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文章从实际汇率不完全传递角度出发,推导广义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2005.7-2009.12月的月度数据,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能否改善中美贸易收支。实证研究表明:人民币实际升值并不能缩减中美贸易顺差,只有中美“联手”合作才可以有效地解决中美贸易收支平衡问题。
论文关键词:马歇尔勒纳条件,实际汇率,中美贸易
一、引言
1993年以来,中美贸易顺差迅速扩大,巨额的贸易顺差造成我国的外汇储备居高不下,外汇占款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中美贸易顺差也使得美国的经济失衡问题更加突显,美国宣称是中国人为地压低人民币汇率以促进出口,造成了美国贸易逆差的攀升,要求人民币汇率走高来改变中美贸易的现状,种种因素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形成强大的升值压力。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单一盯住美元,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2%,此后一直到2008年,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在此影响下人民币实际汇率也一路升值,然而中美贸易顺差却依旧继续扩大。
人民币升值与汇率制度改革问题一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人民币汇率特别是实际汇率是否真的能够缩减中美贸易收支顺差?按照弹性分析法,当一国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时候,汇率调整是一国解决国际收支失衡的重要手段,顺差国货币应该升值以减少顺差,而逆差国货币应该贬值以减少逆差。本文试图从实际汇率不完全传递角度,验证马歇尔-勒纳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美两国的贸易失衡。
二、实际汇率不完全传递下的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
将贸易弹性模型和汇率传导机制相结合,推导实际汇率升值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的判定条件,过程如下:
设出口数量为 ,进口数量为 ,出口商品的本、外币价格分别为 、 ,进口商品的本、外币价格为 、 ,则出口品、进口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 和出口品、进口品的供给价格弹性 、 分别为:
X=- =- (2-1)
m=- =- (2-2)
X= = (2-3)
m= = (2-4)
设本币兑外币的实际汇率为 ,实际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率为 ,实际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率为 ,国内成本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率为 ,则有:
= + (2-5)
+ (2-6)
令 =基期进口贸易额/基期出口贸易额,假定基期状态满足 = ,则以外币表示的贸易差额 为:
= X- m
 = + - - 
= [ ] (2-7)
所以,本币实际升值导致一国贸易收支改善的判定条件为:

 假设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为无穷大,即 ∞, ∞,则(2-12)式可化简为:
> (2-9)
式(2-9)为实际汇率不完全传递下的马歇尔-勒纳条件。由该式可知,实际汇率升值能否改善一国贸易收支,不仅取决于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还取决于实际汇率对进出口价格的传导率和基期的贸易收支状况。
三、实证分析
(一)中美贸易弹性的实证分析
1.进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国贸易数量的影响因素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需求方面来看,如果同本国产品相比,消费者购买同质的中国产品更实惠,他们会选择购买进口的中国产品,从而导致中国的出口量增加;相反,如果同本国产品相比,消费者购买同质的中国产品更昂贵,他们会选择购买本国产品,从而导致中国的出口量减少。同时,一国实际收入增加,会导致来自国外的进口量增加;相反,一国实际收入减少,会使本国的进口量减少。所以,在不考虑出口配额限制和出口补贴等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贸易数量主要受实际收入水平和贸易品价格的影响。
其次,从供给方面来看,主要考虑国际分工对一国贸易数量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其主要的形式是跨国公司和外商直接投资,由于跨国公司涉及持续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和配件的进口和制成品的出口,过程复杂,不便量化,所以这里仅讨论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导向型的中国来说,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就更庞大,境内外资企业的出口已占中国总出口的半壁江山,所以,外商直接投资对一国贸易数量的影响不可忽略。
2.贸易弹性的模型建立
根据Goldstein(1985)提出的不完全替代理论和贸易数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可知,出口需求是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和国外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函数,进口需求是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和本国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函数,并假定进出口需求函数满足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形式,即:
(3-1)
(3-2)
其中, 表示时期, 、 分别表示一国的出口需求和进口需求, 、 分别表示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和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 、 分别表示外国和本国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 和 分别表示出口和进口需求价格弹性, 和 分别表示出口和进口需求收入弹性。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