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达日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编制26人,实有8人,乡站编制28人,实有7人。
2.6工作经费不足。各地没有将产地检疫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所收的检疫费又补贴其他工作经费的不足,因此,产地检疫工作经费更少。
3对策措施
3.1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各地区须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建立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运行机制,根据新《动物防疫法》,对现有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等机构进行整合,组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作为行政执法机构,依法负责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的行政执法工作。动物产地检疫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因此要统一各级政府、部门、区域之间的思想认识,杜绝政府、部门、区域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确保产地检疫工作扎实推进。
3.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产地检疫行为。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尽快出台《产地检疫工作责任追究制》,将产地检疫工作作为政府行为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中,要求政府出面,协调公安、交通等部门,形成执法合力,加大产地检疫整治力度,努力提高产地检疫率。
3.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产地检疫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各级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共开展宣传咨询活动352次,展出图片及展板672块,张贴标语3200多条,散发宣传材料65万份,受咨询群众230万人次随着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强,范围不断扩大,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大部分饲养者、经营者了解了相关知识,提高了自觉履行法律法规的意识。全省要积极组织开展学习、宣传和贯彻新《动物防疫法》、新《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活动。强化行业公关,提高社会认可程度,铲除宣传死角,充分利用一切媒体和机会,采取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自上而下,广泛深入地开展行业宣传。建立动物防疫监督快速反应体制,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各种违法活动,保障群众的权益。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持动物检疫工作,提高行业的社会认可程度,优化检疫执法环境,更好地为公共卫生保好驾,为畜牧业发展护好航。
3.4加强队伍建设,树立检疫人员良好形象。提升素质,科学管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专业管理人才担任检疫派出机构负责人,严格检疫员任职资格管理,把好人员进入关。依照中长期人才战略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检疫人员的文化、专业、职业道德素质和执法水平,建立健全并认真执行岗位职责、责任追究、违法处理、案件办理等规章制度,定期进行督促检查,不断规范检疫、收费和出证行为,加大内部违法违纪行为整治力度。引入激励竞争机制,严格考核。树立基层检疫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形象,建成一支业务精良、作风正派、勤勉务实、保障有力的动物检疫执法队伍。同时健全基层检疫体系,建立村级检疫协助员制度,建立一支责任心强、职业道德良好、专业技术过硬的村级防疫员队伍,对村级防疫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的培训应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使其熟悉并掌握专业技能,充分胜任产地检疫工作量大。每个自然村以村级动物防疫员为基础,经培训选定为检疫协助员,负责产地检疫的信息和联络工作,乡镇检疫员主要负责检疫,形成县、乡、村三级检疫网络。
3.5强化管理措施,加大运输环节监督检查力度结合实际,针对部分经营者和个体贩运户逃避检疫的行为及时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在淡季上路抽查,旺季上路蹲点巡查,严厉打击无证运输动物级动物产品的行为,在检查的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同时建立产地检疫目标责任制,纳入政府及业务部门的考核范围,制定责任追究制和奖罚制,从根本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公路检查站作用。我省现有21个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但大多数基础设施简陋,缺乏交通工具,难以发挥“查、堵、处”的作用,今后,我们将以藏区建设项目为依托,加快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建设,配备先进的检疫、监督、消毒设备和必须的交通工具,增加人员编制,加大检查站工作人员培训力度,提高队伍素质,充分发挥检查站的把关作用,在堵截外疫的同时,促进产地检疫工作。
3.7推进动物标识和可追溯体系建设。切实做好养殖信息、防疫信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信息和检疫员信息录入,进一步完善数据库内容,全面推行机打检疫证和识读溯源的监督检查工作。为确保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顺利开展,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也要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切实做到检查详细、把关严格、查堵有力,坚决杜绝未佩带二维码耳标的牲畜过关,促进产地检疫工作。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