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是实践中的社会主义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是毛泽东从5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组成部分。邓小平结合我国的国情,在毛泽东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既是对前人基本思想的继承,又是对前人基本思想的突破。首先,从两者的立论依据上看,二者具有一脉相承的继承关系。无论是毛泽东还是邓小平都是以马、恩、列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相关论述为依据的。
关键词:邓小平,毛泽东,社会发展阶段,继承,发展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是实践中的社会主义提出的一个新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为研究这个课题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而对他的正确认识,则要靠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地深化。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是毛泽东从5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组成部分。毛泽东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艰苦探索,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贡献。邓小平结合我国的国情,在毛泽东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既是对前人基本思想的继承,又是对前人基本思想的突破。
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思想的贡献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指出:“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是毛泽东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组成部分。
1、将“建立”社会主义和“建成”社会主义加以明确的区别。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毛泽东在不同场合明确表示: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进入是进入了,但尚未完成,不要说已经完成。论文发表。1957年2月,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进一步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建成”作了区分,他说:“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随后,他又明确指出,之所以说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没有建成,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还很不充分”。毛泽东强调:“只有经过十年至十五年的社会生产力的比较充分的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才算获得了自己的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现在,这个物质基础还很不充分),我们的国家(上层建筑)才算充分巩固,社会主义社会才算从根本上建成了。现在还未建成,还差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尽管时间估计的较短,但他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完善要有自己的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要有社会生产力比较充分的发展。
2、将社会主义划分为“不发达的”和“比较发达”的两个阶段。
在毛泽东看来,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以不同的社会制度为代表的历史时期,会产生带有不同质变特点的发展阶段。因此,毛泽东在1959年12月到1960年2月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进一步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以及我国所处的阶段问题。他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经过后一阶段,到了物质产品、精神财富都极为丰富和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毛泽东明确地把社会主义划分为“不发达的”和“比较发达的”两个阶段的观点,这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很有创见的丰富和发展,对实践中的社会主义也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遵循毛泽东的把“进入”和“建立”社会主义同“建成”社会主义加以区别,并认为建成社会主义的时间比“进入”的时间还要长。在此基础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第一次提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概念的形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概念的形成,也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1980年4月邓小平在同外宾谈话中指出:“现在我们正在总结建国三十年的经验。总的来说,第一,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第二,不管你搞什么,一定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这是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对发展阶段定位的积极思考。第一次提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十二大报告又提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并强调这个阶段的根本特征是“物质文明还不发达”。1987年在同外宾的谈话中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论文发表。”这就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党制定路线、政策所依据的国情提了出来。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理论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概念有两层含义:其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其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前者指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者则体现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我们必须把这两者统一起来,完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而作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文化还很落后。第二,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还不成熟、不完善。例如,由于收到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由于还缺乏经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育程度还比较低,国家制度的某些环节上还存在缺陷,党和国家机关中的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还严重存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它为我们党制定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根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科学地体现了我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的辩证统一关系,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其次,它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立论基础。事实证明,只有科学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才有可能成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次,它为我们警惕右、防止左提供了有利的思想武器。初级阶段理论告诉我们:我国已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思考国家发展问题和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不认识或者否定这一点,就会犯错误。
三、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发展阶段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使邓小平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等问题上,具有较高的理论起点和基础。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理论是对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思想的扬弃,是邓小平在毛泽东“社会主义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观点的基础上,重新认识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的基本结论。
1、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发展阶段思想的继承
首先,从两者的立论依据上看,二者具有一脉相承的继承关系。无论是毛泽东还是邓小平都是以马、恩、列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相关论述为依据的。而从实践依据上看,都是立足现实的国情,都是以现实国情作为判断社会发展阶段的依据。毛泽东曾形容我国国情为“一穷二白”,因此他提出了尽管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落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中国国情的判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的现实状况,尽管经过30年的努力建设,但是同世界上先进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十分落后,差距很大。
其次,从对我国所处的社会性质和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的认识上来看,二者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两代伟人都认为:第一,我国已经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第二,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阶段,他将有不发达的阶段和比较发达的阶段。第三,中国正处在不发达的阶段。第四,不发达的社会阶段不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第五,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邓小平则说过:“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这说明邓小平已经完全继承了毛泽东的关于“社会主义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这一观点中的科学思想。
2、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发展阶段思想的发展
从理论上看,毛泽东的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论述,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内容上看还很不丰富,从体系上看还不系统。所以,严格上讲,还不能称之为完整的理论,他的某些观点只是被提出来,没有进行深刻的、系统的论述说明,并且有许多观点没有被坚持下来。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系统。它不仅把毛泽东未展开的、未论证的正确思想进一步展开、论证,而且在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内容和观点,丰富了毛泽东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使该理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实践上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毛泽东的社会发展阶段的正确观点没有很好的执行,因此,它对实践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而邓小平的初级阶段理论,由于其现实性、全面性、正确性,对社会实践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改革开放30年的成绩就是证明。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社会形态的本质方面,已经具备了科学社会主义所必需的基本要素。另一方面,又说明现在的社会阶段不符合科学社会主义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物质条件和基础。以这一概念为基础,邓小平对初级阶段的历史地位、历史任务、发展动力、主要矛盾、基本路线等一系列的问题做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形成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邓小平结合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经验,使得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比毛泽东的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的思想有了极大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第一,中国仍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二,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无法逾越的一个必经阶段;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生产社会化、商品化的过程;第四,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第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第六,只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的社会主义才能进入比较发达的阶段。毫无疑问,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上的崭新理论。论文发表。
总之,毛泽东和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行者,而邓小平则是集中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之大成者。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对多方面经验进行深入研究和深刻总结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它既是对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思想的继承,又是一种创造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7、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熊启珍,《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兼论对列宁主义的发展》,《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4】金玉秋,《浅析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燕山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