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英汉空间隐喻意义对比研究_抽象概念

时间:2012-05-12  作者:郑凌燕

论文导读::空间隐喻对人们表达和理解多数非空间的抽象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汉语的“上-下”空间隐喻系统与英语的“UP-DOWN”空间隐喻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形成对应或对等,但是多数情况下,异大于同。文章将从空间概念喻指状态、数量、社会等级、时间以及范围这五个方面的抽象概念来分析比较汉语和英语中空间隐喻的异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论文关键词:空间隐喻,“上-下”,“UP-DOWN”,抽象概念
 

一、引言

隐喻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认知语言学界普遍认为,在所有隐喻中,空间隐喻对人类的概念形成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因为人们倾向于通过空间隐喻来表达和理解多数非空间的抽象概念。[1](p45)空间隐喻实际上是物质世界中空间概念的一种延伸,Lakoff&Turner(1989)认为,空间隐喻是一种意向图示隐喻(image schema metaphor),人们把源域中具体的空间关系投射到表示抽象事物的目标域上,就形成了空间隐喻,这使我们能运用空间思维来思考和理解非空间概念。[2](p99-100)汉语的“上-下”空间隐喻系统与英语的“UP-DOWN”空间隐喻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形成对应或对等。[3](p105)然而随着目标域的不断扩展,汉语的“上-下”空间隐喻与英语的“UP-DOWN”空间隐喻之间的差异度越来越大,总体说来是异大于同。蓝纯在“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一文中指出,汉语的“上下”概念可用来构建状态、数量、社会等级及时间四个抽象概念。[4](p10)除了这四个抽象概念外,本文将补充讨论投射到范围的抽象概念,并将之与对应的英文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并探讨其原因。

二、空间关系以及空间隐喻

(一)空间概念喻指时间

1. 时间概念表达

Gluckberg,Keysar&McGlone(1992)认为:“人类语言的一个普遍特性,甚至说抽象概念,人类思维的一个普遍特性,是系统地使用空间概念和词汇来喻指时间概念。”[5](p89)但在众多的空间关系中,不同的语言群会选用不同的空间关系来喻指时间。在汉语中,“上-下”关系是最常用来表示时间概念的。“上”用来指“早,过去的”和“即将到来的”时间;“下”则指“迟,接近未来的”时间。如:上午/下午,上世纪/下世纪,上一代/下一代,上学期/下学期,春上, 眼下等等。与之对应的英文分别是:in the morning / afternoon, the previous/next century,the previous/next generation,last / this term, on springdays, at present。从以上英汉的对照不难看出,汉语中“上-下” 喻指的时间概念,在英文中并没有对应“UP-DOWN” 喻指的时间概念,而是使用了“in,on,at,previous,last”,根据具体情形而定。

英语中用“UP-DOWN”表示时间与汉语的“上-下”时间隐喻也有相似之处。英语中的“UP”与汉语中的“上”一样,可以表达双向的时间意义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UP”既可以表达过去的时间点,也可以表达将要延续到的某一点或某一段时间。如:

(1)His family traces up to the colonial peIiod.

(2)Up to now, they’ve had very little to say.

(3)Thanksgiving is coming up on us.

(4) He remained faithful up to the last moment of his life.

英语中,“DOWN”表示“(自上而下)延续到……时间点(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如:

(5)Down to the beginning of this year,John lived in London.

(6)This custom has been carried down from the 16thcentury.

(7)The old vase made in Han Dynasty has passed down to him.

2. 理据基础

从以上空间概念喻指时间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汉英之间有共同点,“上”和“UP”一样都可以表示双向的时间。此相似点体现了语言的共性,英汉两个民族有着相似的身体经验,空间--时间关系有两套隐喻系统,即“时间在动”和“自我在动” [5](p91),所以人们看待时间的视点是不固定的。

然而汉语中用“上-下”来表达时间是十分普遍的,而英语中跟“UP-DOWN”有关的时间隐喻相对要少得多,多数的时间表达不是通过“UP-DOWN”来实现的。这种差异更多地反映了英汉民族文化价值取向不同所导致的时间观差异。Boroditsky,Scott,Chun,L.等人比较分析发现:虽然汉语和英语都用“表水平的词语”来谈论时间抽象概念,但是汉语更多地用“表垂直的词语”来谈论时间,这是由于汉语民族文化历史中社会等级制度对时间隐喻的影响。[6](p142)

(二) 空间概念喻指范围

1. 范围概念的表达

汉语中“上-下”是较为确切的具体的空间概念,而处所、范围则可能是具体的,也可能是模糊的抽象概念。“上-下”方位词用在名词后可以表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两种关系,即接触性关系与非接触性关系,其中接触性关系还可以细分为附着性关系和包容性关系,而非接触性关系也可以理解为离析性关系。

(1) 接触行关系

1)附着性关系

主体客体关系

杯子桌子桌子上有一个杯子。

图画墙墙上挂着一幅图画。

大地脚大地在我们脚下。

主客体间关系对应的英语为:

There is a cup on the table.

A picture is on the wall.

The earth is beneath our feet.

2) 包容性关系

主体客体关系

鸟树树上有很多鸟。(树冠里有很多鸟。)

石油大地这片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这片地里

蕴藏着丰富的石油。)

主客体间关系对应的英语为:

There are many birds in the tree.

There is rich oil under the ground.

(2) 非接触性关系

主体客体关系

百岁老人村村上住着两位百岁老人。

困难工作刚开始他工作上遇到了很多困难。

主客体间关系对应的英语为:

There are two old men aged over one hundred years old living in thevillage.

At first he encountered a lot of difficulitieds in the work.

2. 理据基础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汉语中方位词“上-下”可以表达表达内部,外部,广延及接触和不接触的等丰富的空间含义,这是汉语方所概念中的一个典型,说明汉语方位词语具有较大的概括性和模糊性。[7](p10)而英语是一种比较精确理性的语言,当表达接触性关系时,英语中用“on”来表达,当表达非接触性关系时,英语中用“in,at,on,above,over”来表达精确的空间关系。英语“UP-DOWN”只表示垂直关系,因此不能喻指处所、范围,而汉语“上-下”不仅表示垂直关系,也可表示平面关系,所以能喻指处所、范围。[8](p117)

(三)空间概念喻指数量

1. 数量概念表达

汉语中数量的多少,除了用数字表示外,还常常用“上-下”的空间概念来表示。如以下例句所示:

(8)房价涨上去了。

(9)此套电视剧播出后,其收视率迅速上升。

(10)今天的股市行情有所下滑。

(11)生产稳步上升,成本稳步下降。

英文中空间概念喻指数量与中文是相似的,也是体现为数量较多为“UP”,数量较少为“DOWN”。如:

(12)Adjusted sales were UPrelatively steep 2.5% from those of the month before.

(13)The yield of corn is down compared with last year.

2. 理据基础

汉语和英语空间概念喻指数量表达的相似性事实上是有理据的。根据相似的身体经验,数量的多少与现实中的上下位置有直接的关系,正如Lakoff(1980)所说,日常生活中的隐喻都来自于类似的经验。[9]如一堆东西,当往上面添加物品,数量增多,高度就会增加,数量减少抽象概念,高度也会跟着降低。又如,往杯子里倒水,水的高度就会上升,而把杯子中的水倒出,高度则下降。

(四)空间概念喻指地位、等级、品质

1. 地位、等级、品质的概念表达

汉语中,社会、等级制度、质量被看成抽象的空间概念,用“上-下”来表示社会地位、等级或者品质的高低。处于该抽象空间的越上方,地位越高,权势越大,品质越好;反之,处于该抽象空间的越下方,地位越低,权势越小,品质越差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例如:高高在上、上级、上司、上宾、上调、上流社会;部下、下级、下人、手下人、下士、下放;上乘、上签、上品;下三烂、下品、下策。

英语中也用“UP-DOWN”来表达社会地位、等级的高低。地位高的为“UP”,地位低的为“DOWN”,例如:

(14)He has come down in the world.。

(15)Life is full of ups anddowns.

(16)Be nice to people on your wayup because you’ll meet them on your way down.

对于质量的优劣,英语也常用“HIGH-LOW”来表达,如:high quality,low quality,high marks,low marks。

2. 理据基础

从以上例子可以分析得出,英语和汉语在空间概念喻指地位、等级方面有重叠之处,都是利用空间位置的高低来隐喻社会地位、等级的高低以及质量的好坏。有这样的相似之处,是因为英汉两种文化中有着相同的经验基础:地位高的人处在较高的位置上,而地位较低的人则处于较低的位置上。正如上帝、皇帝都是“高高在上”的,而平民则要弯腰甚至下跪,显示自己地位低下,对其表示尊重与敬畏。[7](p11)

(五) 空间概念喻指状态

1. 状态概念的表达

汉语习惯用“上-下”空间概念来喻指状态,例如:

(1) 处于工作状态为“上”,不在工作状态为“下”

开车上班、专心上课、走马上任、持证上岗;提早下班、下课休息、下岗待业、

(2) 公开状态为“上”,非公开状态为“下”

股票上市、上电视、上报纸;私下调解、下意识里想

(3) 情绪状态高涨为“上”, 情绪状态低落为“下”

喜上眉梢、乐上心头、七上八下(不安)

(4) 主动状态为“上”

上进、上前、上心、上劲

英语中也有类似表达,“心情愉悦,健康,有控制力,积极良好”为“UP”,“情绪低落抽象概念,生病,失去控制,状态不好”为“DOWN”。例如:

(17)He was up for a time and then,without warning, despondent again.

(18)I have been down ever since Iheard the news.

(19)He is low man on the totempole.

(20)chin up, keep up one’s heels, wakeup.

(21) down in the dumps, gun down, down-at-heel.

2 理据基础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汉语用“上-下”与英语用“UP-DOWN” 喻指状态,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日常生活中,“健康的人以站姿和坐姿完成日常生活的绝大部分内容,只有重病者被迫躺倒在床;人死后均倒下”。 [4](p11)人们的情感(如快乐或悲伤)和感知肌动经验(如直立、弯曲的姿势)有关。当心情愉快时,往往精力充沛,昂首挺胸;悲伤失望时往往双肩下垂,低头弯腰。[8](p115)

三、结语

本文分析了空间概念喻指时间、范围、数量、等级地位、状态五个方面的英汉表达及其理据基础,发现英汉两种语言在隐喻表达结构和概念意义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异,且异大于同。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Johnson)的观点,空间隐喻来源于直接的身体体验。[9](p14)英汉两民族有着共同的身体经验,对于时间、范围、数量、等级地位、状态这些重要的抽象概念在隐喻表达上有重叠之处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英语和汉语的隐喻表达更多的是不同之处。英汉两个民族有着迥异的文化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目标域不断扩大,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言中隐喻的表达使用。


[参考文献]
[1]钟曲丽.《红楼梦》中的空间隐喻[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45.
[2]Lakoff,G.&M.Turner. More than cool reason—a field guide to poeticmetaphor[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
[3]肖家燕.优先概念化与隐喻的翻译研究--《红楼梦》“上-下”空间隐喻的英译策略及差额翻译[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4):105.
[4]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10.
[5]周榕.隐喻认知基础的心理现实性——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的实验证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89-91.
[6]肖家燕.《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7]吴静,王瑞东.空间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J] .山东外语教学,2001,(3):10.
[8]史厚敏,何芸,陆彦.英汉“上下”空间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4):117.
[9]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解析文学接受中的误读_读者
下一篇论文:浅谈陈子昂散文的创作特色_风雅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