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年份 | 有效灌溉面积 (万公顷) | 农业机械总动力 (万千瓦) | 农村用电量 (亿千瓦时) | 农用化肥使用量 (万吨) |  |  
            |  |  
            | 重庆 | 全国 | 重庆 | 全国 | 重庆 | 全国 | 重庆 | 全国 |  |  
            | 2003 | 64.97 | 54014 | 695.67 | 60386.5 | 36.65 | 3432.9 | 71.59 | 4411.6 |  |  
            | 2004 | 61.68 | 54478 | 728.31 | 64027.9 | 38.46 | 3933 | 77.02 | 4646.6 |  |  
            | 2005 | 61.81 | 55029 | 775.96 | 68397.8 | 42.89 | 4375.7 | 79.2 | 4766.4 |  |  
            | 2006 | 62.13 | 55750 | 820.01 | 72522.1 | 46.03 | 4895.8 | 80.54 | 4927.7 |  |  
            | 2007 | 63.37 | 56518 | 860.31 | 76589.6 | 48.45 | 5509.9 | 84.32 | 5107.8 |  |  
            | 2008 | 65.89 | 58472 | 903.15 | 82190.4 | 55.09 | 5713.2 | 88.14 | 5239 |  |  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年鉴2009》、《中国统计年鉴2004-2009》 (三)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1、农业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从表3的数据表明:从2003-2008年,重庆市农业(种植业)和渔业所占比重略有降低,林业和牧业所占比重略有上升。到2008年,农、林、牧、渔所占比重分别为53.42%、3.37%、39.49%、2.43%。从比例上看,农业(种植业)和牧业占据农业总产值的大部分,而林业和渔业仅占5.8%。而重庆是典型的“大山区、大库区”,大山区这一条件限制了农业(种植业)规模化的发展,但适合林业的发展;而三峡库区生态保护区又要求人们退耕还林,因此从农业产业结构上讲,农业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农业(种植业)所占比例过高,林业所占比例过低。 表3:重庆市农业内部产业结构 
 
    
        
            | 年份 | 农林牧渔总产值 亿元 | 农业(种植业) | 林业 | 牧业 | 渔业 | 农林牧渔 |  
            | 服务业 |  
            | 总产值 | 比例(%) | 总产值 | 比例(%) | 总产值 | 比例(%) | 总产值 | 比例(%) | 总产值 | 比例(%) |  
            | 亿元 | 亿元 | 亿元 | 亿元 | 亿元 |  
            | 2003 | 488.6 | 270.1 | 55.29 | 14.6 | 2.98 | 177.6 | 36.36 | 18.3 | 3.75 | 7.9 | 1.62 |  
            | 2004 | 612.8 | 333 | 54.34 | 18.5 | 3.02 | 230.9 | 37.69 | 21.2 | 3.47 | 9.2 | 1.49 |  
            | 2005 | 662.2 | 358.3 | 54.11 | 20 | 3.02 | 249.5 | 37.68 | 23.8 | 3.59 | 10.6 | 1.60 |  
            | 2006 | 575.2 | 323 | 56.15 | 22.3 | 3.88 | 204.2 | 35.50 | 15.9 | 2.77 | 9.8 | 1.70 |  
            | 2007 | 720.7 | 401.5 | 55.71 | 25.9 | 3.60 | 264.5 | 36.70 | 18.4 | 2.56 | 10.4 | 1.44 |  
            | 2008 | 871.4 | 465.5 | 53.42 | 29.3 | 3.37 | 344.1 | 39.49 | 21.1 | 2.43 | 11.3 | 1.29 |  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年鉴2009》 2、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人均产量不足和亩产值存在差异。从表4的数据上看,2008年重庆市粮食人均产量为354.06千克,油料人均产量为10.95千克,蔬菜人均产量为305.34千克,油料人均产量和蔬菜人均产量不足。2008年重庆市粮食亩产值为6894.55元,油料亩产值为10312.07元,蔬菜亩产值为29802.52元,蔬菜亩产值明显高于油料亩产值,油料亩产值明显高于粮食亩产值。按照利润最大化原理,生产蔬菜比生产油料和粮食更有利可图。因此,从人均产量和亩产值上讲,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表4:重庆市粮食、油料、蔬菜比较分析 
 
    
        
            | 年份 | 粮食 | 油料 | 蔬菜 |  |  
            | 人均产量 (千克/人) | 亩产值 (元/公顷) | 人均产量(千克/人) | 亩产值 (元/公顷) | 人均产量(千克/人) | 亩产值 (元/公顷) |  |  
            |  |  
            | 2006 | 252.71 | 5432.8 | 9.05 | 7981.53 | 250.05 | 23673.04 |  |  
            | 2007 | 336.29 | 6128.72 | 9.48 | 10051.89 | 264.37 | 27762.7 |  |  
            | 2008 | 354.06 | 6894.55 | 10.95 | 10312.07 | 305.34 | 29802.52 |  |  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年鉴2007-2009》 (四)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 重庆是典型的大农村,2008年总人口为3257.0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405.64万人,所占比例为73.86%。重庆市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为0.86亩,全国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为2.53亩,重庆市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1.67亩。按照国家统计局测算数据,我国农业初期集约化经营水平可以达到劳均耕地0.67-1公顷。本文采用陈先运的计算方法,以劳均耕地0.67公顷计算出2008年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为1046.17万人。因此,重庆市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 (五)水土流失与人地矛盾导致农业产值减少 三峡库区大多数耕地坡度大,15-25°土地面积为14444.59K㎡,约占库区总面积的31.29%,25°以上的土地面积为13938.43K㎡,约占库区总面积的30.19%,15°及以上占据库区总面积的61.48%。耕地坡度大一方面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另一方面土层瘦薄,土壤有机质贫乏,有效养分含量低,水田灌溉条件差,干旱严重。加之三峡库区的农民经常在水退去以后,开垦曾经淹没的土地,这种开垦方式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资料显示,三峡库区的农民人均耕地仅有0.58亩,人均占有0.5亩以下的还有6.3万人,人均占有三分地以下的还有2.4万人,人地矛盾尤为突出。水土流失的加重与人地矛盾的突出导致农业产值减少。 四、重庆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农村劳动生产率过低是重庆市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然而劳动生产率由区域产出增加值与区域就业人数共同决定,区域产出增加值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区域就业人口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即区域产出增加值越大,区域就业人口越少,则劳动生产率越高。因此,重庆市农村经济发展必须提高区域产出值和减少区域就业人数。 (一)工业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导致农村劳动生产率过低,如何吸收剩余劳动力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点。从已有的理论和先前的经验看,工业化不仅直接推动第二产业的发展,还能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且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应继续大力加快工业化的进程,包括城市工业化和农村工业化两个方面。城市工业化应以主城区为核心层,以内环与外环之间的区域为扩展层,以1小时经济圈为辐射层,利用1小时经济圈带动东北翼和东南翼的发展,并且东北翼以万州为核心层,周围的丰都、垫江、石柱、忠县、梁平、开县、城口、巫溪、巫山、奉节、云阳又构成万州的经济圈;东南翼以黔江为核心,周围的武隆、彭水、秀山、酉阳又构成黔江的经济圈。从产业化方面,充分发挥6+1产业集群的优势,同时协同发展31个特色工业园区。利用工业园区的功能加快工业化的进程,在工业园区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迅速配套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农村工业化主要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第一、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在整个工业化进程中,充分发挥核心层的核心作用,大力发展外环与内环之间的扩展层,利用扩展层的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充分吸收两翼的剩余劳动力,从而达到吸收600万剩余劳动力的能力。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