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8: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正相关
3.流通股比例。由于公司流通股股东可通过参加股东大会投票选举和更换董事会成员来对公司管理层实施监控,在无法直接“用手投票”的前提下,他们可“用脚投票”,拒绝购买或抛售上市公司的股票,这种行为对内部人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同时,比较高的流通股比例使得公司被接管的可能性增大,从而对公司在位的经营者威胁较大,因为接管通常会导致管理层更替。流通股股东加大对管理层和大股东的监督,能有效减少管理者操纵会计信息。
假设9:流通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负相关。
4.股权制衡度。在公司中由于其他大股东与第一大股东目标函数和控制权不同的,其他大股东(第二至第五大股东)可能主要扮演监督和制衡的角色(唐跃军,2007)。Shleifer and Vinshny(1986)的研究表明,公司其他大股东(以第二大股东为代表)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是保护外部投资者利益的一种重要机制。多个大股东的存在可以起到互相监督、制衡的作用。La Porta等(1998)的实证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财务报告质量负相关。股权的适度集中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利益趋同效应,使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有利于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但是,股权的过度集中将产生利益侵占效应,即控股股东和外部小股东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在缺乏外部控制威胁时,控股股东可能以其他股东的利益为代价来追求自身利益。
假设10:股权制衡度与盈余管理大小负相关。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研究样本的选取原则及数据来源是: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2005 年12月31日以前上市且目前仍挂牌交易的所有上市公司中选取。为了避免人为控制研究环境的影响,增强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剔除了相关数据不全和属于金融保险行业的上市公司论文怎么写,最终获得626个有效研究样本。所选研究样本为 2008 年 4 月 30 日以前公布年报。 数据处理全部采用EXCEL2003、EVIEWS 3.1计量分析软件进行。
(二)盈余管理的测度
由于盈余质量是衡量披露内容真实可靠的重要因素,信息披露质量可靠性可用非预期盈余(discretionary accruals,简写 DA)的估值来衡量。以经资产规模调整的操纵性应计利润(DA)作为公司盈余管理的代理变量, 是 DA 的绝对值, 越大,表明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的上市时间不长,采用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估计非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而计算出操纵性应计利润。本文采用由Jones模型衍生出来的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来计量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中参数是用截面数据估计,而不是用时间序列数据估计。在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中,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用事件期(即假设的盈余管理发生期)数据估计,其模型如下:
NDAt= (1/At-1)+ [(ΔREVt-ΔRECt)/At-1]+ (PPEt/At-1)(1)
式中,NDAt是经过第t-1期期末总资产调整后的第t期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ΔREVt是第t期收入和第t-1期收入的差额,ΔRECt是第t期的净应收款项和第t-1期的净应收款项的差额,PPEt是第t期期末总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价值,At-1是第t-1期期末总资产。 、 , 是不同行业、不同年份的特征参数,这些特征参数 、 , 的估计值根据以下模型,并运用经过行业分组的不同年份数据进行回归取得:
TAt/At-1= (1/At-1)+ (ΔREVt/At-1)+ (PPE/At-1)+ε (2)
式中, 、 、 是 、 , 的OLS估计值;TAt是第t期的总应计利润;ε为剩余项,代表各公司总应计利润中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部分(Subramanyam,1996;DeFond & Park,1997),其他变量含义和方程(1)相同。
DA=TA/ At-1—NDA (3)
在上述应计利润模型中,总应计利润的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资产负债表法;另一种是现金流量表法。本章对总应计利润的计算采用现金流量表法,计算公式如下:
TAt=EBXIt —CFOt (4)
式中,TAt为第t年总应计利润;EBXIt为第t年非经常性项目税前利润; CFOt为第t年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三)变量的选择
1.解释变量
根据研究假设我们设计了表1所示的关于公司治理特征的变量。
表1:解释变量定义
变量
|
符号
|
变量定义
|
董事会规模
|
DSIZE
|
董事会人数
|
监事会规模
|
JSSIZE
|
监事会人数
|
独立董事比例
|
INDDIR
|
独立董事人数/董事会总人数
|
CEO与董事长
两职合一
|
DUALITY
|
CEO和董事长分离取1,否则取0
|
董事会会议频率
|
BOARDM
|
该年度董事会会议次数
|
审计委员会设立情况
|
DUMW
|
设立委员会取1,其他为0
|
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
|
GSP
|
董事会成员持有股数/公司总股数
|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
FSR
|
第一大股东持股数/公司总股数
|
流通股比例
|
CSP
|
流通股股东持股数/公司总股数
|
股权制衡度
|
SR
|
第二大股东持股数/第一大股东持股数
|
2.控制变量
不同的公司特征会对其盈余管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除以上解释变量外,在模型中加入了一些表示公司特征控制变量:(1)ASSET——表示样本公司规模,其值等于2006、2007年末样本公司总资产价值,取ASSET的自然对数LnASSET作为公司规模的代理变量,LnASSET来控制公司规模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一般而言,规模越大的公司越容易被公众所了解,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2)ROE——净资产收益率,该指标用以衡量公司的盈利能力,其值等于净利润/净资产,ROE用来控制公司盈利能力对于信息披露评级的影响;(3)Growth——表示公司的未来成长机会,其值用(期末资产—期初资产)/期初资产来表示;(4)Debt——资产负债率,表示公司的资本结构,用总负债/总资产表示,Debt用来控制公司的财务风险,一般认为,财务风险较大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延迟披露年报;(5)OPINION——审计意见类型,哑变量论文怎么写,如果为非标准审计报告,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6)FSNA——实际控制人性质,哑变量,若为国有性质取1,否则取0。
(四)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特征关系的研究
由于本文仅考虑盈余管理程度与公司治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盈余管理的方向,故将代表盈余管理的操控性应计利润取绝对值,以便于研究,用|DA|表示。以|DA|作为因变量,上述反映公司治理特征的各假设变量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四、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关于反映公司治理特征变量的结果
表2 样本公司治理特征的描述性统计表
变量
|
样本量
|
最大值
|
最小值
|
平均值
|
标准差
|
董事会规模(DSIZE)
|
626
|
17.0
|
2
|
9.51
|
2.09
|
监事会规模(JSSIZE)
|
626
|
10
|
1
|
4.075
|
1.4093
|
独立董事比例(INDDIR)
|
626
|
0.80
|
0.11
|
0.3551
|
0.050
|
CEO与董事长两职合一(DUALITY)
|
626
|
1
|
0
|
0.854
|
0.352
|
董事会会议频率(BOARDM)
|
626
|
35.00
|
3.00
|
9.455
|
3.770
|
审计委员会设立情况(DUMW)
|
626
|
1
|
0
|
0.5319
|
0.499
|
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GSP)
|
626
|
0.2725
|
0
|
0.00133
|
0.0130
|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SR)
|
626
|
61.90
|
32.69
|
44.6459
|
24.64
|
流通股比例(CSP)
|
626
|
100
|
2.842
|
53.153
|
17.704
|
股权制衡度(SR)
|
626
|
5.831
|
0.179
|
0.2089
|
0.5346
|
公司规模(LnASSET)
|
626
|
27.30053
|
18.157
|
21.64
|
1.236
|
净资产收益率(ROE)
|
626
|
81.549
|
-3.423
|
0.5477
|
5.0229
|
资产增长率(Growth)
|
626
|
7.5908
|
-0.487
|
0.2013
|
0.49024
|
资本结构(DEBT)
|
626
|
4.101
|
0.02066
|
0.5244
|
0.2566
|
审计意见类型(OPINION)
|
626
|
1
|
0
|
0.0638
|
0.2447
|
实际控制人性质(FSNA)
|
626
|
1
|
0
|
0.6469
|
0.4782
|
(二)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特征关系的回归分析结果
根据理论分析,本文假设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受到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CEO与董事长两职分离情况、董事会会议次数、审计委员会设立情况、管理层持股比重等公司治理特征因素以及公司规模、净资产收益率、财务杠杆等公司财务状况因素的影响。因此,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ABS(DA)= + DSIZE+ JSSIZE+ INDDIR+ DUALITY+ BOARDM+ DUMW+ GSP+ FSR+ CSP+ SR+ LnASSET+ ROE+ Growth+ DEBT+ OPINION+ FSNA+u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