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导读::的担当力量。论文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老一代农民工,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
 
 一、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而且大都是从农村往城市流动,90年代中后期从农村进入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出现了与80年代初期进入城市的老一代农民工不同的特点,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学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尤为深入。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现在的80后、90后,是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有1个亿。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由他们目前的角色所决定,他们是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两栖人”,他们在农村出生,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较高,渴望融入城市社会,却又无法在城市中真正立足,梦想和现实的落差往往让他们无所适从。 新生代农民工目前已成为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主力,是农民工群体中的“精英”,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这一群体的未来走向,鉴于此,他们的健康状况应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富士康连续坠楼事件,更是将这一问题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身心健康状况,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本文将根据实际调查,展示新生代农民工的身心健康状况,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信息。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1. 调查地 本文调查时间是2010年7~8月生理健康,选取的样本主要分布在南京。南京是江苏省省会,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地处南北交汇之处,同时也处于沿海开放地带和长江流域的交汇处,在江苏沿海、沿江、沿线开放格局中处于枢纽位置,在南京进行调查具有典型意义。 2. 调查方法 调查主要采取问卷法收集资料,利用国内较为成熟的自测健康量表(SRHMS)进行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状况调查,通过调查两代农民工的基本情况进行比较研究。调查数据利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3. 调查对象 本研究将20世纪80年代之后出生的、在南京以非农业就业为主的外来农业户籍人员称为新生代农民工,而将20世纪80年代之前出生的、在南京以非农业就业为主的外来农业户籍人员称为老一代农民工。去掉掩饰性较高的问卷,本次调查实际共收回有效问卷909份,其中新生代农民工526份,老一代农民工383份。 本次调查中,男、女性人数分别为508人和401人,占调查总体比重分别为55.9%和44.1%。调查对象来源于全国22个省市、2个直辖市,其中51.5%的调查对象来源于江苏(见表1)。 表1 农民工来源地所占比重(n,%)   
    
        
            | 对象 | 来源地 | 该总体合计 |  
            | 江苏 | 安徽 | 四川 | 河南 | 其他 |  
            | 例数 | 所占比重 | 例数 | 所占 比重 | 例数 | 所占比重 | 例数 | 所占比重 | 例数 | 所占比重 |  
            | 所有农民工 | 468 | 51.49 | 150 | 16.50 | 77 | 8.47 | 53 | 5.83 | 161 | 17.71 | 909 |  调查对象中已婚和未婚人数分别为529人和380人,分别占调查总体的58.2%和41.8%。新生代农民工以未婚为主,未婚人员比例占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的62.9%;所有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以初中和高中为主,分别占调查总体的48.3%和27.5%。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过高等教育程度比重较高。调查对象月收入在200~10000元之间不等,主要集中在1500~2500元,平均月收入为2253.03元,这比2010年南京市城市居民人均收入2609.52元要低356.49元。以上数据表明,被调查群体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其自然与社会特征符合我们的研究目的中国论文网。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 生理健康状况 调查发现,两代农民工自我生理健康状况评价总体上都不高,特别是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远低于理论最大值,这可能与他们长期的体力劳动和与之相对应的社会保障不匹配有关,特别是医疗保障,在调查中,不少被调查者都表示对于自己的身体“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非常普遍。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在自测健康状况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差异,都低于老一代农民工(见表2),说明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在年龄上处于青春勃发的时候,但自身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压力要大于老一代农民工。 表2 两代农民工自测生理健康状况分析   
    
        
            | 因素 | 理论最 大值 | 新生代 农民工 n=526 | 老一代 农民工 n=383 | t 值 | P值 |  
            | 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 | 70 | 48.61±8.214 | 50.43±11.819 | -2.734 | 0.006 |  
            | 日常生活功能 | 50 | 47.01±5.498 | 48.62±4.396 | -4.758 | 0.000 |  
            | 身体活动功能 | 50 | 45.20±6.071 | 46.81±5,679 | -4.053 | 0.000 |  
            | 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 | 170 | 140.82±14.161 | 145.86±16.583 | -4.931 | 0.000 |  2. 心理健康状况 虽然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在信息接受、娱乐活动和压力发泄等方面要强于老一代农民工,但表3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在正向情绪、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心理健康量表总分等方面都低于老一代农民工,说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压力要大于老一代农民工,这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面临的境况有关,老一代农民工外出打工的目的,基本上就是挣钱回家,一般都把最终回到农村作为自己的归宿,而新生代农民工大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期望,他们压根儿就没准备再回农村。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熟悉城市生活,向往城市生活,渴望融入城市社会。这也使得他们在精神生活、情感诉求、价值追求等方面都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其精神世界和心理问题更显复杂与多样化。另外,他们大多是单身,而且大多想在城市立足,而目前的高房价就让他们望而却步,所以许多人对自己的前途比较迷茫,有近一半的被调查者通过经常上网打游戏来缓解压力,但“成家”、“立业”两大问题无时无刻不摆在新生代农民工的面前,相对于只一心挣钱回家的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则更大一些。 表3 两代农民工自测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 因素 | 理论最大值 | 新生代 农民工 n=526 | 老一代 农民工 n=383 | t 值 | P值 |  
            | 正向情绪 | 50 | 35.18±8.097 | 38.78±10.397 | -5.858 | 0.000 |  
            | 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 | 70 | 41.25±14.773 | 48.36±19.401 | -6.271 | 0.000 |  
            | 认知功能 | 30 | 20.80±5.073 | 22.91±6.187 | -5.659 | 0.000 |  
            | 心理健康子量表总分 | 150 | 97.22±19.698 | 110.04±27.603 | -8.173 | 0.000 |  3. 社会健康状况 由于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局限,新生代农民工在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方面都低于老一代农民工。老一代农民工中许多人已经出来打工十几年,而新生代农民工则大多是刚跨入社会,而且大多是独生子女,其中不乏留守少年,相对而言更容易出现心理落差和不适应,例如,“两代农民工与南京人的相处关系”调查的“相处的不好,感觉有歧视”一项,新生代农民工中认为不好比例是9.3%高于老一代农民工的6.8%。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和社会支持是在2010年初中央有关文件的发布才逐渐提上日程上来,而且大家已经习惯于对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统一划分,所以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关注和社会支持方面大多仅开始于学术研究方面,相对应的实践开展还远远不够,而且新生代农民工对满足精神需求的期望值更高,所以调查显示在社会支持和社会健康量表总分上新生代农民工都低于老一代农民工(见表4)。 表4 两代农民工自测社会健康状况分析   
    
        
            | 因素 | 理论最大值 | 新生代 农民工 n=526 | 老一代 农民工 n=383 | t 值 | P值 |  
            | 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 | 40 | 28.20±6.528 | 31.31±8.585 | -6.207 | 0.000 |  
            | 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 | 50 | 33.57±8.173 | 36.44±10.950 | -4.534 | 0.000 |  
            | 社会支持 | 30 | 19.23±5.723 | 21.30±7.455 | -4.732 | 0.000 |  
            | 社会健康子量表总分 | 120 | 81.00±16.616 | 89.05±24.499 | -5.904 | 0.000 |  4. 自测健康状况总分 基于两代农民工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状况的自测情况,不难分析出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上,新生代农民工会低于老一代农民工(见表5)。 表5 两代农民工自测健康状况分析   
    
        
            | 因素 | 理论最大值 | 新生代 农民工 n=526 | 老一代 农民工 n=383 | t 值 | P值 |  
            | 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 | 440 | 319.04±36.898 | 344.96±57.807 | -8.236 | 0.000 |  四、结论与建议 1.正处于青春勃发时期的新生代农民工在生理健康自测水平低于老一代农民工,一方面可能是老一代农民工对于自己的身体已经习惯于“小病拖、大病扛”生理健康,自身发现不了问题,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在身体素质上确实不如老一代农民工,虽然来自农村,但他们大多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上完学就进入城市打工,其实没有经过什么体力劳动,再加上过早的背负上一些心理压力,也压迫着他们正在成长的身体。心理压力过大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危害压力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其存在。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就要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身心健康,无论在医疗等方面的社会保障方面还是心理健康帮扶方面,社会都应像温总理所说的“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 2. 与父辈相比,“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接受信息广泛,对人生有着较高的理想和期望,但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缺少应对压力、挫折和各种不公平现象的经验和心理准备,他们会比父辈更加明显地体验到与城镇居民的差距,从而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被歧视感和被剥夺感,同时,也会更加强烈地要求自己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利和社会地位。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东家”要承担部分责任。比如,用人单位可以成立老乡会等,帮助员工排除障碍,提高其适应力;开通咨询热线电话,为普通员工提供一个倾诉平台,从而使员工有归属感。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不仅需要整个社会帮助解决,更需要社会通过一些团体和组织能帮助他们进行自我解决,只有健全的人格和社会制度同在,才能帮助农民工真正实现在城市中的梦想。 3. 新生代农民工是介于农民和城市工人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既不是传统的农村人,也不是正宗的城市人,这种身份与职业的错位难免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危机。所以他们对于自身的角色和社会适应方面不如老一代农民工那么坦然。由于目前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新生代农民工要想实现跟城市人一样,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社会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支持,更应该落实于实处和制度上的改变和政策上的关怀。 [参考文献]
 [1]陈映芳.移民上海——52人的口述实录[J]. 学林出版社,2004.
 [2]江立华.城市性与农民工的城市适应[J]. 社会科学研究,2003,5.
 [3]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 社会学研究,2001,3.
 [4]彭彤彤,刘安卿.城市农民工如何从心理上融入城市[J]. 党史文苑,200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