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论文

肉鸡尖峰死亡综合征的发生与防治-论文网

时间:2013-11-30  作者:佚名

论文摘要:肉鸡尖峰死亡综合征的发生与防治-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肉鸡,尖峰,死亡,综合征,发生
 

近几年来,许多商品肉鸡场时常发生一种以病鸡运动失调、头部震颤及重度昏迷并在短时间内出现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突发性高致病性疾病-肉鸡尖峰死亡综合征(SMSC),常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肉鸡尖峰死亡综合症,是一种目前未明病因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商品肉鸡,也偶发于肉用种鸡。现本人就该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治疗体会总结如下,供养殖者参考,与广大同仁探讨。

一、流行情况

1、本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高温高湿季节发病较多,分布广泛,主要侵害肉仔鸡,公雏鸡较母雏鸡发病率高,5日龄即可发病,7~14日龄为发病高峰期,看似正常的肉仔鸡和肉用种鸡,在8~16日龄期间突然出现意想不到的高峰死亡,并持续3~5天,然后死亡率又回到相对正常,16日龄以后发病率降低危害也减小。

2、雏鸡发病的时间比较集中,呈急性死亡,尖峰死亡曲线特征比较明显。

3、发病后若控制不及时,常表现为生长不良,鸡群均匀度较差。那些表现临床症状、并耐过急性期的鸡只,在后来的生长期内,表现生长迟缓。在实际生产中,存活鸡只的出栏体重只有正常鸡只的一半。而且极易继发气囊炎等疾病。

4、发病鸡只呈侧卧、抑郁和观星状震颤,通常在发病后2~6天内死亡。在这些鸡只身上基本上看不到大的病变,偶见小肠水样内容物、空肠内有橙色粘液样物质,肝脏出血,常见骨骼生长盘增厚,病鸡血糖水平较低,在36~50mg/dk(2.0~3.0mmol/L)范围内,而正常的血糖水平在180~240mg/dk(10.0~13.0mmol/L)。

二、临床症状

1、肝脏稍肿大,偶见出血和坏死,胸腺萎缩充血,法氏囊萎缩

有点状出血。

2、肾脏轻微肿胀,可见输尿管内有尿酸盐沉积。

3、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带多呈黑褐色。泄殖腔存有橘红色或米汤样稀便,轻微肠炎,十二指肠黏膜出血,直肠和盲肠内积液。

4、鸡血颜色变淡呈黄白色,而健康鸡血颜色呈深黄色。血糖值较低,一般在30~80mg/ml,而正常值为150mg/ml。

5、发育良好的鸡群突然发病,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严重的出现头颈震颤,尖叫,站立不稳,侧卧及走路姿势异常等症状,进而出现昏迷,一般于发病后3~5小时内死亡。死亡鸡两腿强直向后趴卧,部分病鸡灌服白糖水可逐渐恢复正常。

6、发病鸡群多见桔黄色或白色带血粪便,部分鸡群为白色米汤样稀便,无桔红色或带血情况,晚期病鸡常因排粪不畅而使米汤样粪便滞留于泄殖腔。但也有的鸡群不表现下痢症状。

7、有人根据肉鸡尖峰死亡综合征损害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将其分成两个类型即A型和B型。

A型表现为发病急,死亡高峰明显,时间短。在8~16日龄期间,所有鸡舍的鸡只死亡率超过5%,发病不超过3天。公鸡明显易感,存活鸡只的体重差异大。发病鸡只表现所有或部分尖峰死亡综合征的典型体征和典型病变。典型体征包括:鸡只蜷缩一团,震颤,失明,尖叫,采食垫料,共济失调嗜睡,死鸡胸部朝下、角弓反张。典型病变包括:肝疲血并伴有肝细胞坏死,胸腺萎缩,法氏囊萎缩,伴有肾脏尿酸盐沉积脱水,嗦囊内存有液态内溶物,小肠末段和盲肠内存有液态内溶物

B型表现为温和,但发病时间长。现场发现多以A型发病,发病快,病程短,死亡迅速。在8~16日龄期间,鸡只存在较高的死亡率,发病3天以上,但死亡率在5%以下,而且发病鸡只没有A型的病变和症状。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尖峰死亡综合征,低血糖症都是典型病变之一,而绝大多数病例似乎都与饲料更换和药物使用有关。

三、防治方法

1、用力修诺酮治疗。在SMSC暴发时,在饮水中按治疗剂量添加力修诺酮。到目前为止,这是一个最成功的治疗方法。

2、用维生素和葡萄糖治疗。在SMSC暴发时,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和饮用5%的葡萄糖水和多维电解质可有效减少死亡。

3、用黄芪多糖等治疗。用黄芪多糖或易速康等药物调节机体的免疫力,可减轻免疫抑制给鸡群带来的损害。

4、用舒美特等治疗。用舒美特或百炎净等药物可控制继发感染。

5、使用合理的光照。在鸡只生长过程中,降低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褪黑激素水平(大脑释放的一种天然激素),较高水平的褪黑激素有利于提高生长激素水平、降低低血糖症的发生率。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在田间,这种光照程序都成功地降低了SMSC的发生率。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完全预防SMSC,有时还有零星病例发生。

6、进行适当的管理。饲养管理不当,如鸡舍过冷、过热、氨气过多、通风不良、噪声或断料、停水等造成的应激以及鼠害均可引发本病,因此应尽量减少应激,将鸡舍的温度降低0.5~1℃,同时降低湿度,加大通风量,增加鸡舍风速。保证持续供水,供料,防止鼠害。病鸡应单独饲养。

总之,该病的发生与管理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应激的发生会加重该病的症状,所以加强鸡舍的环境管理,避免应激的发生是预防本病最经济和最有效的管理措施。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秋鳝网箱高效暂养赚钱多-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蘑菇助壮素生长各期的配用-论文网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农业论文
最新农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