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中尼边境夏尔巴人和四川松潘夏尔瓦人的民俗学对比研究

时间:2012-08-22  作者:四川,彭州
松潘夏尔瓦人信仰本教的较多,有名的寺院如尕米寺、林坡寺等,但是也有部分地区信仰格鲁派,如牟尼沟和毛尔盖地区人文历史论文,大寨地区也有少许萨迦派。松潘本教僧人一般也居家结婚生子,只有少数长住寺院,其他僧人只在宗教活动时到寺院。亲人去世的葬俗,松潘也先请喇嘛念经,然后举行火葬或土葬,但不举行其他藏区盛行的天葬和水葬。人死后一般捆成一团,状如婴儿在母体的样子,再放在专制的坐式棺材内,送到每村固定的火葬场架柴火葬,葬后数天后取少许骨灰制成“擦擦”再埋入地下。

 

 

宗 教 信 仰

葬 俗

教 派

僧 人

入 葬

入 殓

夏尔巴人

信奉萨迦派、噶举派,少数人信奉格鲁派和宁玛派

可以居家结婚,轮流去寺庙烧香、摆供和念经

火葬和土葬,无天葬、水葬

人死后放在专制的木箱内

松潘夏尔瓦人

信奉本教,少数人信奉格鲁派和萨迦派

本教僧人可以居家结婚,宗教活动才到寺院

火葬和土葬,无天葬、水葬

人死后放在专制的木箱内

夏尔巴人的食物:主食有玉米、大米、糌粑,其次有干扁米、土豆、面条、油饼、鸡蛋、牛羊肉、猪肉。不吃鱼、狗和小牛的肉。和其他藏区相比,夏尔巴人比较偏爱吃菜,常以炒菜佐食,几乎每顿饭都炒两、三个菜,特别喜欢炒土豆,饮料方面喜喝酥油茶和甜茶,一种叫做“巴露”的玉米酒,还喜欢喝青稞酒。夏尔巴还爱吃一种比较特别的食物是“萨布” (绿色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叶布满细毛刺,接触人的皮肤后,刺痛难忍,叶子经加工可食用)。受印度、尼泊尔不杀牛习俗的影响,夏尔巴人也不会杀牛,所食用的牛肉一般都是病死或摔死后的肉。夏尔巴人一般也不打猎,而且不吃兽肉。普通的主食是玉米,一可做“工泽”,一种半干的玉米糊;一可做“巴露”,也就是玉米酒。传统习俗吃饭时全家就地而坐,大家围着饭盆和菜锅用手抓着吃,既不用桌子摆放,也不用筷子刀叉等餐具。随着外界影响,现在我国境内夏尔巴人已逐渐使用碗筷等餐具。夏尔巴人的炒菜比较讲究佐料,常用的有辣椒、咖喱粉、大蒜、洋葱和小茴香等,特别是小茴香和辣椒,是家家不可缺的调味必需品,此类佐料一般都用石臼或木舂捣碎,和菜或饭团伴着吃。

松潘夏尔瓦藏族因为所住地区不象夏尔巴地区接近炎热的大米产区,所以主食为糌粑,其次分别有面片、土豆、烧饼等,喜欢喝茶、青稞酒和白酒。松潘人最爱的菜类也是土豆,松潘夏尔瓦地区也有“萨布”这种植物人文历史论文,松潘方言称之为“萨罗”,而且据老年人讲,过去很多人爱吃“萨罗”,吃法与夏尔巴人相当。松潘夏尔瓦人也吃鸡蛋、牛羊肉、猪肉。不吃鱼、狗肉。对于杀牛没什么忌讳。但是很少吃玉米,这和松潘气候高寒不产玉米有关,松潘人最喜欢的食物也叫“工泽”,但是不是玉米做的,而是小麦或者青稞面粉制作的论文提纲格式。

 

 

 

主食

最常吃的蔬菜

特别食物

饮食禁忌

夏尔巴人

玉米、糌粑、大米、

土豆

“撒波”,“公则”

鱼、狗肉、小牛肉、兽肉

松潘夏尔瓦人

糌粑、小麦、

土豆

“撒罗”,“公则”

鱼、狗肉

2, 居住房屋对比

夏尔巴人的主要聚居区位于喜玛拉雅山脉南麓,这里的海拔高度平均只有2000米左右,气候温暖,印度洋暖湿气流在这里受地势抬高的影响,形成很多地形雨,从而造成这里雨量充沛,原始森林密布,气候基本属于山地亚热带和山地暖温带气候。地理位置刚好介于北面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和南面尼泊尔低海拔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按照夏尔巴人自己所说,我们居住的地方即不是在高原,又没在低洼平原,而是居住在中间最适宜的森林地带。

夏尔巴人居住房屋多为楼房,房屋建筑形式较为特殊,不同于藏区常见的平台屋顶,夏尔巴房屋一般都是人字形屋顶,上盖的不是瓦,而是用斧子劈成的薄木板。墙是用石块垒成的厚石墙,架梁造楼都在墙上。一般都只修两层楼房,少数为三层,房屋平均高度大约六米左右,楼上一般分隔成厨房、宿舍和储藏室三间,全家人住在楼上,楼下则是关牲口的畜圈。夏尔巴人的室内陈设较为简朴,厨房总是设在中间那间,常用的铝锅、酥油桶和各种炊具碗杯等整齐摆放,石板拼砌而成的火塘用来支架做饭,就食往往在火塘边席地而坐。夏尔巴人比较注意卫生,室内保持清洁明亮,家家都有厕所。每个夏尔巴人的房前都要竖一根长长的经幡长柱(藏语称之为“塔庆”),不论过去现在和境内境外,所有夏尔巴人一直共同保持着这一传统习俗。

松潘夏尔瓦人也住在楼房里,房屋建筑形式不同于其他藏区。州内安多农区的阿坝县也好,嘉绒藏区的马尔康也好,虽然建筑形式不同,传统的房屋都是平顶。而松潘夏尔瓦人住的楼房都是人字形顶,传统的屋顶都是鱼鳞板做瓦盖顶,上面再压以石块防止大风刮走鱼鳞板。和夏尔巴人一样,四周也用石块垒成厚墙人文历史论文,大都修建两层楼,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旧时楼梯一般为独木梯,搭在楼下中部位置,必须先进入底楼才能上楼,上楼后可将楼梯收起,防盗防敌。松潘夏尔瓦人楼上也一般分作厨房、宿舍和储藏室三部分。厨房设在中间,也是接待客人的客厅,中间位置是火塘,支架做饭,全家围着火塘席地而坐。一般家庭也是都有厕所,厕所往往设在房屋外凸出的一个吊脚楼式的小间,下空,粪便排出房屋外墙之外。

松潘夏尔巴人的房前也和夏尔巴人一样,要竖起一根长长的幡柱,往往高达十余米,上面挂着长条形的经幡。无论是西藏卫藏地区、康巴地区,或者邻近的安多地区甚或嘉绒地区,只有寺院门口才竖立长长的幡柱,至于居家房屋周围往往只是在屋檐下横挂经幡。夏尔巴和松潘夏尔瓦人房前竖立长幡柱此种习俗如此相似而独特耐人寻味。

 

 

 

房屋形式及材料

房屋结构

特别习俗

夏尔巴人

2层楼房,人字形顶,鱼鳞板

上人下畜

房前长幡柱

松潘夏尔瓦人

2层楼房,人字形顶,鱼鳞板

上人下畜

房前长幡柱

3, 婚姻习俗对比

夏尔巴人受了尼泊尔的影响,也有“种性制”,但是不同于等级森严,不同种姓间严禁通婚的印度教的种姓制,夏尔巴人的“种姓制”更象是一种区分血缘关系的姓氏制度。因为印度教种姓制的不同种姓之间通婚有严格限制,但是恰恰相反,夏尔巴人的“种姓制”却规定同种姓内部不得通婚,而异种姓则无限制。

夏尔巴人一般见面如果互不相识,先要问一下种姓,如果同种姓,相互间就不能开玩笑,更不能发生男女关系,也不能通婚。在松潘夏尔瓦人中,虽然没有姓氏和种姓区分,但是男女之间只要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即便是相隔数代人的远亲,也不能相互开玩笑,更不能发生两性关系甚至通婚,这一点很相似。

夏尔巴人的婚姻习俗中最有特色的是“抢婚”习俗。小伙子长到结婚年龄时,父母开始为儿子的婚事费心思了,首先进行选亲,选定一位姑娘为未来自家的媳妇。其次就是求亲。求亲此事一般不让外人知晓,更不能让未来的新娘知道。求亲时男家父母所带的礼品,一般是五六斤白酒和一桶青稞酒以及哈达。女方父母对于求亲也持慎重态度,不立即表态人文历史论文,对所送的求亲酒也一点不喝,他们还要认真地去了解男方的家庭和男青年的全面情况,如果感到满意,就喝求亲酒,否则一定要把酒和礼品退回去论文提纲格式。如果双方父母都表示同意这门婚事时,一般女方父母要当着男方父母的面喝下求亲酒,并收下礼品,还要与亲家约定和协商子女的婚姻良辰吉日,这便是正式订婚。

订婚以后到抢亲并正式结婚,往往要相隔两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有的甚至要隔一、二年的时间,夏尔巴人的抢亲有真抢和假抢之分。“假抢”仅仅是走走形式,是男女双方及家庭均表示同意的情况下抢亲,仅仅用来表明女方门风好,女方家庭养育了一个好姑娘,而男家抢娶的是一位必须要 “抢”才能得到的理想好媳妇。“假抢”仪式在举行婚礼的前一天夜间进行,新娘的父母等待女儿睡下了,差人通知男方父母,早有准备的男方家庭马上派出迎抢队伍去女方家。到了女方家门之外,首先由男方代表向女方父母敬献哈达,然后留下大部分人在门外把守,而少部分人突然闯进姑娘闺房,对女孩言明婚事,说出新郎是谁,道出他的种种优点,并让姑娘马上穿戴好男方准备好的衣物和各种首饰。女孩一般按照传统会予以拒绝,此时女方家长将出面规劝,男方代表则赶快献上事先准备好的数百元钱和新娘需要的服饰,并竭力赞颂新郎的诸多优点和杰出表现、办事能力等,劝说新娘尽快穿戴起服饰跟他们走。直到她哽哽咽咽很不情愿地穿戴停当了,抢亲队伍便蜂拥而上将她连拥带背地“抢”走。在这当中,新郎一般只能站在门外不能出面,除非新娘表示不同意,态度很坚决时,新郎才会进房对女孩苦苦相劝,最后再示意抢亲的人们将她抢走。此时如果女孩对抢亲的人众连踢带咬,又叫又哭,使人们无法靠近背她时,只好由抢亲人中力气大的青壮年将她强力抱背而去。有时这种形式在姑娘没反抗的情况下也会采用,主要是为了扩大抢亲的影响效果。

除了假抢外,另一种抢亲便是真抢了。如果女方父母不同意亲事,或本已同意后又反悔不同意了,在这种情况下,男方家人就会派人对姑娘行踪加以侦查,在她单独出门打柴、背水或放牧时,出其不意地把姑娘劫走,一般会把姑娘带到人迹罕至的密林深山中安置好,派专人看管和照顾。与此同时,男方父母要按照习俗去给女方父母献礼敬酒提亲,述说男方及其家庭的诚心以及对姑娘的喜爱和赞颂,直至女方父母同意为止。不管姑娘哭叫得是否厉害,从女方家里出来时迎抢队伍都要兴高采烈唱起结婚喜庆歌人文历史论文,一直唱到男家门口。进了家门后,男方亲友们和同村村民们就要开始贺喜,相继高唱婚礼喜庆歌。而后大家要向一对新人赠送礼物和现金以示庆贺,最后就是跳舞、唱歌、游戏、吃喝,直到尽兴方散。

松潘夏尔瓦人婚姻的最常见的形式也是“抢婚”,但是其形式和内容与夏尔巴人的抢婚略有不同。松潘地区的小伙子常常借出外劳动或者其他村子去访问亲朋熟人等机会认识年轻女孩,并通过追求建立恋人关系并约会。当双方的关系发展到谈婚论嫁的程度后,男方会选定一个日子,在家里秘密准备婚礼,本村人都到男方家里帮忙。新郎带上几个得力的好朋友出发去抢新娘,一般根据男女双方村子距离的远近估算出发的时间,到达女方村子时一定要在深夜。到达女方村子后,新娘因为事先就和新郎已经约定好日子和时间早有准备,等家人全都上床入睡之后,悄悄起身穿戴好衣服,在不惊动家人的情况下走出家门与前来接应的新郎会合,然后在男方来人的“劫持”下星夜赶赴新郎所在的村子。到达男方村子后立即举行婚礼,全村人在新郎家里吃喝、唱歌、跳舞,尽兴方散。

到了次日,男方家庭要么委派自家比较有威望的一位男性年长亲戚,要么是邀请村子里一位能说会道的男性长者出面,带上几瓶白酒和哈达前往新娘家里求亲。说辞一般都比较相似,不外乎就是新郎和新娘相好已经很久,现在婚礼也举行了,生米也煮成熟饭了,请求新娘家父母同意这门亲事。女方父母虽然对婚事很意外,但是顾虑到女儿的意愿和舆论的影响,往往也就顺水推舟同意了事,则要收下男方敬献的白酒和哈达。也有少数女方父母,因为男方或男方家庭家庭实在不合己意,执意拒绝接受这门婚事,则将会把白酒和哈达交还男方来人带走,甚至扔出家门。男方会再次派人上门求情敬酒,如果女方父母坚持不接受,男方只好把新娘送回娘家,在这种情况下新娘的声誉将会受到影响,很难再找到比较如意的对象。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中国城乡跨文化心理行为冲突的主位研究案例举隅_小论文
下一篇论文:中德序言的跨文化分析_篇章类型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