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论文

北京地区核桃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离、致病性测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论文网

时间:2013-11-23  作者:陈善义,陶万强,李金钟,王合,周涛

论文摘要:核桃黑斑病是危害核桃生产的重要细菌病害,造成树势衰弱,减产严重,甚至树体死亡。2008年在北京郊区栽植的幼树上发现疑似病害,且呈爆发之势。本研究对其病原进行了分离、致病性测定和16SrDNA序列测定分析。用组织分离法分离核桃黑斑病菌,纯化培养后用针刺接种法回接到健康核桃树枝条和叶片上,14天后叶片和枝条分别出现典型病斑。以分离的核桃黑斑病菌的总DNA为模板,采用细茵16S rDNA的通用引物,通过PCR扩增到约1.5Kb的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经测序表明克隆的16S rDNA片段长为1453核苷酸,通过GenBank上BLAST分析,表明该病原细菌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其致病型正在分析中。
论文关键词:核桃黑腐病,细菌,致病变种

核桃黑斑病,又名核桃黑腐病,在欧美一些国家有发生。在我国,该病广泛分布于河北、山东、山西、辽宁、河南、江苏、浙江、四川、云南、山西、甘肃等核桃产区。据对河南安阳等地调查,一般植株受害率达70%~9o0%,果实受害率10%~40%,严重时达65%以上据山西调查,一般被害株率60%~100%,果实被害率30%~70%,重者90%以上,核仁减产可达40%~50[海1]%。甘肃省主要分布在兰州、天水、临夏等地,病果率80%以上。核桃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嫩枝、幼果及花器,在叶片上出现圆形及多角形小褐斑,严重时相连成片,病斑外围有水渍状晕圈;枝梢上病斑长形,黑褐色,稍凹陷,严重时因病斑扩展包围枝条而使上段枯死;花序受侵后,产生黑褐色水渍状病斑;幼果受害时,果面发生黑色小斑点,无明显边缘,逐渐扩大成片变黑,并深入果肉,使整个果实连同核仁全部变黑腐烂脱落。核桃发病后造成幼果腐烂,早期落果,不脱落的被害果,核仁出油率低,对产量影响大。此外,核桃黑斑病除危害核桃外,还能侵染许多核桃属植物。

补充国外有关此病研究进展。国外关于此病害的研究也不多,我以前给你的资料基本比较全,概括几句话。另外可在google和CABI中检索看是否有新的文献。该病主要危害幼果和叶片,也可危害嫩枝及花器,病害发生时首先在叶脉处出现圆形及多角形的小褐斑,严重时相连成片,病斑外围有以水渍状晕圈,中央灰褐色部分有时脱落,形成穿孔。枝梢上病斑长形,褐色,稍凹陷,严重时因病斑扩展包围枝条而使上段枯死。幼果受害时,果面发生黑色小斑点,无明显边缘,以后逐渐扩大成片变黑,并深入果肉,使整个果实连同核仁全部变黑腐烂脱落。花序受侵后,产生黑褐色水渍状病斑[4,9,10]。主要是病菌鉴定、分类和病害流行规律研究。国外有关关于核桃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类,目前普遍认可的是的研究,主要是病原物的鉴定,病害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其病原物鉴定为Xanthomonasarboricolapv.Juglandis,该病原菌在休眠芽上越冬,春季侵染芽,靠昆虫、花粉和雨水传播,,土壤条件和栽培管理是该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该病原物在休眠芽上越冬,春季侵染芽,靠昆虫、花粉和雨水传播[从周老师您给我的那篇英文文献中获得,我找不到原文,作者和出版事项不知]。混有代森锰、代森锰锌或代森锌的铜制剂作为杀菌剂,在芽大量发生而叶片刚展开时进行第一次喷药,对该病害具有最好的防效。Soltani等人用16个不同基因型的核桃与该病原物进行抗病性对比实验,找出了最抗病的基因型94和最感病的基因型69。

细菌16SrRNA基因在漫长的进化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而且其长度适中(约l500个核苷酸),便于测序,因而近十年来细菌分类学家广泛采用16SrDNA序列分析法进行细菌的遗传特性、分子差异、发育进化和分类学研究。通常将某一未知细菌的16SrDNA序列与GenBank中的已提交的16Sr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便可初步确定该细菌的种属地位,某些细菌甚至可以鉴定到种的水平。当前普遍的观点认为:l6SrDNA序列同源性小于98%,则可认为属于不同的种;16SrDNA序列同源性小于93%~95%,则可认为属于不同属。

2008年在北京市郊区县进行果树病害调查时,发现核桃幼树上发生核桃黑斑病疑似病害,在幼嫩枝条、叶片、幼果以及主干上均发现病斑,病株率高达40%,且呈爆发之势。为鉴定该病的病原菌,以便进行有效防治和控制蔓延,本研究对其病原进行了分离、致病性测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了病原菌分类地位。

1材料与方法

1.1植物材料

采集表现典型黑斑病症状的当年生幼嫩枝条,分别放在自封袋中带回实验室,直接分离病原菌或冰箱冷藏保存。

3年生健康核桃树,用于回接实验,进行致病性测定。

1.2试剂

TaqDNA聚合酶、dNTPs、10×Taqbuffer、氨苄青霉素、DNAMarker、PCR产物回收试剂盒购于北京奥赛博生物技术公司;DNA提取试剂盒购自中科瑞泰生物技术公司;PCR克隆载体为pMD-18T,购自大连宝生物公司。

1.3菌株的分离、保存与致病性测定

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取表现典型症状的幼嫩枝条表面消毒后去掉表皮,将病斑部位的木质部组织[海2]在灭菌研钵中捣碎,加入灭菌水混匀,在LB平板上划线分离,28℃下培养。参照核桃黑斑病菌菌落生长形态及颜色[海3],进行分离纯化,所得菌株保存在LB平板和试管斜面培养基上,4℃冰箱保存。

致病性测定采用针刺法接种。将保存的菌种划线接种于LB平板上,28℃活化培养,然后挑取单菌落在液体LB培养基中扩大培养,配制10cfu/mL菌体悬浮液,分别接种健康核桃枝条和叶片。从植株顶芽下的第3张完全展开叶片的叶腋处用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刺到幼嫩枝条上,抽出注射针后滴上一滴浓度为10cfu/mL的细菌悬浮液,用脱脂棉包住伤口,以灭菌水为对照,每处理5次重复。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瓯柑橘和柑橘皮水、醇提取液清除img1的效果_瓯柑橘皮-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南果梨茎尖离体快繁技术研究_组织培养-论文网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农业论文
最新农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农业论文