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实践论文

技术进步对行业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基于山东省的分析

时间:2012-04-07  作者:佚名
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造性破坏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自己的一套经济周期理论,对周期性出现的失业危机进行了解释。熊彼特指出,并非通常认为的资本和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创新才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新技术的采用可能导致相对退化生产部门的破坏,从而造成企业的破产和失业的增加。技术进步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破坏的过程,也就是体现创新的高生产率就业代替原有的落后部门就业的过程,熊彼特把近百年来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以技术创新为标志划分为三个长波,并通过实证指出,“超常水平的失业”时期大约每50年左右出现一次,即曾经发生于19世纪20年代、80年代和20世纪30年代。因此,熊彼特认为是“破坏性创新”导致经济出现波动,从而出现周期性失业危机,并认为周期性失业基本上就是技术性失业。

20世纪80年代的自动化技术出现之后,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再次成为经济学家讨论的热门话题社会实践论文,这是因为人们始终关注新技术革命对就业机会的冲击免费论文。技术进步的就业损失效应意义重大,它不仅意味着就业机会减少,工人失业,更重要的是它的负作用将传递给收入分配、生活状况和社会稳定等等方面。所以,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对新技术革命,及其就业损失效应非常关注。Stoneman(1983)( Paul Stoneman.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Technological Change.P4,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指出,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欧洲关于技术发展的争论的第一个核心焦点就是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冲击。David Simpson等(1987)指出,“新技术吸引人注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David Simpson等(1987)指出,“新技术吸引人注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对就业的影响。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版过很多书预测在工业化国家广泛使用新技术导致大量工作的减少。”(David Simpson,Jim Love,JimWalker. The Challenge of New Technology. Westview Press,1987:316.) Athar Hussain(1983)认为,技术性失业与凯恩斯主义的需求不足失业是一致的,因为技术性失业恰好是潜在产出水平与实际产出水平之间的差距。(Athar Hussain.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o theEffects of Technical Change on Unemployment. The Employment Consequence of TechnologicalChange, the Macmilland Press Ltd.1983).

Aghion和Howitt(1994)在承认存在资本化效应的同时,着重研究了技术进步的就业损失效应的内在机制,即技术进步通过加速现有工作价值的磨损直接提高失业率,其研究侧重于技术进步的“磨损效应”,认为最新的技术进步大多只体现为机器设备等资本品,这会使得原先资本品的生产率相对下降,进而导致该资本品对应的就业岗位创造的价值相对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将会提前终止该工作岗位,因此他们认为,技术进步会通过加速现有工作价值的磨损而导致失业率提升,技术进步对于企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影响:一方面,技术进步会降低净收益的贴现率,产生资本化效应;另一方面,人力资本投入价格的较快增长会降低现有工作创造的利润,减少技术进步企业的收益社会实践论文,抑制企业进入新的市场积极性,进而减少了就业增长的空间。(Aghion,P. andHoritt.P. Growth and Unemployment. Review of Economic Strdies,1994,61:477-494.)

(2)技术进步的就业补偿

技术进步一方面可以对就业产生破坏效应,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规模的方式,提升行业发展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增加就业;与此同时,技术进步还可以通过开发新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开辟新的生产领域和新的市场需求,从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经济学者据此提出了技术进步对于就业的补偿机制,并逐渐形成了系统的“补偿理论”,该理论认为,尽管技术进步会使得部分工人失去工作,但暂时离职的工人仍有可能在其他的行业找到新的就业机会,从而形成对原有就业的一种“补偿”,只有未能实现补偿的失业才能作为真正的失业。因此,在这些经济学者看来,技术进步的补偿效应是主要的,由此造成结构性与摩擦性失业并不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并且这部分失业可以由政府实施社会救济措施加以解决,就长期来看,就业的补偿效应总体会超过就业的破坏效应,表现为总就业量在长期趋势中的持续增长。

Vivarelli(1995)( Marco Vivarelli. The Economics of Technology andEmployment: 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 Elgar,Aldershot,1995.)和Petit(1995)(Peti.P. Employment and Technical change[J],inP.Stoneman(ed.),The Economics,of Innovation andTechnical Change. Basil Blackwell,Oxford,1995.)等人综合了马克思、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家关于技术进步对就业补偿机制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六种就业补偿机制:

(1)通过产品价格下降引起的补偿:技术进步导致单位成本和价格的下降社会实践论文,促进需求、生产和就业的增加;

(2)通过新投资引起的补偿:实施技术进步和企业将获得超额利润用于再投资,将促进生产和就业的增加;

(3)通过工资下降引起的补偿:工资的下降诱导企业多采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技术,增加就业;

(4)通过新机器引起的补偿:对新机器的需求促使资本品生产部门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

(5)通过收入增长进行的补偿:技术进步导致生产率提高、工资上升,进而刺激消费和就业的增长;

(6)通过新产品引起的补偿:技术进步促进新产品和新生产部门的出现,促进就业机会增加。

Paolo Pini(1997)从技术进步对就业补偿的价格效应方面分析认为,给定名义收入水平,技术进步会导致产品生产成本的下降,进而降低产品价格,刺激市场对于产品的需求,产品需求的上升会促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可以吸收那些暂时失业的劳动力。此外,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价格往往取决于技术进步的劳动节约倾向是否超过其资本节约倾向,因而相对价格也会随资本和劳动的相对成本变动而变化,从而引发资本和劳动要素之间的相互替代,即如果劳动力相对价格上升,则产业发展对劳动的需求将减少;反之,如果劳动力的相对价格降低,则产业发展对劳动的需求将会上升。(Paolo Pini.Technical change and labor displacement: Some comments on recent models oftechnological unemployment,in Gilberto Antonelli,NieolaDeLiso(eds)[J]. Economies of Structural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Routledge,NewYork.)

也有学者对于技术进步的就业补偿效应持保留态度,库姆斯等(1989)( R.库姆斯,P.萨维奥蒂,V.沃尔什.经济学与技术进步[M〕.商务印书馆,1989.)认为,技术进步的补偿作用是有限的,其补偿效果取决于工资、技术进步的类型、价格刚性以及技术扩散速度等,失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引起的就业替代和补偿之间的失调。Pasinetti(1981)(Pasinetti,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 [M].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81.)也认为,补偿是可能的社会实践论文,但补偿的效果不一定是完全的,纵向联合部门的技术进步与需求的不同步增长导致某些部门出现失业,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把劳动转移到需求增长率较高的部门才能避免系统性的失业,在市场调节失灵的情况下,充分就业只能用针对性的政府政策加以实现。

(3)技术进步的就业创造

就业创造效应是指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的收益,通过产品价格、工资等的调整过程转化为产出以及就业的增长。Pissarides(1990)( Pissarides.C.A,.EquilibriumUnemployment Theory[M].London: Basil Blackwell,1990.)提出了资本化效应,他运用劳动力市场搜寻和相关理论分析了非物化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总体影响,提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资本化效应”。他的理论前提是:假定技术进步对就业的破坏率是外生的;技术进步同等提高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即所谓的“非物化技术进步”(disembodi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即技术进步体现于资本、劳动等所有生产要素,而不仅仅体现于资本品)。由此非物化技术进步改进了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提高了现有工作的收益净现值,从而促进企业的就业创造,降低失业率。Pissardes等人在分析中均假定资本和劳动存在互补关系,但实际上,在一定情况下,资本和劳动是可以互相替代的,由此,他考察了另一种就业创造机制,即替代效应:即在利率可变的条件下,技术进步提高利率,进而引起资本的使用成本相对上升,这将促使企业使用更多劳动力代替资本,从而提高就业免费论文。

Fernando del Rio(2001)(Fernando Del Rio. Embodied Technical Progress andUnemployment. University catholique de Louvain, Insitut de TecherechesEconomiques ET Sociales(IRES) Discussion Paper,2001,No.031.)指出,Pissarides等人在分析中均假定资本和劳动互补,事实上,资本和劳动之间是可以互相替代的。由此他考察了另一种就业创造机制,即“替代效应”:在利率可变条件下社会实践论文,技术进步提高利率,进而引起资本的使用成本相对上升,这将促使企业使用更多劳动力代替资本,促进就业创造增加和失业率的下降。

(4)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总体效应

技术进步对就业的破坏和补偿是同时发生的,补偿效应有可能是非正的或者负的,而就业变化的最终结果取决于这两种效应的综合,因此,即使是存在正的补偿效应也并不一定能保证就业总量的增加。实际上,无论技术进步是增加就业还是减少就业,都会导致就业总量与结构的持续变化。 Martin Carnoy(1997)(Martin Carnoy. The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Diffusion and Its Impact on Employment and Skills. InternationalUournal of Manpower, Vol.18.1/2,1997.pp.119—159.)在比较了技术对就业影响的多层次效应之后,总结认为: 而在宏观层面上,有更多的证据表明技术进步对就业总体存在正面效应:而从劳动力个体角度来看,技术进步会引起劳动者知识与技能结构的变化,这必然要求提高劳动力教育培训的时间,从缩短其总体从事生产劳动的时间,为扩大劳动力需求提供了一定的条件。Clandio Micheiacci和David Lopez一Salido(2005)( Clandio Micheiacci,David Lopez一Salido. Technology Shocks and Job Flows. CEMFL working Paper,2004,5.)认为,长期来看,技术进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总产出,但在短期范畴内,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冲击反应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这是由于技术进步对就业存在两方面相反的力量,伴随的技术进步,一方面那些原有的技术相对落后的部门会相对退化,产生就业破坏效应;另外一方面,为了获得更高的投入产出比,生产者往往会选择摈弃一些相对过时的技术,而保留一些相对不过时的生产技术社会实践论文,从而导致一系列“创造性破坏”机制,由于劳动力市场摩擦性失业的存在,很多失业劳动力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再就业,造成就业暂时下降。相反,当原有的生产模式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快速提升产出时,技术便是有利可图的,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创造性破坏效应会导致就业的下降,但随着经济扩张时期的到来,在长期中,就业量和产出量仍会呈总体增长趋势。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参加农业合作社行为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以丹阳市丹徒区为例
下一篇论文:长沙市住宅价格与经济基本面的实证研究_逐步回归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社会实践论文
最新社会实践论文
读者推荐的社会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