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体育论文

武术课在陕西省普通高校中推行的现状研究

时间:2015-07-28  作者:谢志斌

摘要:武术是普通高校教学的公体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武术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有利于良好平行的形成,也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但学武之道绝非单纯的模仿,亦非知识的简单积累与混合。
论文关键词:普通高校,公体,武术课,对策

一、普通高校公体武术课发展概况

我们可以把高校武术教师水平分为4种类型。顶级类:参加国际、国内大赛水平的教师(训练走竟技体育方向),训练时间一般在10~15年。第二类:武术大中专馆校、高等体育学院武术系毕业,可以参加全国大赛,但是成绩比顶级类差一点,主要参加省级比赛,有较好成绩的教师。第三类比第二类中成绩差一点,参加省级比赛,主要以地区、县市级别的武术比赛为主。初步了解类:接触武术训练(训练时限一般为3~4年)仅限于小型武术比赛,或者说参加学院内部的通级比赛、高校大学生武术业余组比赛。主要起到传播、普及武术运动的作用。但经了解陕西省普通高校中公体武术课的大部分教师的武术水平都处在初步了解类,只能教授基本的套路动作,把武术等同于一般体育项目的教学,只注重形体动作的眼帘,对武术的内涵和特色教育比较含糊,使学生对武术缺乏应有的了解,产生厌学情绪,教学质量低下,影响了武术运动在高校的健康发展。

二、影响高校武术课发展的因素

1、武术教学场地、器材、财力均较欠缺

加大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这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绝大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严重滞后,远远达不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人均9~11m2的要求。老师少,学生多,示范累,教学效果不好,影响教学情绪。

2、教材内容陈旧,缺乏活力

武术是普通高校体育内容的主干课程,而大纲所规定的教材内容贫乏、方法单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武术教学内容雷同,教材内容只注重统一化、规格化和套路动作统一的外在合理性,无法体现武术技击的本质特点,忽视了武术中隐含的技击攻法和内在的合理性,也忽略了武术本身内海的复合性和多元性。

3、理论教学重视不够

1961年,在《全国大、中、小学生体育教学大纲》中,把武术列为普通高校的教学内容。1978年武术在高等学校体育专业中正式立项,这为培养武术专业高级人才敞开了大门,国家规定高等师范院校可列为选修课或必修课。但随着高校健身活动的不断丰富,显然固有的理论已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对策

1、要开展“全面的”武术教育

现代中国传统体育之所以没有能够同柔道、跆拳道一样走上世界舞台,缺乏的就是“学校化”。专家认为,现代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曾陷入误区,其历史原因在于大跃进式的跨越。武术教育进入学校教材是半个世纪之前的事情,但是师资力量的匮乏使得多年来很多地方的武术教育有名无实。提及武术,很多人会认为武术是一种非常复杂,蒙着一层面纱非常神秘的东西,不禁会问:“你一次能打倒几个人?”这充分说明武术在中国本土的普及力度不够,缺少文化的土壤。随着跆拳道进入奥运会,各国都在开设跆拳道课程。在很多体育类的院校里跆拳道课程设置在了民族传统体育的行列。假期里跆拳道的培训班比武术的还多。我们的学生选择跆拳道只是因为他们对于作为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武术缺乏了解,我们的武术教育不足而已。

开展全面的武术教育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建立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式,即要解决由谁来教、教什么、怎么交的问题。首先,在增加武术课时的情况下,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是凾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其次,武术教材的重新选编是摆在广大武术就研究者面前的重大问题,几十年来普通高校中基本上没有武术教材,有的也只是统编的初级长拳初三路、24式太极拳、初级剑等,教师再根据学校场地、课时、器材、学生水平等情况选择教学,这样学生只能初略了解初步完成本套路动作,缺乏内在感觉的引导,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所以更谈不上学习其技击特点、精气神等特点了。因此武术教材的重新选编是摆在广大武术研究者面前的重大问题,成为学校开展全面的武术教育凾待解决的问题之二;再次,武术项目的特点在于区别于其他项目质的规定性,攻防和对抗是武术项目的本质特点,是其区分其他项目的存在价值。在武术教学的设计中如何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枯燥为乐趣,寓教于乐,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有效地掌握动作技术特点、要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这本身也是一门艺术任何高挂南明的文化和艺术都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反而使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使人们更好地去接纳和理解。由此,提高教师素养,形成武术教师的独有教学风格成为开展全面的武术教育凾待解决的问题之三。

2、采用武术内外兼修——形态与心理结合的训练方式,发扬武德的教育特性、文化性

武术的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习方式是武术运动的特点。俗话说“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太极拳主张身心合修,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形意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南拳追求“内练心神意志胆,外练手眼身腰步”。这些都把内在的精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完整一气。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的培养,不要把武术动作人为的划分成体操动作,只注重外练,忽视内修。

武术历来讲究“尚武崇德”,这是中华民族讲礼仪、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武德是武术的灵魂,武术教学要结合这一点,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自律,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大学生。

3、坚持走社会化和大众化的道路

“社会化”是现代体育区别于古代体育的显著特征之一。任何一项运动,希望得到迅速的发展,就必须加速其社会化进程。社会化的目的,就是在于扩大其群众基础。也只有在拥有广大爱好者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发展,推行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化,一是要打破民族与地域间的限制,逐步把某一地区、某一民族的体育活动推向全国,扩展其开展范围与规模。二是克服某些练功与健身方法相互封锁的神秘化倾向,使其大众化、通俗化,打破少数人垄断的局面。中华传统武术虽然来源于民间,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和为全民健身做出更大的贡献,就必须走上社会化的道路。

传统武术是竞技武术的源泉,竞技武术的发展有赖于源源不断地吸取传统武术的精华,同时,传统武术在社会上的广泛开展,还可以为竞技武术培养大批后备人才。我国的传统武术群众基础相当广泛,这是我们的优势。为此,中国传统武术应当坚持自己的特色,走大众化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学校公体武术课,正是完善社会化和大众化的最好方法。

在高校的武术教学环节中应安排必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理论课学习和相关知识讲座。并指导学生阅读和首场传统文化书籍。因为武术的学习和修行是终生的修炼和提升,如果不结合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就无法真正理解武术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在高校开展武术教学,作为教育者自身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

参考文献:
1、孙丽萍《提高大学生对武术课兴趣的研究》搏击.武术科学,2007,(10)
2、刘劲松《高校公体武术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4)
3、吴宝忠《武术文化与高校武术教学》搏击.武术科学,2008,(1)
4、肖亚康《高校武术发展战略研究》搏击.武术科学,2007,(10)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方法新探
下一篇论文:行动导向实践教学在中职体育教学的探讨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体育论文
最新体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体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