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三起三落”的仕途、“能屈能伸”的品性让邓小平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十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下同)中的他,更是把“能屈能伸”的品格演绎的格外精彩。邓小平就是处于这一特殊时期的一位特殊人物。邓小平,一个“三起三落”的中共党员。
关键词:文革,三起三落,左倾错误,邓小平
“三起三落”的仕途、“能屈能伸”的品性让邓小平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十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下同)中的他,更是把“能屈能伸”的品格演绎的格外精彩。
1976年5月4日至5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五一六通知》让“文革”正式拉开了帷幕。“文革”是一场由领导人错误发起,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政治运动,在中国持续了十年之久。十年的“文革”让中国的国家机器几乎停止了运转,政治民主遭到了彻底的破坏,国家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十年的“文革”让处于这个年代的人遭受了一场劫难,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黎民百姓没有一个人能够置身它之外。邓小平就是处于这一特殊时期的一位特殊人物。
在“文革”开始的时候,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与当时党和国家的绝大部分的高级领导人一样,对于“文革”前发生的杨尚昆被免职、罗瑞卿被批斗撤职等“文革”的征兆并没有引起太高的警觉,当然对于面对“文革”开始后的狂风暴雨,他们也没有做好足以应付的思想准备。“文革”开始后邓小平很快就被冠上了“党内另一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称号,在所有被打倒的人中地位仅次于被称为“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刘少奇。
“文革”的开始迅速地把国家给分裂了,从中央到地方都分成了两派——一是以刘少奇、邓小平为代表的“保守派”,一是以林彪、江青为首的“文革势力派”即“造反派”。一开始两派还能相互斗争制衡,但随着毛泽东表态支持“造反派”开始,政治的天平迅速的倒向了“文革”势力一边。要知道,在当时的毛泽东已经完全被神化了,他的一举一动动都牵动着国家的前途命脉。这时的人们都明白:谁只要能够跟着毛泽东走、跟着“造反派”走,或是转换自己的政治立场,那么他可能就会拥有完全不一样的仕途命运。处于中央领导班子中的邓小平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他只要稍微软化一下自己的立场,对毛泽东的决议不反对和坚决的执行,那么他就不会被打倒。
邓小平是一个只要认定了就会坚持到底的人,在“文革”伊始时,作为国家领导人之一的他认为自己有义务坚持自己的立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为了对得起中国人民,他甘愿冒险去忤逆毛泽东的意愿。此时的毛泽东是听不进不同于自己意见的,更何况是针对他认为是自己除了建立新中国后的另一功绩的“文革”,谁敢不认可“文革”就等于是在直接挑战他的权威。像邓小平这样伟大的政治家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所面临的艰险历程,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坚持可能是一无是处,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坚持可能危及家人,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坚持可能让几十年的革命仕途随时划上句号。但是前方纵然是刀山火海、万丈深渊,他毅然的迈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的步伐。
这是大丈夫的表现,是邓小平“能伸” 品性的表现。
1976年7月19日,邓小平在中南海的家被“造反派”给抄了,邓小平算是初步被打倒了。论文检测。1976年8月5日,邓小平夫妇、刘少奇夫妇与陶铸夫妇的批判会在中南海进行,邓小平算是真正意义上被打倒了。这是他人生的第二次被打倒,只是这次被打倒来的太快了,是他自己没有想到得,是他的家人朋友没有想到的,是全国人民都没有想到的。从“文革”开始到邓小平被打倒前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的时间在邓小平身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次被打倒时邓小平已经62岁高龄了,三个月就让他从国家领导人变成了囚犯,虽然他的囚犯生活没有手铐脚镣,但是被软禁在中南海时不能与除汪东兴以外的任何人联系,不能与儿女见面和通信。凭借邓小平的性格和经历,失去领导人职务对他的打击可能远比骨肉分离来的痛。在邓小平小女儿毛毛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多次论证了这种观点。作为一名政治家,在“文革”这种病态的政治环境下,命运的起浮是很正常的,他也能够理解。作为一位慈父,邓小平无时无刻不在为儿女的琐事挂肚牵肠。不管是中南海被软禁期间还是在被“流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期间,邓小平在通过汪东兴与中央的通信联系中,每次他都是用较大篇幅写孩子的事情,用很少的篇幅写自己。论文检测。为了大儿子邓朴方在“文革”中被迫致瘫的医疗问题,为了大女儿邓楠的婚姻问题,为了二女儿邓林的工作问题,为了小女儿毛毛、小儿子飞飞两人的“上山下乡”和学习的问题,邓小平都曾向汪东兴写信,要求中央予以照顾。在此期间为了儿女的事情写的信不论是篇幅还是数量都永远超过了对自己问题阐述的篇幅与数量。
在邓小平被打倒的这段时间里向中央写的有关请求中央照顾儿女的信,可以说要不是没有办法他绝不会这么做的,如果可以的话,他绝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享受任何特殊待遇的。但是在“文革”这一特殊环境下,当儿女的生命和生存受到极大的伤害和威胁时,他这一次“破例”了,并且是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儿女。
除了不得不用尽一切办法保护儿女外,邓小平在此期间写给中央有关自己的信中,他也软化了对“文革”的立场。在1971年11月8日得知林彪坠机后写给中央的信中写道:“林彪陈伯达反革命集团这么快就被揭发了是由于毛泽东和党中央的英明的领导。”1972年2月5日写给中央的信中写道:“我衷心地诚挚地祝愿主席万寿无疆。”1972年4月22日写给中央的信中写道:“我仍然静候主席的指示,使我能再做几年工作。”这些信中无不称赞中央的领导英明、主席的英明,同时也深切的表达了希望复出工作的愿望。邓小平在写这些信时心里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知道,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其中一定有不完全是心里真实想法的话,从他在“文革”后期的所作所为和被打倒的原因就不难看出。
在“文革”中第一次被打倒的这段时间里,邓小平不管是为了儿女的事情还是为了争取复出而做的事说的话,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抑或是高超的政治技巧,但我更愿意把它们看作是邓小平“能屈”品性的表现。
1973年2月22日,邓小平从江西回到了久违的北京,拉开了他正式复出的帷幕。论文检测。1973年3月29日,正式恢复了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1973年4月12日,在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里,邓小平参加了欢迎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的宴会,正式向世界宣告了他的回归。一时间,邓小平复出的消息成了港澳台和海外媒体的热门新闻,更有媒体把邓小平形象的称为了“打不倒的小个子。”1973年12月邓小平正式进入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军委工作。1974年1月召开的中共十届二中全会选举了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到了这个时候,可以说邓小平已经是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了。
在随即展开的全面整顿工作中,国民经济的各项指标逐渐转好。但是随着整顿的展开,邓小平与“文革”势力的交锋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地步了,并且逐步上升到对“文革”的本质定位上来了。
到了这个时候,靠造反起家的“文革”势力急了,毛泽东也急了。
“文革”势力急了是因为他们知道随着邓小平全面整顿的深入,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整顿到他们头上去。同时他们看到毛泽东已经八十多岁了,一旦毛泽东去世了,他们就没有了最后的保障了。因此,他们希望抓住毛泽东逝世前的这段时间再次扳倒邓小平,把实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毛泽东急了是因为,他把“文革”看的太重要了,他绝对不允许有人否定“文革”。
当“文革”势力急了、毛泽东急了的时候,邓小平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政治压力是可想而知的。特别是在毛泽东为十年“文革”定性为“七分成就三分不足”后,邓小平不得不再次面临选择,是要“伸”还是要“屈”,这道选择题再次摆放在了他的面前。最终邓小平再次选择了“伸”,他要用自己的仕途来争取国家政治经济的好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遗憾的是,在随即展开的“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批邓”远动后,在“四五”运动这一导火线之下,“打不倒的小个子”再次被打倒了。
这是邓小平人生的第三次被打倒,我相信一般的人能够坚持到这个时候已经是奇迹了,就更不要说再谋求复出了。但是他是邓小平,他不是一般的人。他不是宿命论者,不管事态向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他都是从容以对。他从来没有因个人的遭遇而消沉、悲观和失望。他一直坚信,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他坚信我们的党,坚信我们的国家、坚信我们的人民。他时刻准备着,他要以他的信念和热忱,报效党、报效国家、报效人民。
在第三次被打倒后,邓小平在时刻准备着。
随着毛泽东的逝世和“四人帮”被粉碎,十年的“文革”逐渐落下了帷幕。同时,邓小平的复出问题又一次成了国民关注的焦点,他也多次向中央写信,希望能够复出,最终在中央的叶剑英、陈云、李先念、王震等老同志的推动下,邓小平与1977年7月再次光辉的复出了。
十年“文革”是发展到了极“左”错误思想的爆发性的大宣泄,是一个不可更改的历史的客观发展阶段。邓小平在这个特殊的阶段两次被打倒,其中的过程无不反映着他呢“能屈能伸”的品性。
邓小平,一个“打不倒的小个子”。
邓小平,一个“三起三落”的中共党员。
邓小平,一个“能屈能伸”的铮铮中国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993.
[2]崔红艳.认真学习邓小平的人生价值理论[N].河南日报,1999-03-27(3).
[3] 冯虞章. 论邓小平人生价值理论[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