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管理学论文

中国大都市区形成机制与优化措施综论_发展措施-论文网

时间:2014-12-06  作者:鲍辉

论文摘要:未来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将是大都市区化,大都市区将是中国甚至世界影响力的经济空间,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宏观和微观动力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目前重要都市区规模和经济发展力相关分析,提出促进大都市区发展措施,大都市区应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把政府、企业、开发商和居民等各力结合起来,才能健康发展,从而起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论文关键词:大都市区,形成机制,发展措施,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有了很大发展,经济实力和辐射扩散能力不断增强,地域范围日益扩展,与周边地区县(市)的社会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出现了类似西方国家大都市区的现象,大都市区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地域空间形式。

基于我国城市化的政府主导作用和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大都市区也将是我国采取区域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有条件的区域,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通过统筹规划,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

中国大都市区的形成机制:

(Ⅰ)理论机制分析

(一)集聚与扩散(二)循环因果累积机制(三)新经济地理学对空间结构理论的研究

还有像李小建把跨国公司区位规律与区域空间结构结合的研究、袁家冬界定了城市的行政地域、功能地域与景观地域概念,强调大都市圈功能地域划分需从居民主体的日常生活行为的不同范围着手,并强调微观尺度的实证研究的重要性、白光润进行了城市商业企业区位研究,指出企业主的经济利益追求、社会动机与行为方式对城市商业区形成的作用等等。总的来看,我国学者在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研究上成果丰富,卓有创见,并始终与实践领域紧密结合。但区域空间结构研究在规划实践应用中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将为区域规划及城市规划服务,作为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目的,是其共同的内核。

(Ⅱ)动力机制分析

关于大都市区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姚士谋等指出,北京大都市空间扩展因素有:城市发展政策因素、工业化与交通因素。同时提出了上海大都市用地扩展的三个动力因素:生产力发展引起工业布局地域不断向外扩展、交通因素、城市经济的口益增长。王兴平等认为高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新的产业空间的出现、新概念房地产开发带来的郊区住宅区的发展等是促进城市热点空间形成的直接动力。宁越敏从城市化的资本来源着手分析中国城市化动力,认为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城市化是以政府、企业、个人联合推动的新城市化过程。大都市区是城市区域化的结果,受各种宏微观动力的作用,现作如下分析:

(一)从宏观方面分析,有以下原因:

(1)城市用地不断扩张,郊区化现象开始显现;(2)城市土地使用、户籍管理和住房制度改革;(3)开发区建设与城市空间演变;(4)乡村城市化的作用;(5)行政区划调整的影响;(6)产业结构整合化的大都市区用地空间变化。

(二)从微观方面分析,有如下原因:

(1)企业的空间行为;(2)开发商导向型;(3)交通引导型(TOD);(4)交通与公用设施双重引导型(TOD与SOD)。

由于我国城市居民在土地一级市场不具备买方资格,目前居民仍处于各种开发模式动力链的末端。他们主要作为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方、商业服务业的需求方、企业的就业者、公共服务的对象群体发挥作用。尚未形成居民主导的城市空间扩展模式。但是它通过关联效应对各种模式的演化与调控结果发生着影响。

总之,在各种宏微观动力的作用下,我国很多大城市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进入1990年代后,伴随郊区化更多大城市开始向大都市区转型,大都市区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而随着大都市区的快速发展,在沿海城镇密集地区,都市连绵区等新的城市空间形式开始出现,以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为代表的大都市区密集地区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发动机,它们在带动中国经济发展和应对全球化国际竞争中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4/19/09 Time: 19:36

Sample: 1 41

Included observations: 41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791869.3

243545.7

3.251420

0.0024

X

1402.696

98.84950

14.19021

0.0000

R-squared

0.837745

Mean dependent var

3255188.

Adjusted R-squared

0.833584

S.D. dependent var

2681255.

S.E. of regression

1093793.

Akaike info criterion

30.69575

Sum squared resid

4.67E+13

Schwarz criterion

30.77934

Log likelihood

-627.2629

F-statistic

201.3622

Durbin-Watson stat

2.156177

Prob(F-statistic)

0.000000

上表是根据2005年中国41个重要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GDP总量与总人口统计(资料来源:《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6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6年》)做的一个简单的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到截距项为791869,符合有关中心城市人口在50万一100万之间的称为都市区,中心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称大都市区的论述;乘积项为1402.7,对应的是一亿元的GDP,那就可以计算出对应的人均GDP平均为71291元,而2005年上海市的人均GDP为51474元,说明从全国来说大城市对人均GDP的拉动力很大;可决系数为0.8377,说明在大城市的总变差中,有83.77℅由所观察的城市得出的模型作了解释。而且,从数据中还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我国目前除少数特大城市处于国际上的大都市成熟期,经济总量大,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外,大多数大城市应该说处于向大都市区加速发展这样态势;城市规模与经济发展呈明显的线形关系,城市的规模越大,经济一般越强,容纳的人口也越多,更多数量的将要出现的大都市区必将给我国的城市化带来新的气象,也必将进一步拉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因此,针对前述我国大都市区形成机制,为促进其发展,须采取进一步措施。

发展措施:

在宏观上,国家除了在计划、规划中要强调论述外,还应在具体的政策、法规、制度建设等中进行前詹性的尝试,以期适应大都市区的发展;把产业调整、开发区建设、住房改革及建设、乡村城市化等纳入持续的良性发展轨道;在行政区划、土地规划、户籍管理、住房制度等方面要继续深化改革,突破创新;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发展与稳定和环保结合起来,实现大都市区的可持续发展。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谈如何稳妥处理加班加点工资劳资纠纷_加班加点概念-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制约我国技术现代化进程的原因分析_思想文化观念-论文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管理学论文
最新管理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管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