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体育论文

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新型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构建

时间:2011-04-23  作者:秩名
3.2体现出研究性教学的原则
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都是体育教师设定好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考核内容和方法等,
然后按既定的程序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而事先学生对体育课内容、方法以及考核都不了解,只能被动的接受。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初步形成的“多向互动、动态生成”阶段,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实质就是交流。现今高校体育教材所编写的内容,只是为了体育教学目标服务,并没有规定必须要教的东西,这就为师生的选择性留有较大的空间。为了使体育教学活动更具人性化,应使教师成为体育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激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演练、设计、探究等方式自主地或合作地构建教学内容、方式、手段以及考核评定内容和方法等。在师生主体间的平等交流、主动对话和相互理解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性的教和研究性的学,即研究性教学是知识构建、创新和提高学生主体性的基本条件。
3.3新型师生关系中要体现人文关怀原则
以人为本,注重发挥人的潜能是现代教育的最高目标。每个正常的人都具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如果一个人能自尊、自爱、自立、自主、自强,也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关爱、理解、支持和鼓励,其潜能就能得到最大发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应有一定的亲和力,除了自身的技术和技能水平要求比较高之外,在人格魅力上要让学生对教师有一种“敬重”和“爱戴”感。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体现区别对待的原则,尤其是对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应进行更多指导和鼓励。师生交往的过程不仅是言语、动作的知识信息表达、倾听、领会、理解的过程,更是精神的相遇、相通、情绪、情感的交流。只有在交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均作为具有主体性的完整精神实体进行交往,教育才具有成长的“教育意义”。
4结论
主体间性超越了在主客关系中占有性的个人主体性理念,把主体性置于主体与主体的关系之中,在主体性师生关系中不存在孤立的单子式主体,每个主体都是关系中的主体,主体间是“和而不同”的关系。所以主体间性超越了主体性的自我异化,又保留了个人作为主体的根本特征,同时强调主体间的相关性、和谐性和整体性。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完整理解及
其构建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可以提供有意的启示。
5 参考文献
[1]李瑾瑜.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J].教育评论,1998,(4)18-21
[2]Wubbels T,LevyJ,Brekelmans M.Paying attention to relation-ships.EducationalLeaderships,1997,54(7):82-86
[3]Christophel DM,Gorham J.A test-retest analysis of student motivation,teacher immediacy,andperceived sources of motive-tion and demotivation in collegeclasses.Communication Educa-tion,1995,44:292-305
[4]BrekemansM,Creton H.Interpersonal teacher behavior throughout the career.In T Wubbel&J Levy(Eds.)Do you know what you look like?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education.London:The Falmer Press,1993:81-102
[5]冯建军.主体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1):115-121
[6] 曲宗湖.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7] 曲宗湖.体育教师的素质与基本功[M].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8]张彤.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4):51-54
[9]肖川.文化生态领域中的师生关系[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4):5-8
[10]王维.王维娅.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和地位问题的考察[J].教育评论,1992(2):17-20
[11]李瑾瑜.论师生关系及其对教学活动的影响[J].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1996,(3)
[12]编写组.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3]姜智.师生关系模式及其选择[J].教育评论,1988,(2):14-15
[14]陈桂生.略论师生关系问题[J].教育科学,1993,(3):18-19
[15]金生.相互理解与师生关系的新构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4):37-40
[16]钟素萍.试论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J].现代教育研究,1995,(4):9-11
[17]李瑾瑜.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J].教育评论,1998,(4):31-35
[18]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中小学教育,2000,(2):11-13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论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论文: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体育论文
最新体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体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