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从沉默到发声——喜福会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论文网

时间:2015-03-18  作者:荣伟

论文摘要:喜福会》中的华裔女性,无论是从中国移民到美的母亲们,还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女儿们都被中国文化和美国霸权文化双重边缘化了,沦为主流社会外的“他者”,失去了自己的声音,本文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出发,揭示华裔女性沉默的根源,和她们为打破失语状态,找回自我所做出的努力。
论文关键词:喜福会,沉默,后殖民女性主义

《喜福会》是华裔女作家谭恩美1989年发表的第一部小说,该书一出版就在美国文学界引起巨大反响,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首达九个月之久,并被翻译成25种文字,先后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海湾地区小说评论奖以及国家图书评论界奖等多个奖项。作品以四对美籍华人母女(琳达-韦弗莉、安梅-露西、莺莺-丽娜、素云-精美)为叙事中枢,讲述了移民美国的四位中国母亲和她们各自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女儿们的关系和冲突,由16个表面看上去各自独立实际上却紧密联系的小故事组成。

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是女权运动和后殖民主义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在女性主义批评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了种族、阶级等因素,从而增加了该理论的批评力度。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也因此被称为“第三世界妇女批评”,它具有如下特点:1对文化霸权进行批判,2对后殖民话语进行分析。3探寻非殖民化道路。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在文化批判意识和性别研究视角两方面克服了后殖民批评和女性主义的局限,有助于推进第三世界妇女和少数族裔妇女反文化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的非殖民化进程。本文拟从“失语”这一关键词出发,探讨华裔女性沉默的根源和最终经过不断找寻和实现自我走出困境,重新建构自己的身份,打破沉默的转变。

一父权制为主的文化使华裔女性沉默失声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父权制为主导的社会。男人主宰着一切,女性处于附属地位,她们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失去了自我意识,被视为“第二性”。父权制文化还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得长期处于父权制文化中的女性逐渐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中国几千年来奉行“孔孟之道”,对女性制订了“三从四德”的教条。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就是形成以家庭为中心具有牺牲精神的贤妻良母的角色。

《喜福会》中,龚琳达两岁时,家人就给她选好了婆家,自那以后母亲就把她当作别人的儿媳严加管教:吃饭不能太快,不然没女孩样。身上不能太脏,否则没有人愿意娶回家。为了不给娘家丢脸,她努力扮演孝顺的儿媳和贤惠的妻子,学做针线活,学做饭,学会把一切打扫得干干净净来取悦丈夫和婆婆。“我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我不认为这是在受苦,真的,一点也不,再也没有比看见众人狼吞虎咽地咽下我的菜肴更让我高兴的了。而且我常常能得到洪太太的点头赞赏,每天替她梳完头后,她甚至还会轻轻拍拍我的头表示满意,这一切都使我觉得高兴。”“洪家就是这样给我洗了脑子,我开始将天余看成太上皇,对他惟命是从,而洪太太则是我无论如何都要取悦和服从的人。”

琳达的母亲却很庆幸女儿能够被黄家“看中”,因为在旧中国,女儿嫁得好不好在于男方家是否官宦人家,男方家是否富裕,是否门当户对,而黄家恰恰是当地的富户。后来,由于水患、饥荒及贫穷,琳达的母亲因为生活所迫带上其他孩子迁居四川。她爱琳达,却不敢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心存奢望。

养女只为嫁人,只为嫁得好,婚后学会讨婆家欢心,以及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不能自主的婚姻完全符合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要求,这样的女性地位远非是仅次于男性的“第二性”的低下和不平等,而完全是一种丧失了自我主体性的被物质化了的东西。

除了童养媳外,“从一而终”也是父权制的一个长期产物。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在父系氏族公社及其基层组织家长制的大家庭内,中国父权家长制就产生了,这种父权家长制在西周、秦汉时期得到巩固与发展。在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董仲舒的“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儒家思想指导下,进一步得到强化。中国父权家长制确立了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和家长权。

在旧中国,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而女性则必须从一而终,否则会遭到众人的唾弃和谴责。安梅的母亲年轻守寡,本安分守己,后来给丈夫上香时,被已有妻妾的富商吴清看中,吴清的二姨太为讨丈夫欢心,以打麻将为借口,让丈夫奸污了安梅的母亲。她跪着乞求母亲的收留,而得到的却是辱骂和抛弃,被骂做“不要脸,狐狸精”。她孤身一人不能带着安梅,以免将来孩子被人瞧不起。在走投无路之时,为了腹中的胎儿,她只得被迫去求吴清的收留,成为她的四姨太。多年后,当安梅的母亲回家为病危的母亲尽孝时,依然得不到宽恕和同情。

二白人为主流的文化使华裔女性沉默失声

作为第一代移民的母亲们不堪忍受旧中国女性的悲惨命运,带着对自由和理想的渴望和对故土的无线眷恋踏上乐土美国,然而被誉为“文化熔炉”的美国主流社会却并非想象中那样兼收并蓄。

《喜福会》中的母亲莺莺·圣克莱尔到了美国之后丢失了自己的名字,甚至出生年月也被换了,生肖由虎变成了龙。莺莺嫁了美国白人,但是却没得到美国的认可。由于美国法律不允许白人和华人通婚,移民局官员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一棘手问题,莺莺竟然被扣留了三个星期,最终以难民的身份进入美国。然而,到了美国之后,她却没有找到全新的自我。相反,感到迷惘和失落。这位可怜的母亲为掩饰悲酸的过去和现实的困苦变得沉默寡言,甚至和女儿之间也是相互听不见,互不了解。

吴素云像所有传统的母亲一样,对女儿寄予厚望,希望女儿能实现自己未了的心愿,觉得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女儿,指导和约束女儿的生活。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用“向”字还是用“到”字—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用意探幽-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消费型的大众写作—评张欣的长篇小说《对面是何人》_梦想-论文网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