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最近几年,农村经济获得迅速发展,但依然远远落后于城市经济。资金短缺是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我国风险投资在2000年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但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不明显。从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变化,农产品本身的需求弹性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的商业机会来看,风险投资加大农村农业投资是可行的。但是,要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进入农村农业领域,必须强化农村软硬环境建设。
论文关键词:风险投资,农村经济,农业
联系地址:南京市雨花西路121#四季阳光花园6—602
联系电话:(M)(H)
EMAIL:xuever@163.com
风险投资加大农村农业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最近几年,农村经济获得迅速发展,但依然远远落后于城市经济。资金短缺是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我国风险投资在2000年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但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不明显。从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变化,农产品本身的需求弹性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的商业机会来看,风险投资加大农村农业投资是可行的。但是,要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进入农村农业领域,必须强化农村软硬环境建设。
关键词:风险投资农村经济农业
ThefeasibilityanalysisofVenturecapitalincreasestheinvestmentsofCountrysideandAgricultural
一、研究背景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的内涵在此不作深入探讨,但其内容中的,经济建设却不得不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已经过去4年多,农村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到2009年,东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742.8元,年均增长9.5%;中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864.8元,年均增长10.6%;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85.6元,年均增长10.5%。
在看到农村经济获得发展的同时,不可忽略这样一组数据。2009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3,566美元,按当时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24,320元,依据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比值为0.45,得出年人均纯收入约为10,944元。这一数据是东部地区的农民纯收入的1.6倍,中部地区的2.3倍,西部地区的3倍。[1]即使是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市2008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4倍,分别为26,690元和11,400元。[2]
上述数据表明,虽然长期以来国家给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大力支持,但由于受到经济基础、自然条件、受教育水平等重重因素的制约,农村经济依然相对落后,发展农村经济依然需要长期的努力。
二、风险投资加大进入农村经济领域力度的可行性分析
农村经济要发展,资金是绕不开的话题。政府在这些方面也做了不懈的努力。如取消农业税,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批准设立村镇银行,大力开展农村资金融通活动等。这些举措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积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仍然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如何进一步的寻求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受到了各界的关注。
风险投资在中国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后,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到2008年,中国的风险投资机构管理的资本总额已达1,455.7亿元。如果能够将风险投资的部分资金引入农村经济体系,必定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事实上,风险投资机构已经关注到了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商机,也在相关的农业企业中投入了一些资金。根据ChinaVenture旗下数据库产品CVSource统计,截至2010年04月12日,农林牧渔行业共发生投资案例87起,涉及投资金额10.59亿美元。但平均到每年的投资额占风险投资总投资额的比重较低,且投资总额极不稳定。2004年至2008年发生的投资数据如下表所示。[3]

数据来源: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05-2009
农村经济能否吸引更多的风险资本的进入,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去分析。
(一)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发生变化
经过30年的改革开发,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获得了巨大的提高。随着收入的提高,我国居民在农产品的消费上呈现出了新的变化。从消费量上来看,出现了减少的趋势,但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使得健康、绿色、无公害、有机等一系列农产品受到追捧,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的新型农业模式不断出现。这类产品无一例外的表现出了高价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这类农产品列入奢侈品范畴。
根据收入消费理论,在农产品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动,消费者均衡点会发生变动,均衡点变动的轨迹,构成了农产品收入消费扩展线,如下图所示。
YY
XX
(1-a)(1-b)
 Y
X
(1-c)
图1农产品收入消费效应
图(1-a)表示:无明显属性差别的两类农产品X、Y,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由消费者均衡决定的两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同比例增加。但需要注意的是,农产品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对该类产品的需求不会无限增加。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