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道德风险是社会医疗保险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往往引起医疗费用快速不合理增长。文章运用经济学方法从参保患者和医生两个角度,分析道德风险的产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对社会医疗保险市场道德风险的约束机制。
论文关键词:医疗保险,道德风险,风险控制
从1998年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开始实施以来,参保人、医院和医生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对各项政策不断摸索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策,这种行动是对社会医疗保险机制设计本身存在问题的一种反映。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使得医疗费用构成中包含了相当一部分不合理的费用。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的突出表现为过度诊疗,医疗价格体制允许医院对处方用药在成本的基础上加价15%,以获得的利润来补偿国家财政拨款对医疗投入的不足。通过这个途径,医生开大处方、滥用昂贵药品、不必要的住院检查等,近年来在医院临床上类似的过度诊疗现象屡见不鲜。这类现象在那些享有社会医疗保险、带有部分公费性质的医保患者身上尤其严重,这不仅威胁到患者的治疗,还浪费了大量的社会医疗保险资源。看病难、看病贵,目前已经成为全社会强烈关注的热点问题。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医疗费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医疗保险道德风险模型分析
在我国社会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患者的过度消费和医院医生的诱导需求,本文针对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表现出的问题和特征,利用模型从参保患者和医生两个角度,对双方行为进行分析。
(一)参保患者的行为选择
西方发达国家研究医疗保险相关问题有很长的历史,研究也很成熟。近年来随着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关于道德风险的研究也开始慢慢增多。CTAM模型研究了医患的行为和动机,模型假设要恢复健康,由病人选择治疗的数量和医生提供服务两个行动变量来共同决定,其中治疗的数量取决于在几个医院看过和在医院呆了多长时间风险控制,服务由医生来提供的时间来简单衡量。医疗保险合同的博弈过程首先是保险机构选择保险赔偿的条款,以概率p决定参保人生病与否。生病时,医生通过提供治疗方案选择服务量的大小 ,病人在看到医生的服务 后选择治疗的数量 ,由医院给医保机构报告治疗结果并通过上报病人的治疗成本从医保机构获得赔偿。上报的成本越高,获得的补偿越大。病人、医生和医疗保险机构之间由此就形成了保险偿付的契约关系。CTAM模型在医生上报的索赔费用与真实治疗成本之间提出了一个动机问题杂志网。假设医生报告的治疗成本为 r,所需要的真实治疗成本数量为 ,( r不一定等于 )。患者偏好的效用函数为U(X),满足U'>0,U"<0。其中病人的初始收入为w,p为生病的概率,b为保费,s为疾病带来的损失,Y( , )表示通过治疗得到的健康收益(它是医生提供服务 和病人选择治疗看病数量 的增函数,0<Y( , )<s)。 为每单位成本病人的自付比例,则有参保人的期望效用为:
EU=pU((w b)  r s +Y( , )+(1 p)U(w b) (1.1)
在完全信息条件下有一阶最优条件:
U'= +Y ( , )=0
即 =Y ( , )(1.2)
从(1.2)式的患者反映函数中可以看到患者从追求治疗数量 的选择中得到的健康的边际收益等于每单位成本的自付比例。当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不断扩展时,保险条款中的自付比例构成患者对过度治疗需求的约束机制,显然参保人要想通过增加治疗得到更好的健康边际效用,需要的自付比例 就越大。
(二)医生的行为选择
在参加了医疗保险的情况下,医疗保险机构向医疗机构支付费用补偿其提供医疗服务的成本费用。假设c代表治疗的固定单位成本,f为医院和医生所得到固定单位补偿,则医院及医生的收益为(f+c) r c 。其中补偿f可正可负,当f+c为负时,则意味着医院和医生得到的补偿小于成本;f+c为正时,医生会选择提高 r或者过度治疗来增加赔付额的动机,而现实中疾病的治疗难以确切的来量化,使得医生这种动机得以隐藏。
CTAM模型将医生的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每个病人固定的费用 和每份医疗成本报告可获得医疗保险机构的赔付:( + (f+c) r c ),因此有医生收入的期望效用如下:
V=p[ +(f+c) r c G( )](1.3)
其中G( )为医生提供服务的劳动付出,目标函数求导得: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