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企业管理论文

上市公司治理特征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_论文怎么写

时间:2013-05-15  作者:蓝文永

论文导读::表1农业类上市公司2002~2004年公司治理和公司绩效。黄晓波和冯浩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流通股股数与公司绩效呈显著负相关。
论文关键词:公司治理,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本世纪初美国安然、世通等公司的假账事件的发生,引起了理论及实务界对盈余管理现象的更大关注。近几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会计造假、会计信息违规披露现象非常严重,从“琼民源”、“红光实业”到“黎明股份”、“银广夏”,都使投资者权益受到极大损害,这大大降低了公司盈余信息质量,不仅扭曲了股票市场的价格信号,而且会造成影响中央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和贯彻落实。如何从完善公司治理特征着手来控制盈余管理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一、理论渊源与文献回顾

盈余管理是一种合法的利润管理手段,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对财务报表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和调整,希望通过该管理使企业的盈利能够趋于预定的管理目标,以达到满足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要求,合理避税,使自己的管理业绩和管理才能得到认可。而会计造假则是以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为媒介,通过采取不合法的手段,对披露的利润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得到期望的报告利润,借此实现或达到行为主体的预定目标(林长泉等,2000)。盈余管理与会计造假的区别在于会计选择的合法性。尽管两者都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但使用的手段在性质上有着根本的区别。基于回避风险的考虑,内部控制人更多地采用会计准则选择权限内的盈余管理而不是公然造假(王虹等,2009)。正因如此,对盈余管理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成为现代会计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几十年来国外学者们一直把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作为讨论研究的热点之一。主要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审计委员会特征等方面着手,分析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或财务报表舞弊的关系。如Beasley(1996)的研究发现,进行过财务报表舞弊的公司的外部董事比例显著低于非舞弊公司,董事会中包括外部董事有助于降低财务报表舞弊的可能性;La Porta等(1998)的研究发现论文怎么写,股权集中度与财务报告质量负相关; Biao Xie等(2001)的研究发现,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行动及其成员的财务知识是阻止经理盈余管理倾向的重要因素。

国内对公司治理特征与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讨论股权结构、董事会组成、独立董事的作用等方面。刘国立、杜莹(2003)对公司的股权结构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法人股比例越高,流通股比例越低,公司越有可能发生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傅蕴英(2004)的研究发现,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操控性应计利润负相关;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正相关;审计委员会的成立和盈余管理之间并无相关性;董事会年度内开会次数和盈余管理负相关;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董事会成员中持股人数比例与盈余管理之间均不存在相关性;外部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比例与盈余管理正相关。张国华(2006)的研究发现,盈余管理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U形关系;盈余管理程度与国家股比例正相关;盈余管理程度与H股、B股所占股份比例呈负相关;盈余管理程度与前5大股东的股权集中度负相关;盈余管理程度与董事会成员中独立董事所占比例负相关;盈余管理程度与董事持股比例呈现负相关的关系;盈余管理程度与董事会成员持股人数的比例正相关;盈余管理程度与持有股份的高级管理人员的人数负相关;上市公司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时,盈余管理程度较低。张逸杰等(2006)的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比例和盈余管理的程度之间存在U型曲线关系,董事会独立性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盈余管理;董事会活动强度、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不显著。蔡吉甫(2007)的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管理层持股和大股东治理与公司盈余管理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并得出我国公司治理机制在控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上并不是很有效的结论。杨兴全和石芳(2007)研究了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表明:规模较大的董事会往往更不容易被股东或经营者控制,盈余管理程度较轻;频繁的董事会会议可能是无效率或出现危机的表现,此时盈余管理程度可能会更高;独立董事的非同意意见是具有价值的,能够起到控制盈余管理的作用;董事会的独立性对控制盈余管理有积极作用;董事会中具有会计专业背景的人数能够显著地控制盈余管理行为。

二、研究假设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相当多,本文将其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公司经理基于公司发展情况、财务状况、各种利益驱动和权衡的最优信息披露策略来达到盈余管理目的;另一方面是制度规则、公司治理机制等对经理的最优信息披露策略的执行的影响和约束。有学者研究发现,这两大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制衡,最终决定了公司的信息披露策略选择(张程睿,2008)。因此,本文总结了以往关于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之后,主要从公司治理特征来分析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因素,揭示现有信息披露中侵害投资者现象的背后原因,为优化公司信息披露的投资者保护功能提供了基本思路。

(一)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

1.董事会规模。董事会规模被认为是影响公司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索。Dechow等(1995)研究发现,有盈余管理行为的公司董事会成员平均人数高于未发生盈余管理行为的公司。刘立国、杜莹(2003)的研究发现,虽然董事会规模与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呈正向相关,但并不显著;王立彦、刘军霞(2003)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

假设1: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

2.监事会规模。刘立国(2003)的研究发现,我国监事会制度在抑制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上根本没有发挥作用,发生财务舞弊的公司往往有一个更大规模的监事会。但薛祖云和黄彤(2004)的研究发现,我国监事会在监督盈余管理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如果公司中的监事会规模较小可能会影响到对盈余管理的有效监控。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随着公司监事会规模的扩大,监事成员服务全体股东的意识会得到加强的。

假设2:监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负相关。

3.独立董事比例。Fama and Jense(1983)的研究发现,董事会中有较多的外部董事能使董事会更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和限制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促使公司更多地自愿披露信息。Chen and Jaggi(2000)的研究表明,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正相关,即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所占比例较高的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比较全面,且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较小。Klein(2002)的研究发现,较高的独立董事比例能够提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

假设3: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会总人数的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

4.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董事长与总经理职务的分离反映了公司董事会独立性的要求。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导致监督约束机制缺失了一个环节,容易导致公司发生盈余管理。Dechow等(1995)的研究发现,两职合一的公司发生盈余管理的机率较高。Ho and Wang(2001)的研究发现,由于两职合一会威胁到内部监控质量和信息披露质量,因此两职合一与公司信息披露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崔学刚(2004)的研究发现,两职合一会降低公司自愿信息披露水平,从而降低公司透明度。

假设4:两职合一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高

5.董事会年度会议次数。董事会会议是董事会执行力的重要表现,会议次数可以被看作是董事会活跃程度的一个变量,一般认为,经常召集会议的董事会更具责任心,能够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履行职责。董事会会议召开的越多论文怎么写,越有利于加强董事们之间地沟通和联系,而太少的时间实在无法让董事们之间充分的交流意见。因此更高频率的董事会活动是监督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Anderson 等(2004)的研究发现,开会频率较高的董事会可能向市场传递财务报告质量更为可靠的“信号”,可以帮助公司取得更低的债务融资成本。

假设5:年度内董事会召开的会议次数与盈余管理负相关。

6.审计委员会的设立。Forker(1992)的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能加强内部控制和对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监督,也会降低公司不披露信息所得到的好处。Collier(1999)的研究发现,由于审计委员会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它能降低公司不披露信息的数量,因此审计委员会的职能之一是保证财务会计和控制系统的质量。夏文贤等(2006)的研究发现,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与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相比,其盈余管理水平较低,审计委员会能够缓解管理层与外部审计师的冲突,完善公司内部控制。

假设6: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

(二)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

1.管理层持股。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是现代公司的基本特点,两权的分离导致了代理问题的出现,由于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利益目标不一致,导致了代理人(经理人)并不总是按照委托人(股东)的利益进行经营活动。为了解决两者的利益不一致,给予管理层股票期权激励,管理者持股的出现会促使管理者利益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有利于减轻代理成本,这样能有效地防止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减少了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提高公司的盈余信息质量。张国华(2006)的研究发现,盈余管理程度与持有股份的高级管理人员的人数负相关。

假设7: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正相关

2.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情况较为突出,加上治理机制的不完善及“搭便车”等现象,使得上市公司往往由内部人控制,增加了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蔡宁等(2003)的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财务舞弊行为显著正相关,即股权集中度越高时,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越差。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上市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考察
下一篇论文: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合理化测度研究_实证分析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企业管理论文
最新企业管理论文
读者推荐的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