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台湾白点兰的生物学特性及主要分布。形态特性。中国大陆兰科白点兰属一新记录种—台湾白点兰。
论文关键词:台湾白点兰,新分布区,形态,居群大小,生境
白点兰属(Thrixspermum Lour.)植物是一类植株较小而极受欢迎的附生类兰科植物,全世界约10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与大洋洲,我国有厚叶白点兰(T. subulatum)、垂枝白点
*通讯作者:白灵海,男,高级工程师,从事林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
兰(T.pendulicaule)、长轴白点兰(T. saruwatarii)、台湾白点兰(T. formosanum)、三毛白点兰(T. merguense)、海台白点兰(T. annamense)、同色点兰(T. trichoglottis)、异色白点兰(T. eximium)、金唇白点兰(T. fantasticum)、小叶白点兰(T. japonicum)、抱茎白点兰(T.amplexicaule)、白点兰(T. centipeda)等12种,其中白点兰与小叶白点兰产海南岛至四川,其余多产台湾。因此, 在广西南部发现野生白点兰属台湾白点兰(Thrixspermumformosanum (Hayata) Schltr. )植物新的分布居群,全世界广泛栽培, 是重要的小型附生类观赏植物,商业寻奇采集对白点兰属植物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在园艺栽培和保护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报道了台湾白点兰在我国广西南部凭祥市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常绿阔叶林的分布,这是该种在我国大陆的首次记录。
1 台湾白点兰的生物学特性及主要分布
1.1形态特性
附生类兰科植物,茎近斜立,茎短,长约1厘米,具数至多枚二列的叶。叶稍肉质,密集于茎上,近斜立或稍向外弯,狭长圆形,通常长3-4厘米,宽2-4毫米,先端锐尖并且微2裂,基部具彼此套叠的鞘。总状花序单个或有时数个簇生于茎的基部,长约4厘米;花中等大,但花期极短,常在1天后凋萎;花序轴短,纤细,向上变粗, 常具1-2朵花;花苞片彼此靠近生境,宿存,螺旋状排列,宽卵状三角形,长约1毫米;花梗和子房长约9毫米;花在花序轴上从下至上逐渐开放,白色,具香气,寿命约半天;中萼片椭圆形,长约6毫米,宽2.8毫米,先端钝,具5条脉;侧萼片斜卵状椭圆形,稍比 中萼片大,先端稍钝;基部稍收狭,具5条脉;花瓣镰刀状长圆形,长5.3毫米,宽 1.8毫米,先端钝,具3条脉;唇瓣长4-5毫米,基部具长约4毫米的囊,3裂;侧裂片直立,长约3毫米,近卵形,先端钝,内面具棕紫色斑点;中裂片不明显,其上密布白毛;唇盘被长毛并且具1枚肉质鳞片状的附属物;蕊柱短,长约2毫米,具长2毫米宽阔的蕊柱足。花粉块4,不等大,成2对,蜡质,具小的蕊喙柄与粘盘。 花期4-6月。
台湾白点兰是白点兰属特征最为明显种类之一,主要特征有,附生类兰,植株小型,茎短,叶细,花小,具较大的囊和距,花期短,常在1天后凋萎;难得一见发表论文。
台湾白点兰在台湾附生于低海拨的乔木或灌木上。
1.2 主要分布地区
台湾白点兰原产我国台湾、广西南部(凭祥),附生于低海拨(100-350m)的常绿落叶阔叶林树杆或枝条上,越南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台湾。
2 台湾白点兰广西凭祥新分布区的生长现状
在广西南部凭祥市新分布区为石灰岩山地人工常绿落叶阔叶林,由于是附生兰科植物,林下植被对其影响较小,影响较大是林木乔木层林冠,生长的林冠透光度在20-50%为好。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护较好,为人工常绿阔叶林,面积较小,仅在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石山树木园标本园内。附近的森林植被为白桂木(Artocarpus hypargyreus)、菜豆树(Radermachera sinica)、萍婆(Sterculia nobilis)等石灰岩山地常绿落叶阔叶疏林。乔木树干上附生植物种类主要有寄树兰(Robiquetia succisa)、硬叶兰(Cymbidium bicolor L. subsp.obtusum)、叉唇叉子股(Luisia teres)、苔藓sp.、贴生石韦(Pyrrosia adnascens)、槲蕨(Drynaria fortunei)、石柑子(Pothos chinensis)等。林下有地宝兰(Geodorumdensiflorum)等,岩石上有多花脆兰(Acampe rigida)、硬叶兰(Cymbidium bicolor Lindl. subsp.obtusum Du PuyetCribb)、中华叉柱兰(Cheirostylis chinensis)等。
3 台湾白点兰的生态特性与保护策略
台湾白点兰喜附生于湿热环境的柚木树下部细小枝条上,其居群约有50多个基株,成熟开花基株约有30多个基株,仅在几棵柚木树枝条上有附生,分布数量稀少,附生高度可达10m以上,但其植株不是附生于柚木树的主干上,而是生长于一些细小的侧树枝上,这种附生于小树枝的方式显然对其种群维持不利,树杆基部下方的小枝往往容易枯老而自然枯落,极易受风的影响,尤其是大风天气使小树枝相互摩擦生境,一些台湾白点兰植株就很可能掉下来,失去了生长环境而死亡,6-9月份雨季,每次暴雨或大风过后,都有台湾白点兰从树上掉下来,因此,台湾白点兰种群生长存在严重的威胁,有可能会逐渐减少直至面临灭绝的边缘。台湾白点兰由于它的分布面积极其狭窄,生长缓慢,数量稀少,没有形成大种群,经2年多对原生种群生长情况的观察研究,极少发现有由种子萌发的新生幼苗,该地虽然人类活动频繁,但植株小且附生在较高的树上,人为采集等干扰少,因此在自然条件下,台湾白点兰面临的威胁不是人为干扰而更多受自然界条件所制约。台湾白点兰可能受大风暴雨等多种自然因素影响较大,针对台湾白点兰附生生长的枝条老化,易随枯枝掉落的特点,特别是风急大降雨后,一般都有枝条掉落,枯落的枝条可能有台湾白点兰附生,为了保存这些植株,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已制订了管护措施,重点加以保护,采取了经常性巡视观察,发现有掉落,及时捆扎在大树杆上,让其种群维持以期形成较大的种群,保护其种群的稳定和扩繁,这些措施效果很好,拯救了不少的掉落植株。
参考文献
[1]吉占和.中国植物志[M]. 1999,第19卷:340-3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