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债务重组的失败直接导致11月1日CIT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六)CIT集团积极通过债务重组摆脱破产保护
CIT集团积极通过债务重组摆脱破产保护,于12月10日获得法庭批准。CIT在公告中称,其90%的债券持有人已批准了该公司的重组计划,在申请破产保护后,公司将尽快施行重组计划,以削减约100亿美元的债务以及将债务到期日延期三年。CIT为了保护它的债权人,以及旗下上百万的客户,在申请破产保护的同时提交了一种特殊的“预包装”破产方案。所谓“预包装”,就是在破产前,事先商议好重组的计划。按照预先设计的破产保护申请计划,其优先债券的持有人总体上将获得相当于原债券面值70%的新债券及重组后CIT约92.5%的股份,非优先债券持有人将获得其余的股份,但没有新债券。公司脱离破产保护之后,所有已发行的普通股和优先股将全部作废,最终可能使得优先股及普通股股东的投资几乎没有回收的可能,曾向公司注资23亿美元的政府救援资金也将可能全部损失。
公司在通过破产保护,走出破产法庭以后,将身上的债务甩掉后,可以轻松上阵。破产保护除了维护企业和个人的局部利益外,也避免了出现大批失业,缓解了社会矛盾。
此后,CIT也寻求其他救助方案,随即与主要债务持有人达成一项30亿美元紧急融资协议,集团的债权人和债务持有人向该公司提供45亿美元信贷,债券持有人之一符号卡尔.伊坎达另向集团提供10亿美元信贷。
三、CIT集团申请破产的原因分析
CIT主要通过向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和商业本票获得资金,随着商业信贷市场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违约贷款与日俱增及债务融资受限,使得CIT集团等众多大小型银行都面临着违约风险的挑战。
(一)商业不动产违约风险增加
1986年,CIT进行产品重组,将其消费者贷款组合转卖,把业务重点集中在商业贷款上。2003年,CIT开始扩张业务,并进入次级贷款。CIT面临破产,我认为主要因为CIT在金融泡沫鼎盛时期的2007-2008年间举债过多,放款过滥,相当一部分属于次贷。今年以来,经济开始趋暖,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争夺客户,不少银行开始放松了标准,又加剧了放贷的风险。CIT主营范围是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该公司的众多客户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中无力还贷,拖累CIT出现大笔坏账,形成违约贷款。根据金融统计分析显示,影响银行倒闭的最大原因就是商业不动产贷款的损失。据报道的数据显示,摩根大通自2009年以来,其商业银行部门的违约贷款高达22.6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4倍。按美联储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底,商业不动产贷款拖欠率高达7%,比去年同期增加近1倍,拖欠金额达1260亿美元。由于商用大楼价格下降,大批贷款企业产生亏损,而银行不愿继续提供融资,使得不少企业面临资金短缺压力,导致企业违约行为的出现,连锁反应,使得放贷银行业面临破产,CIT就是主要的受害者。
(二)融资受阻
CIT以债券市场为主要资金来源,而其在申请破产保护前的资产额为710亿美元,而债务却高达649亿美元,高达91%的负债率使得公司丧失三项投资级评级,债务评级被下调至垃圾股,加之债券市场投资者趋于保守,使得融资渠道受阻,资金来源逐渐枯竭。
虽然CIT集团在面临资金严重短缺的状况下,积极采取救援措施和自救计划来扭转现状,但是在到期债务和再融资渠道受阻的两面压力下,尤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显不足,对此,CIT选择以低价出让优先股换取公司运营所需的贷款资金,乃至最后被迫选择以申请破产保护的方式来摆脱债务。
四、CIT集团申请破产的影响
CIT集团申请破产不仅形成了第五大企业破产案例,也是美国政府本轮救世计划中的第一起失败案例。
(一)政府23亿美元注资几乎全部损失
CIT集团进入破产保护程序之后,根据“预包装”计划,现有集团的普通股和优先股的股权将失效,只有当CIT偿还银行债务和债券投资人债务之后,股东才有机会施行股权的求偿权,这就说明2008年12月美国政府以获取认购优先权方式注入的约23亿美元的救援资金可能无法收回。
(二)金融危机不断深化
CIT宣布破产保护之日连续9家银行倒闭,再次刷新了美国银行破产数量,使得美国银行的倒闭数量已经突破100家。这些银行倒闭的直接原因就是不动产贷款危机。截止9月底,美国银行业持有约1.7万亿美元的商业地产贷款,约占资产总额的15%。由于美国房地产业市场状况仍未见改善,违约贷款仍继续发生,直接威胁着大批中小型银行的资金链,这些中小型银行的危机承受能力普遍较差,频频面临倒闭。今年,美国最大的房贷发放机构嘉迈金融集团申请破产保护,直接反应了美国房地产市场风险开始释放,很可能引起又一轮中小银行破产潮,使得金融危机又现头角,进一步深化。
(三)影响了中小企业融资
CIT的破产会加剧美国中小企业贷款的不稳定性。中小企业对于美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稳定经济、创新发展、吸纳就业、出口创汇和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美国新增加就业机会2/3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且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经济繁荣、提高就业做出很大贡献。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