课必须认真做好课前的设计工作,才能确保课的有效实施。武术课的结构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个组成部分。各部分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基础而设计,实质在于遵循人体生理机能能力变化规律和武术课教学活动的特点,循序渐进的进入状态,同时还要考虑到练习者心理活动的因素。
3.1.2选择丰富的教学内容
武术运动的内容繁多,所以课的容量较大,选择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照顾素质的普遍性,包括武术基本功、主体套路,对练、武术气功等,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学会,即有趣味性,又有实效性在武术的教学中,还要有计划地安排局部肌肉力量的训练内容,使身体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熟练的掌握武术的技术与技能。
武术的锻炼充分体现了温和的心境与古典美,要用现代的手段来充实到教学之中,也就 是通过音乐的旋律与武术的动作溶为一体,将武术的特点通过与音乐的协调配合而展现出来的一种艺术美。如太极拳套路配合一曲“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古典乐曲,心情是何等的愉悦。因此,将音乐运用于武术教学之中是现代化教学的一大特点。
3.1.3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3.1.3.1创设情境教学方法:上课时要选择一块明净整洁的场地,根据武术运动特点选择一支优雅明快的音乐,学生同一服装,有条件的上课,让学生面对镜子练习。上课创造良好环境和氛围对学习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有目的静心创设和丰富学生学习环境,在动感十足的氛围中学习武术与知识,体验美的感受,得以情感的陶冶。
3.1.3.2示范模仿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纯熟精湛技艺的展示,优美形象的示范动作,舒展而大方的造型,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形象,顺序,结构要领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使他们通过模仿而掌握武术的技能。教师示范的位置要根据学生的位置和动作结构,灵活选择:正面示范法、侧面示范法、镜面示范法、背面示范法等。
3.1.3.3念动训练教学方法:念动训练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对动作过程的紧张想象,从而达到改进与巩固动作的目的。对于有一定基础和思维能力的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适宜的。念动训练用于武术教学,是指在训练中有意识地系统地在脑中重复再现已形成的运动动作,这种重复演练动作的训练方法使表象过程中相应的动作部位产生强化作用.这些效应有利于适应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从而有助于加快动作的熟练程度和加深对动作的记忆.教师要及时诱导启发学生找感觉,有利于在实践练习中的动作更准确,协调到位,从而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3.1.3.4综合教学方法:是武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集完整与分解教学法,口令与哨声提示法,重复练习法为遗体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更有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记忆动作;有利于改进动作技能,动作连接,动作协调及感觉运动的能力.
3.1.4教师的形象塑造
教师的言行及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体育教师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衣着整洁合体,举止稳重端庄.热情大方,知识要广博,表现能里强,普通话准确而流利,谈吐文雅,给学生塑造一个很好的整体形象,使之乐于上你的课,并从中受到意志,修养,力量等各方面的感染,是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3.2学生因素
3.2.1学生要有学习武术的主动性.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体育科学知识教育,使学生明确通过武术的练习,一可强身健体,二可防御自卫.增强健康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2充分发挥和培养武术骨干的作用.体育小骨干是学生中优秀的个体.有组织能力,作风泼辣,运动水平高,责任感强,能够协助和督促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3.2.3学生要有配合意识.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上课时,学生要积极思考,配合完成运动训练安排只有经过认真刻苦的练习,才能尽快掌握动作要领,共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4建议
4.1根据高校学生的特点,精心设置武术专选课的内容.基础课以武术基本功和套路为主.
提高课一武术表演,散打,太极推手为主.有专业基础和特长的学生以专业队的方式继续进行提高教育.
4.2体育考核则把基本功.套路技能与技评;专业理论水平与现代科学理论水平综合的结合.
4.3提供继续教育或学习资料,让教师不断充电,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杨留锁, 体育工作指南[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6月
(2)姜生成.对我院体育改革的思考[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4月
(3)运动心理学编写组运动心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年12月
(4)邓树勋.运动生理基础知识[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