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分为乡试、县试、乡试和天试。考试内容分为一、二、三场,首场试马箭三枝,步箭五枝;次场考弓、刀、石技勇;三场复试步箭五枝,并默写武略一节(《科场士阶条例》、《太平天国》第二册第554~555页)。
鸦片战争以后,武举人材已不能适应新的战争需求。这时候,武科制度在时代潮流面前已经开始显得陈旧落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统治者不得不承认,武科“所习硬弓、刀、石几马、步射,皆为兵事无涉,施之今日,亦无所用”。同年8月,清政府下令“停止武生童考试及武科乡、会试”。至此武科制度终于成为历史陈迹。
3总结
我国古代武举制度萌芽于隋,始创于唐,完备于宋,中断于元,兴盛于明清,延续千年之久,曾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武举制度之所以有较强的生命力,是因为其一,武举制度的创立,使选拔武臣将才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科举制度,这在封建典章制度上是一个创举。其二,能更有效地选拔人才,为封建统治服务,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其三,为封建国家培养选拔了一定数量的武艺人才,对巩固中央集权,抗御外来侵略,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四,它从侧面推动了武术运动的发展,增强了人的体制。总之,武举制度为封建国家选拔了一定数量的有用之才,也是它得以延续存世一千余年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王树宏, 刘建平中国历代武举制度述略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4月
2 王圣洪 唐朝武举制度的创立 闽江学院学报 2004年6月
3 马明达 清代的武举制度 中华武术 1986 4月
4 伯奇 宋代的武举 中华武术 1988年 8月
5 林伯原 太平天国中的习武运动 中华武术1990年 10月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