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被父权理念建构的中国女性婚姻地位

时间:2015-04-30  作者:刘 勇

摘要:该文论述了在父权社会的主宰下中国女性在婚姻中的从属地位问题,笔者从中国的婚嫁文化、男女双方的恋爱择偶文化、女性的幼时教育和择业文化方面分析和阐述了女性在婚姻中的从属地位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和政治原因。陈述了中国妇女要获得彻底解放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因素,最后总结归纳了解放中国妇女的理论。
论文关键词:婚姻,女性,家务,择偶,择业

一、引言

“家庭是以一定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的一种初级群体。”(王金玲,2005:114)家庭是两性关系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婚姻是组成家庭的手段和过程,也是父权思想的延伸和发展场所,中国人的婚姻生活被烙上了浓重的父权色彩。中国婚姻家庭组建的原则是男为内、女为外;以“利内”为目的,就是要利于男方家庭的传宗接代、和睦兴旺。女方的亲属叫“外家”,生个闺女是“外人”;妻子生了一个女儿被认为不争气,没有本事。这种现象明显地对女性负面呈现,更是对妇女的歧视和不尊重。

古代的“三从四德”标准要求女子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随子”(《仪礼、丧服、自夏传》),其意为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能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见多识广;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份,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从自己的儿子。在这种父权理念的束缚下,社会双重标准和双重要求应运而生,男人成了家庭的主流,而女性则被看作是生物意义上的妻子和母亲,并被迫走向社会和家庭的边沿。女子完全失去了独立的个体、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地位。

二、婚姻中的隐性文化

长期的父权文化把女性建构成一个没有灵魂的群体,她们需要的是资本,这种资本可以让自己很快地融入丈夫的辉煌中,形成了丈夫和妻子的二元家庭和两种地位的系统,并使她们处在婚姻生活的压抑之下。所有的女孩都代表未来的新娘,有同样的经历:从儿时起几乎每一个女孩就被告知婚姻是她的最后归宿,为了嫁进名门望族,她们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教养都必须与这个终极目标保持一致,她必须为这个终极目标作好准备。长辈对女儿的教诲正迎合了父权文化所倡导的理想社会---“有序社会”。女性在社会规约下与丈夫的利益保持高度一致,妻子的经济地位、情感需要必须依附于丈夫,丈夫的意志就是妻子的意志,在“夫贵妇荣”的理念中双方和谐共处。男女双方通过一纸婚约,把男性对女性的统治合法化,把不公平的夫权思想和文化变为无人敢质疑和批评的纯洁的、神圣的契约,并且赋予了丈夫保护妻子的权利、保护妻子性纯洁的权威,丈夫因此而获得荣誉。(梅里·E.威斯纳-汉克斯,2003:123)在表象上,妻子受到丈夫的百般呵护是多么的荣耀,其隐性寓意是妻子被丈夫禁锢、受其控制。其背后的道德价值观就是父权婚姻文化的具体体现:男性统治女性,女性处于屈从的地位。列宁说过人们的经济地位决定一切,在夫妻关系中,丈夫是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因此他的隐性夫权无所不在,至高至上,这种夫权深刻地影响着家庭的功能,支配着妻子扮演历史赋予她的角色。(苏红,2004:130)处于屈从地位的妻子在经济上依赖丈夫,于是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和社会地位,在婚姻光环的笼罩下走进了父权社会为她们编织的梏桎中。

从古至今,父权社会建构了一系列的婚姻文化,并影响着人们从恋爱择偶到走进婚姻殿堂的全过程。早在周代父权制婚姻已经规定了男尊女卑、男女有别的界限。中国历代皇帝几乎都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佳丽三千,宫嫔多以万计。几千年来,这种尊卑有序,男女有别的父权制婚姻文化得到保护和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女性对婚姻和丈夫的依赖、丈夫对妻子的人格统治。这种现象的背后反映了丈夫的控制权和妻子的隶属地位。在现代家庭中,也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夫妻分工:丈夫做需要经过训练的技术活儿,比如修理家具、电器,应对外事。而妻子则从事无需训练的活儿,比如,打扫卫生、厨房活儿,在家相夫教子等等。如果丈夫做了一点家务活儿,会被认为是对妻子的施舍,可能还会一边做活儿,一边抱怨妻子不勤快,没有做好份内的家务事。社会习俗规定了家务分工,妻子日复一日地从事繁重的家务劳动是分内的责任。但从隐性层面上看,丈夫的“权力无所不在,这个夫权控制影响着家庭的功能及夫妻双方的角色关系。”(苏红,2004:130)

三、婚姻中的固化标准

现代人在恋爱择偶方面同样承袭了中国古老的婚姻观,很多谚语说明了这一点:“‘郎才女貌’、‘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子择偶标准是女性要“相貌端庄,纯洁善良,温柔体贴,善理家务”,(韩贺南、张建,2010:66)而女孩子的择偶标准是男孩子必须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豪宅名车,事业有成。”(ibid.:66)乍一看女子对男子的要求很苛刻,而男子对女子的要求相对宽松些,其实它反映了“男女两性在社会中自我认同和身份确立的方式的差异:男人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身份主要由身份确立,所以不太会关注婚姻对象其它方面的附加条件,而更可能关注自己的感觉;妇女的地位则往往并不由自身所定,而是更多地由她将要一起生活的男子所决定。……所以她更多地考虑对方的经济、职业、地位等因素。”(王金铃,2005:127)更有现代男子择偶时要求女方的职业是中小学教师、文秘、公务员等。在男性的潜意识里这些职业是父权社会为女性规定的性别职业,从职业心理特点上看,这些从业的女性更能小鸟依人、相夫教子,更懂得牺牲自己成就丈夫;她们更有家庭意识,更懂得牺牲个人利益而实现最大化的家庭利益,更能成为模范妻子和母亲。女性适合从事与语言相关的职业,她们的语言天赋优于男性的,因为女性是感性的。这样传统的性别规划得到世俗的普遍认可,而且生活在父权社会中的男女两性已经习惯了这种规划的性别认同。(王金铃、林维红,2009:183)上述恋爱择偶的固化标准反映了父权社会的婚姻价值观念,强调了资源、权力、地位和声望应该倾向男方,导致丈夫在家庭中有绝对的话语全和领导权。而受制于丈夫的身份压力,妻子往往处于从属或者屈从的地位。(苏红,2004:131)这种父权有色眼镜严重地损害了女性的尊严和人格独立。

父权主义的观点认为妻子要取悦、依附、奉献于丈夫,要对丈夫做出牺牲,方能成为贤妻良母。为了与这种受人尊敬的素质相匹配,未来的妻子和母亲在行为举止上和思想潜意识中必须认同这种男女两性的社会二元标准,并对自身加以束缚,这种无知往往被颂扬为一种及大的美德。更受到父权社会青睐的妻子是牺牲自己,成全丈夫的事业成功。俗话说“每一位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女性,”似乎在赞扬妻子牺牲自己,成全丈夫的高风亮节,如同颂扬古代的贞洁烈女。实质上诠释了在父权社会婚姻意识形态的支配下,现代家庭和职业领域对妇女的合力扼杀,它们交织在一起,长期影响着女性的生活轨迹,导致在家庭中和职业领域里处于不利或者屈从的地位。(王金铃,2005:133)

在就业的劳力市场里,同样存在着性别歧视。已婚妇女更难再就业,她们与社会隔离,困于內闱,失去尊严,被排除在社会生产活动之外。雇主认为她们的婚姻状况和家庭的性别角色将与她们所从事的工作发生冲突:“妇女在生育期不能参加工作,相应地,雇主对女性的需求也就减少了,她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地位也就下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张玉国,2006:83)。即便雇佣已婚妇女,非真正出于尊重妇女、消灭性别歧视的社会需要,而是基于低成本的考虑;再者,在性别界定上,雇主认为妇女灵巧和乖巧,好管理,能最大化地增加企业的剩余价值。父权社会已经为女性建构了“性别化”的工作场所,比如,所有的家政服务员和大部分城市保洁员都由已婚妇女担任,父权理念认为这些简单的、低酬劳的重复性的工作最适合已婚女性担任。只要妇女被禁锢在家庭中、排除在社会生产劳动之外,而只限于厨房锅台等家事劳动,妇女解放就是一句空话。虽然中国是世界上解决妇女问题最好的国家,但根深蒂固的父权思想仍残留于人们的头脑中,所以已婚妇女只能顺应男性的认同,带着性别化的色彩,在强大的性别压力之下寻求自己的边沿地位。(王金铃、林维红,2009:173)

妇女受歧视、压迫和剥削源于私有财产制度这一经济秩序的社会组织,而这一社会组织由家庭单元的经济体制的基础衍生而来。婚姻中女性的家庭从属角色与社会生产、生殖、性和儿童时期的教育风不开。(左金梅、申富英,2007:24)

四、结语

随着中国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妻子走出家门加入到职业女性的行业中,并且逐渐进入原属于男性的职业领域。有了经济地位,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相应提高,有了相对独立的私人空间、人格和社会地位,不再唯丈夫的命令是从,不再把家务劳动看作自己必须履行的责任,不再是无偿的家庭管理员、家务操持者、客厅里的装饰物,她们开始醒悟。妇女的觉醒彰显了自己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经济上的独立使她们有了回归主流地位的愿望。妻子成为职业女性,家庭经济实力增强,理论上说夫妻的家庭生活更幸福和谐。但现实中很多丈夫与妻子由于忙于职业工作,加之受到金钱的诱惑、夫妻之间疏于心灵交流,变得陌生,随之而来的是夫妻不和与不忠。这种现象的产生不能怪罪于妻子的觉醒,因为人们生活的终极目标是家庭和谐美满、快乐幸福、独立自主。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建设达到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传统的婚姻习俗、夫妻角色和夫权思想意识必然受到冲击,婚姻家庭作为个人生活和社会构成的基础,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女权运动风起云涌的今天,妇女要求在各个层面上与男性平等,不愿意局限于家庭的囹圄中,她们要求冲出家庭的樊篱,为社会多做贡献。在这种背景中,男性心理失衡,大量家庭解体,单亲家庭的数量激增,怎样应对这一社会问题,是我们在新时代要面对的难题。(左金梅、申富英,2007:32--34)根据马克思有关女性解放的原理,男女平等的前提是消灭私有制,消灭以家庭为经济单位的社会,让妇女走出家庭,回到公共劳动中去,实现男女同工同酬。如果马克思畅想的共产主义实现了,世界大同,一切组织和单位形式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父权制度也被消灭了,民族没有了、作为家庭基础的婚姻也没有了,那么人们可以真正自由独立地享受生活,这是平等的终极境界,无论男女都得到彻底解放,可以充分彰显个性。

参考文献:
[1] Alan Barnard. History and Theory in Anthropology[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6.
[2] Merry E.Wiesner Hanks. Gender in History[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2001.
[3]韩贺南、张建.新编女性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0.
[4]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5]刘东.技术与性别[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6]苏红.多重视角下的社会性别观[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4.
[7]王金铃.女性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王金铃、林维红.性别视角:文化与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9]左金梅、申富英.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7.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沙汀小说中的茶馆文化
下一篇论文:从《晋书·载记》看异族君主的文学修为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